梅雨及高温期河蟹养殖管理措施

2020-09-17 07:35赵永锋,黄鹏丹
科学养鱼 2020年8期
关键词:溶氧河蟹水草

我国河蟹产业绿色发展与市展望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徐跑研究员

近几年河蟹产业养殖面积扩大,产量增加,但市场价格却稳中有降,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倒春寒的双重影响下,囤养成蟹的销售、大眼幼体繁育、扣蟹放养以及饲料运输等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蟹养得好才能卖一个好价钱,要想养好蟹,亲本选育、生态育苗、蟹种培育、生态养殖四个环节缺一不可。建议主养区成立“龙头企业+合作社组织+行业协会”产业化主体,进一步提升组织化、产业化程度。优化装备配置方案,积极推广智能化、信息化设施装备,提高河蟹养殖机械化水平,助推河蟹养殖产业绿色高效发展。

河蟹苗种繁育概况:蟹种培育主要集中在江苏、安徽、上海和辽宁等省市,近年来长江中下游的江西、湖南和湖北省等地也有一定的生产规模,中国90%以上的蟹种生产集中在沿海地区。

优质大规格蟹种绿色生产技术体系包括亲本强化培育技术、抱卵蟹安全越冬技术、苗种精准投喂技术、苗种生境适应技术、菌藻调控技术。

河蟹养殖概况:河蟹养殖业已成为中国独具特色的淡水渔业支柱产业之一,除西藏自治区外,全国其他省、市、自治区均有养殖。优势产区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其产量占全国河蟹总产量的80%以上,形成了以太湖、洞庭湖、鄱阳湖、洪泽湖、巢湖、阳澄湖等中大型湖泊为基地,长江、辽河、闽江为产业带的区域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格局。2018 年全国河蟹养殖面积超800 万亩,产量75.69 万吨,第一产业产值超500 亿元,其中江苏省河蟹产量为35.73 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47%,养殖技术成熟、产量稳定、利润可观。

中华绒螯蟹“863”生态养殖技术:中华绒螯蟹“863”生态养殖模式特征为:每亩放养800 只中华绒螯蟹扣蟹,收获600 只大规格成蟹(“雌蟹150 克/只、雄蟹200 克/只”占比达75%),按阳澄湖大闸蟹批发价300 元/千克,折算成每只约50 元,总产出3 万元左右,每亩成本(塘租、饲料、人工、渔药、水电等)计1 万元左右,每亩纯利润2万元左右。

河蟹营销现状:目前河蟹市场进一步成熟,品牌意识进一步加强,产品进一步多样化,但同时“两节”现象明显,销售“黄金”期只有两三个月,销售产业中“电商”异军突起。以阳澄湖镇大闸蟹为例,阳澄湖镇大闸蟹网店数量达120多家,电商交易金额近7亿元,2016年该镇消泾村年销售额达1 000万元以上的电商有10家;大闸蟹电商的异军突起,催生了扎蟹行业,蟹季个人最高收入可达5万~6万元,这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

后市展望:受疫情影响,湖北、安徽的河蟹产量会有所下降,其他地区实际影响较小,整体来看,今年行情估计会好于去年。建议加强囤养管理、提高河蟹成活率,同时利用微商、电商等网络平台进行销售,也可进行如醉蟹、蟹黄、蟹肉、蟹膏等产品的精深加工。

在“六月黄”上市的季节,建议放养密度较高、河蟹规格较大的塘口出售一部分“六月黄”,降低塘口内河蟹密度,降低养殖成本,回笼一部分资金。

产业发展,技术先行,有了好种、好水、好料、好管理、好品质、好机制,才会有好的效益。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愿意为广大河蟹养殖者提供技术服务,与广大河蟹养殖者、龙头企业和养殖大户共同合作,真正做到产业兴旺、绿色发展、蟹农增收,让消费者吃到美味、放心蟹。

梅雨及高温季节河蟹池塘水质和水草管理措施

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陈焕根研究员

河蟹养殖有三个重要的环节,分别是清明前后、梅雨季节及高温季节管理,如果这三个环节做得好,那么今年的河蟹养殖丰收有望。河蟹养殖每过一两年就有一个“大小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这三个环节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

梅雨及高温季节管理是河蟹养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梅雨季阴雨天多,光合作用减弱,池塘溶氧低、pH 低、温度低、气压低,适合厌氧菌生长;易引发藻类大量死亡,水草生长受到抑制甚至死亡;河蟹易产生应激反应,食欲降低,抵抗力下降;环境恶化,有害微生物增多。

梅雨季节管理:增氧;减(停)食;改底;及时排水、控制水位;生石灰消毒、调控pH;使用减缓应激反应的制剂;补充钙、维生素等微量元素;梅雨期晴朗天气及雨转晴后使用碘制剂等消毒剂进行消毒,施用厌氧生物制剂;出梅后利用3~5 天时间逐步加食,至河蟹吃食量正常;及时消毒、施用生物制剂。

梅雨季节过后很快进入高温期,这是河蟹的第二个死亡高峰期。高温季节光照强,易造成部分水草生长萎缩,特别是伊乐藻的生长会受到抑制。高温季节水质的特征是水温高、pH 高、氨氮含量高。这期间蓝藻易发,水草衰败,溶氧变化大,河蟹体质差、食欲差,应以水温适宜、溶氧充足、pH 适宜、水草良好、吃食正常为目标进行养殖管理。

高温季节管理:适度换水,加大水位;根据温度与有机物氧化分解的关系控制投喂,少量多餐;使用光合细菌、乳酸菌、EM 菌等生物制剂,尽可能不要使用化学试剂;加强增氧;加强改底;增强水的流动性;使用富含钾元素、碳元素的黄腐酸补充碳源。

水温管理:高温季节池塘水温存在分层现象,上层溶氧高、温度高,下层温度相对低、溶氧低。要保证河蟹正常生长就要通过提高水位、适当增加水草覆盖率等方式控制水温、溶氧,保证河蟹的摄食量。

蓝藻防治:保持蟹塘微流水,调控pH,提高碱度、水草覆盖率和活力,添加小球藻等进行蓝藻的防控。若池塘已经出现蓝藻,初期用正常剂量1/2的二氧化氯等消毒剂消毒水体,再大剂量交替使用EM 菌、芽孢杆菌和小球藻消灭蓝藻。应用顺序为EM 菌、芽孢杆菌、小球藻、芽孢杆菌、EM菌,应用周期为7天,使用期间要增氧。

水草管理:良好的草相应该遵循“三不”原则——不露头、不封行、不成片。建议将水草行距拉大,让水草在池塘中均匀分布,保持水草活性。使用高铁酸盐进行改底,加强增氧,以应对水草烂根;使用季磷盐+光合细菌+芽孢杆菌+氨基酸肥料改善水草挂脏现象;使用底改+EM菌+芽孢杆菌,加强水位调控以及钾、碳肥施用,以应对水草漂浮;使用阿维菌素防治虫害。

梅雨及高温季节蟹苗管理措施

江苏常州市现代渔业产业园孙东亚高级工程师

孙高工主要从安全生产、护堤防逃、水质管理、溶氧管理、水花生维护、清除野杂、投料管理、“老头蟹”控制等方面讲解了梅雨及高温季节蟹苗管理的措施。

安全生产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在从事河蟹养殖时要注意水电分离、防雷电、防中暑以及安全用电。生产中应做到水中溶氧不低于4 毫克/升,做好日常增氧管理的同时注意备好增氧粉,以防突然停电。梅雨期水体亚硝酸盐会发生1~2 天内突升现象,应及时做好预防和处理。每周使用1次低耗氧菌,以分解有机质。高温季节保持平均水位1米以上。

高产塘口水花生要求覆盖率在70%左右,水花生不足时,要在蟹苗5期前进行补充;下塘整理水花生时应避开蟹蜕壳高峰期。蟹苗塘可以施氮、磷以外的常量及微量元素肥料,促进水花生的生长,水花生过多时需移出。

每个蟹苗塘内设置两个食台,根据吃食情况确定投饵量。全塘抛撒饵料,避免蟹苗自相残杀。7-8月可使用蛋白质含量较低的饵料,9月下旬开始使用营养更好的饵料,确保蟹苗安全越冬。

注意彻底清塘晒塘,进水口套100目密筛网过滤,每亩用鱼藤根粉0.75 千克化水全池泼浇,或者每亩用茶粕6千克浸泡数小时后全池泼浇。泼浇后开增氧机,清出死亡的小鱼,重新调节水质。高产塘口一般“老头蟹”较多,在营养方面注意控制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比例,大幅增加蟹的矿物质摄入,增加水深防积温,营造良好的池塘水质生态环境,以减少“老头蟹”的产生。9月“老头蟹”摄食软壳蟹能力强,应及时用地笼捕捉。

梅雨及高温季节河蟹养殖水体菌藻平衡调控新技术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徐钢春研究员

做好梅雨及高温季节水质调控工作对于河蟹养殖安全生产至关重要。梅雨及高温季节气压低、多阴雨、少晴天、空气湿度大,但同时是水产养殖的“黄金”时期。水温超过25℃时浮游生物和微生物快速生长,动物新陈代谢增强,投饵率增加,蟹生长加速。梅雨季节易产生“倒藻”、泛塘、水产病害暴发、饲料受潮发霉等现象。

梅雨及高温季节应通过稳定水草、控制水草密度和长度、增强蟹体质、提高蟹抗应激和抵抗病原的能力、水位控制、消毒、定期补菌、防止缺氧、改良底质、做好防逃进行河蟹养殖管理。

菌藻相平衡:池塘生态系统的自净功能是有限的,若过多投入饲料或消毒剂等,则生态循环途径受阻、平衡被破坏,造成池塘中有害物质堆积。因此,生态物质的投入种类和数量对池塘生态系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水体生态平衡的关键因素是生产者(藻类)和分解者(细菌),即水体生态平衡由菌相平衡和藻相平衡决定。

水体菌相平衡由有益菌和有害菌决定,人为定向增加有益菌数量、控制有害菌的大量繁殖可保证有益菌发挥作用,这样可为有益藻类生长提供营养因子,净化水体,保证有益藻数量和种类,抑制有害藻的大量繁殖造成的养殖风险。

传统的河蟹养殖理念是“养蟹先养水”,养水则需培藻。随着养殖模式的改变和养殖密度的增加,营造优良养殖池塘环境的关键是“培藻”和“培菌”,通过浮游微藻和有益细菌的共同作用,降解、转化养殖代谢产物,调节水质,抑制有害细菌和有害微藻的滋生,构建适宜河蟹健康生长、藻菌平衡的良好生态环境。

培藻:保持养殖水体中高含量的溶氧;消除有害因子,平衡酸碱度;营造良好的水色和适合的透明度,抑制底生丝藻、水中有害藻类、寄生虫的繁殖;通过浮游微藻、浮游动物食物链为蟹苗、扣蟹提供优良活饵料,提高蟹苗、扣蟹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培菌:以菌克菌,使有益菌形成优势,能抑制有害菌的繁殖生长,减少病害发生。有益菌能够及时降解、转化池塘中的有机物,促进优良藻类生长;能够形成生物絮团,提高水体自净能力,也可以成为优质活饵料,节约饲料。

小球藻:小球藻光合作用能力强被称为“罐装的太阳”,具有提供饵料、增加水中溶氧量、调节水质、稳定藻相、降解重金属、提高河蟹免疫力的作用。河蟹塘早期使用小球藻,可使池水肥、活、嫩、爽,河蟹通过滤食小球藻,大大提高其蜕壳成功率和成活率,并提高其防病、抗病能力。

小球藻的培养有光自养培养、异氧培养两种方式。光自养培养条件简易,但易失败;异养培养成功率高,但成本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课题组研发了介于发酵罐培养与敞开式培养间的新型培养方式,通过特殊培养基,利用一定的光照进行自养培养,同时回避在塘口培养过程中使用增氧机进行曝气情况,避免了污染。

EM 菌:EM 菌具有调节养殖水质、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提高机体免疫力、维持肠道菌群结构平衡、改善肉质、提高机体抗氧化水平、抑制肠道炎症、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八大生理功能。EM 益生菌为酸味略带醇甜香的褐色半透明液体,初开瓶时若出现异味、只酸不香或只甜不酸、没有酒曲香味情况,即为变质;出现少量白色物质属正常现象,摇匀后即可施用。EM 益生菌保质期18 个月,使用后应立即盖紧瓶盖,保持密封,避光凉爽存放。不能与抗生素或农药同时使用,与池塘外用消毒剂的间隔时间必须在12 小时以上。使用EM 益生菌时所用清水必须是洁净的井水或河水,自来水须放置24 小时后方可使用。EM 益生菌在使用12 小时后要注意池塘溶氧情况,若低于3.5 毫克/升应及时开启增氧机,防止养殖动物缺氧浮头现象发生。

三壳后河蟹营养需求与投喂管理

上海海洋大学王春教授

梅雨及高温季节天气反复无常,水质变化莫测,河蟹体质和活动状态多变,饲养模式各异,蟹塘投喂饲料的时间、数量、次数、位置等必须灵活多变。投料后多检查,有料剩余减量投,无料剩余则增量投,这样能养大蟹、养好蟹。

1.看天气喂料。气温≥30.0℃、水温≥29.0℃时不喂料,气压低、暴雨前不喂料;雨后可以喂料、气压正常的小雨天或阴天可以喂料,凉爽天可喂料。

2.看水中溶氧量喂料。溶氧≥4.0 毫克/升时喂料,溶氧<4.0 毫克/升时不喂料。喂料前开增氧机1小时以上,投料期间可以停开增氧机,投料结束后3小时开增氧机,连续增氧至少3小时,水体底层溶氧低于3.0毫克/升时不要投料。

3.看时间喂料。傍晚喂料最佳,凌晨补喂料(10%~15%)。遇到连续阴天,若气压、水中溶氧正常,可适量喂料。

4.看地点喂料。可在水草之间的空地喂料,在淤泥浅的地方喂料,水草间的空地要多喂料。

5.看养殖模式喂料。河蟹+青虾模式,每天可喂3次,可在淤泥浅的地方喂料,水草间的空地多投。河蟹+小龙虾模式,每天至少喂两次。

6.看饲料喂料。投喂优质配合饲料,建议每天早晚各1 次;投喂冰鲜杂鱼+玉米,每天傍晚1次即可;投喂玉米+豆粕或菜粕(饼或片),每天傍晚1次,选择口碑较好的优质配合饲料投喂。河蟹胃口差时可选择优质的发酵颗粒饲料。

7.扣蟹喂料。高产模式(养殖产量≥200 千克/亩),建议全程用口碑较好的扣蟹配合饲料,每天喂两次;一般模式,投喂玉米粉+豆粕或菜粕(饼或片),每天上午1次。

猜你喜欢
溶氧河蟹水草
河蟹池塘高效混养新模式探析
北方地区湖泊河蟹养殖技术探讨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浅谈制药企业中的发酵工艺优化
溶氧对氨基酸发酵的影响分析
溶氧对氨基酸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
吃掉它不如放它回家
水草冒泡的秘密
为什么金鱼缸里要放水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