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有效恢复经济的苏州新作为

2020-09-21 08:41王涛
群众 2020年14期
关键词:苏州消费疫情

王涛

正当苏州大刀阔斧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彻底打乱了相关工作部署。面对此次疫情,苏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中央精神和省委的决策部署,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确保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疫情对于经济的影响只是暂时的、阶段性的,苏州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并没有改变。总结战胜疫情恢复经济发展的经验,运用制度优势、果断出台政策、团结一心是重要原因,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的“三大法宝”在新时代也展现出新的实践内涵。

紧抓核心动力,打造地标产业

疫情的发生对于苏州各行各业的影响都是巨大的,特别是对于制造业的影响巨大。2019年苏州实现制造业新兴产业产值18000.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3.6%。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纳米技术、人工智能四大先导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1.8%。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全年医药制造业产值比2018年增长24.8%。而在2020年前两个月,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24.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2.3%。

为了能够在短期内逐步恢复经济,苏州紧紧抓住经济增长核心动力不松手,以新动能、新业态、新科技为核心动力,努力把生物医药打造为地标产业。坚决守牢产业转型“生命线”,坚持强化创新驱动与坚持优质增量带动同时发力,持续推进姑苏实验室等重大科技载体建设,更大力度培育创新型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经过不懈努力,聚焦千亿元级产业和先导产业,完成先导产业的智能化改造。其中,率先提出对标“全球药谷”美国波士顿,打造独具魅力的“中国药谷”,坚持新发展理念不动摇,心无旁骛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如今,苏州市生物医药领域相关从业人员近5万人,集聚了一批世界一流的创业团队,引入了一批国内顶尖科研机构和基础检测服务平台,独立建设干细胞平台、医学检验实验室。

真抓实干,切实保障中小企业利益

截至2019年底,苏州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超160万户,居江苏省首位;吸纳就业人数超600万人,占苏州常住人口的近三分之二;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总产值占比高达34.9%。大部分民营经济以中小企业为主,民营企业已成为苏州经济发展的脊梁。拯救民营企业,就是拯救苏州经济。疫情突如其来,中小企业猝不及防,面临着巨大的人力、资本和原材料压力,不少中小企业面临着倒闭的危机。

苏州市委市政府迅速决策,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来缓解中小企业的生存压力。2020年2月2日,苏州市发布了《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十条政策意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实际效果。该意见主要支持生产经营遇到困难的中小企业,实施“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零距离服务,协助企业对接政策、资本与市场,为企业提供“量体裁衣”和保姆式的服务,共同绘就活力更足、动力更强、潜力更大的现代姑苏繁华图。通过政策上频出“大招”、释放红利,才使得在疫情发生之后,苏州的各项改革能不断走入深水区,沉下心来提质增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打造高质量发展的“苏州样本”。经过一段时间努力,苏州经济在疫情防控形势下依然展现了旺盛的生机活力。从长期看,今天减掉的,未来一定能再收回来,甚至更多。

扩大对外开放,赋予“三大法宝”新的时代内涵

苏州是典型的开放型城市,受疫情影响导致众多外贸生产企业无法正常复工复产,产业链上下游运行不畅,存在出口物流揽收迟缓、货源压力大等诸多困难,机电产品、高新技术、纺织服装等重点出口行业因此蒙受较大的经济损失。同时,苏州对外服务贸易、服务外包、运输服务等行业领域也受到巨大冲击,旅游服务几乎全行业暂停。

對此,各职能部门迅速做出反应,一是召开重点外贸企业座谈会,充分听取意见建议,更好地掌握企业实情,改进优化政府服务,进一步提升政策针对性、有效性,支持外贸企业尽可能减少损失、争取更好发展。精准帮扶企业保市场、保订单、保履约、降成本、防风险,全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在外贸外资领域实现了巨大的突破。二是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的苏州“三大法宝”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就是对党忠诚、为民服务、敢为人先、勇于担当和创新发展。苏州人民运用强有力的思想武器,沉着冷静,从容应对,把外贸外资的损失降到最低。作为江苏最大的外资集聚地,苏州市拥有1.7万家外资企业,其中规模以上外资工业企业4033家。疫情发生以来,苏州外资企业一边抗击疫情,一边积极恢复生产。与去年同期相比,由于疫情的影响,苏州进出口总额、实际使用外资、港口货物吞吐量在前两个月明显下滑,但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好转以及苏州地方政府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有了很大的改善,特别是实际使用外资一项,相比于2019年实现了逆势上扬,进出口总额、港口货物吞吐量也只是小幅减少。

扩大内需,打好稳消费主动仗

苏州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文旅行业的发展一向走在全国前列。以2019年为例,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751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13609万人次。疫情期间,苏州的餐饮、旅游、电影、交运、教育培训等行业受冲击最大,春节档票房颗粒无收。消费市场下滑较大,春节期间本来是消费的旺季,但受到疫情影响,很多商户损失惨重。2020年前两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减少19.8%。

面对消费市场的疲软,苏州迅速响应。一是加快释放消费潜力,认真落实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策略,精准有序推动商贸流通企业复工营业,采取针对性举措,稳定企业信心,尽快恢复消费市场人气。领导干部带头购物用餐,发挥示范效应,增强市场信心。二是着力丰富5G技术应用场景,推动增加电子商务、网络教育、网络娱乐等方面消费。以科学应对疫情为契机,进一步培养了居民健康的消费方式,扩大了绿色食品、药品、卫生用品、健身器材等商品的生产销售。同时,积极稳定汽车、智能家居等大宗消费,带动其他相关产品消费。三是从财政政策、价格政策、消费政策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适当增加支出,稳定物价,扩大消费群体,增加市民收入,刺激消费,让市民能消费、敢消费。比如,重磅推出“姑苏八点半”文旅夜经济品牌,在安全可控的环境下加快“地摊经济”的发展,在全国率先打造集全域无条件退货的诚信环境、2500年历史文化赋能的特色体验、全年不间断的激励政策、全方位包容审慎监管的服务保障于一体的市场生态。通过一系列的努力,消费市场逐步恢复平稳,被疫情期间暂时抑制的消费需求得以释放。

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

在加快促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苏州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发挥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的作用,吸引更多需要依托真空互联实验站的机构、重大科技团队和企业共同参与进来,力争把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建设成国际上最先进的纳米器件与材料综合研究系统和公共实验平台,为国家战略高技术提供重要支撑,并成为引领纳米科技的重要基地。

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发挥苏州港作为国内最大内河港的重要作用,与上海港一体化运行。港口码头是现代物流重要的基础设施,苏州拥有良好的水运条件,利用苏州园区港至上海港外贸航线,助推苏州工业园区加快对接融入上海。随着园区港开通至上海港的内外贸航线,苏州工业园区基本形成对接上海、水陆并行的立体化交通体系,有效加强园区与上海口岸功能衔接和交通对接,构建区域大交通、大通关体系,提升两地的交通运输一体化和贸易便利化水平,将有效推动苏州工业园区更好地接受上海辐射带动,争当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样板区。此外,苏州加快推进高铁苏州北站建设,构建“丰”字形铁路网,打造成长三角的高铁枢纽站。

(作者系中共苏州市委党校教授)

责任编辑:苏胜利

猜你喜欢
苏州消费疫情
战疫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40年消费流变
苏州一光
新消费ABC
苏州十二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