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综合配套耕作技术(1)改善灌溉方式

2020-09-17 03:50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种植结构调整及休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湖南农业 2020年8期
关键词:田面稻米种养

编者按由于长期重用地、轻养地,重化肥、轻有机肥,导致耕地土壤酸化、耕作层变浅、环境容量降低,局部地区出现不同程度土壤污染,对全省粮食产业造成了不利影响。为持续改善湖南省稻田土壤环境,提升水稻绿色高产高效生产水平,促进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决定在全省大力推广以优化田间水分管理、调酸改土,推广镉低积累水稻品种为主的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现就有关技术要点进行分期解读。

稻田缺水,特别是后期过早脱水会增加稻米镉积累风险。在保证稻田灌溉水质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其中镉限量值为每升不超过0.005 毫克),完善田间配套排灌设施的基础上,改进稻田灌溉方式,坚持科学管水。一是对无污染或轻微污染的优先保护类稻田,继续推广以干湿灌溉为主的水稻高产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浅水返青,薄水分蘖,晒田控蘖,湿润孕穗,浅水抽穗,干湿壮籽,黄熟断水。二是对镉中轻度污染的安全利用类稻田,应大力推广“淹水法”,即改干湿灌溉为浅湿灌溉,确保水稻抽穗前后20天淹水灌溉,防止后期过早脱水。水稻不同生育期阶段对田面水深及允许缺水时限的要求不同(详见表1),在整个生育期,要定时巡查田面水深,及时灌水补水。中晚稻收割后应尽力发展冬季农业,实行水旱轮作,防止稻田长期淹水导致潜育化。三是对土壤镉每千克低于0.6 毫克和土壤镉介于0.6~0.9 毫克且稻米镉含量在0.6~0.8 毫克的严格管控类稻田,积极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通过对稻田实施工程化改造,构建稻—渔共(轮)作系统,实现水稻稳产提质、水产品增值、农药化肥施用量减少的可持续安全高效生产目标。

在实际操作中,一是要保证水稻有效种植面积,保护稻田耕作层的沟、坑占比不能超过10%。二是要科学设定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动物放养的密度,采用稻—渔共作模式的稻田,要通过边际密植,最大限量保证单位面积水稻种植株数。三是采用轮作模式的稻田,要做好茬口衔接,保证水稻有效生长周期。对于严格管控区内土壤全镉含量低于0.6 毫克/千克且有水源保障的稻田,可采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落实好VIP(选用低镉型水稻品种、优化水分管理、调整土壤pH值)降镉技术,通过稻田养鱼(虾、蟹等),采取淹水管理和调酸改土措施,实现水稻达标生产。对于水源充足、土壤全镉含量每千克介于0.6~0.9毫克且稻米镉含量在0.6~0.8毫克的稻田,以稻—渔综合种养为核心,采取深翻耕、增施有机肥、喷施叶面阻控剂等措施,落实VIP加其他高效降镉技术,力争水稻达标生产,同时实行稻米先检后收制度,确保口粮绝对安全。 (待续)

表1 水稻不同生育期田面水深及允许缺水时限

猜你喜欢
田面稻米种养
稻田田面水氮素浓度变化特征及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以长江中游单季稻田为例
隐藏于稻米花果中的酒香
稻米飘香醉人时光
稻米香喷喷
增效剂对稻田田面水氮素转化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春耕稻田滞水减排控制面源污染效果研究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