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主持现象探析

2020-09-21 08:36苏威
传媒论坛 2020年20期
关键词:演艺名人跨界

苏威

摘 要:近些年,“跨界主持”成为热门词汇,随着电视节目竞争的日趋激烈,很多演艺名人出现在电视主持荧屏上,成为观众热议的话题人物,他们的加入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观众对于其电视节目的关注度,而在关注节目的同时他们的主持風格,主持效果也成为观众热议的话题,有被观众接受的,也有不被认可的,褒贬不一,话题不断。一些节目从现场感较强的综艺节目,到与嘉宾互动的谈话节目,从悬疑讲述式的专题节目,到以网络平台为播放载体的脱口秀节目,无不因“跨界主持”而受到更高关注。

关键词:跨界主持;成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20-0-02

目前国内关于演艺名人跨界主持人的参考文献并不是很多,有裴哲的跨界主持人现象研究,文章对演艺名人跨界主持现象源起进行了梳理,但由于文章距离现在具有一段时间,因此,对于演艺名人跨界主持现象梳理并没有2000年以后的节目案例分析,此外,徐克丽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跨界主持特色对于近些年的比较受到观众的歌手选秀节目跨界主持进行了分析,陈晓琳的浅谈明星跨界做主持人现象对于跨界主持人产生的原因等做了简短的分析。这些资料为本论文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本文采用了案例对比法,资料对比法,典型代表研究法等方式,对演艺名人跨界主持案例具有典型性的进行分析,通过职业主持与演艺名人对比进行分析等方法。

一、演艺名人跨界主持群体类型以及概念界定

从目前的电视节目形态分析来看,“跨界主持”群体主要来自高校学者,演艺名人,体育名人等,这些群体除具有共同的特征“跨界主持”之外,同时也在节目当中流露出各自职业特点,一些节目在选择跨界群体时也会因节目类型的不同而有所考虑。最近在江苏卫视热播的电视真人秀节目《超强大脑》节目中,栏目选择了从未有过舞台主持经历的复旦大学副教授蒋昌建,节目组编导曾说“对于这一档需要主持人用较为专业术语对选手做出总结的电视栏目来说,他们在主持人的选择上也是颇费苦心,挑选了很多主持人最后都觉得不够适合,最后选择了高校学者作为这档栏目的主持人”。节目播出之后蒋昌建也确实受到观众的认可。此外高校学者阿忆,张绍刚等学界名人跨界主持的案例也不在少数。其表现出的特点有别于演艺名人跨界主持,相对于演艺名人来说他们更加沉稳,善于主持知识性较强,总结性较强的节目类型。本文主要就演艺名人这一跨界群体进行研究,演艺名人概念定位于在演艺道路上已经拥有一定知名度和关注度的群体。

二、演艺名人跨界主持特点

演艺名人“跨界”主持行业有着先天的优势,身上有更多的娱乐精神,现场把控具有感染力,由于在演艺事业当中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粉丝群体,因此他们的加入使节目在最初就有了特定的关注群体,对于收视率的拉动和广告份额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与“学院派”主持人不同的是,“跨界主持人”大多没有接受过主持艺术方面的专业学习和专门训练,他们的主持基本属于本色主持,语音面貌、外貌形象也未必完美,但恰恰这种不够字正腔圆的发音和语音面貌让观众感到新鲜、真实、自然,乃至产生亲近感和贴近性。[1]然而演艺名人在突发事件的处理上也存在诸多不足,即兴语言不足,书面语言过多等等。

三、发展历程

在我国电视节目当中,演艺名人跨界主持现象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的中央电视台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当时邀请了演艺名人作为串场主持,尽管那时这一群体只是在晚会中作为串场主持人出现,并不具有完全把控现场的主持责任,从某种意义上说表演的性质更大于主持的作用,可以说此时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晚会主持人,但他们的出现对于串联节目,吸引观众眼球起到了很大作用。从1983年到1989年,跨界主持人这一群体都成为晚会当中的中坚力量。这一时期姜昆、刘晓庆和马季等演艺名人在春晚当中起到串联节目的作用,晚会设有总主持人,串联主持人通过自己的演艺特长,或是表演,或是相声等形式引出节目的嘉宾,介绍节目内容。这种主持形式主要是借助演艺名人自身的演艺优势在节目与节目之间自然过渡与衔接,这种方式较为自然,让观众没有主持人的报幕之感。综合分析,那时选择演艺名人作为晚会的串联主持人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20世纪80年代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并没有形成特定的群体,演艺名人由于自身的职业特点,有较好制造气氛的能力,表演相声等形式在串联节目当中可起到衔接节目与节目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在当时这些演艺名人在电影、话剧和电视剧等舞台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吸引各自的观众群体,对于带动节目的关注可起到一定作用。

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电视节目主持人逐渐职业化,央视综艺晚会,春节联欢晚会也有了固定的主持群体,如杨澜,赵忠祥,倪萍等等,我们称之为“职业主持人”。由此春节联欢晚会不再由演艺名人担当串场主持。但已经逐渐出现了一些特定的节目邀请演艺名人加入,演艺名人跨界主持现象开始增多。1990年,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节目由相声演员姜昆跨界主持,《综艺大观》由演员王刚和歌手成方圆主持。武汉电视台制作的《凯丽阿姨讲科学》由张凯丽担任主持,节目受到观众和专家的好评,多次获奖。成为在90年代初期比较有代表性的演艺名人跨界主持案例。此时的演艺名人的主持在节目当中独挑大梁,他们开始有目的性的调动现场,掌控节目进程,成为节目的真正意义上的主持者。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电视传媒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电视的内容与市场、与观众的收视日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产业化、集团化、市场、效益、效率、收视率、受众需求以及成本核算、营销、广告等影响着电视实践。中国电视全面进入了以“产品”为主导的阶段,节目创新也是围绕着“产品”展开进行的。而作为“产品”,其评价标准就转换成它的市场价值的实现,比如较高的收视率、较强的广告拉动能力或者市场的回收能力、开发能力,能否形成产业链、创造市场价值[2]等。

21世纪初,歌手戴军与专业主持李静联手主持《超级访问》,两人配合默契,张弛自如,互补性较强,成为中国第一档脱口秀节目的成功案例,获得了较好口碑,而后戴军乘胜追击,将主持工作全面铺开,主持多档卫视综艺娱乐节目,如《超级震撼》和《女人百分百》等,戴军也成为这一时代较为成功的跨界主持人之一。

这一时期节目类型多样化,谈话情感类节目也占据了电视荧屏,英达作为代表跨界主持,利用自身其演藝资源人脉,量身打造了电视谈话节目《夫妻天下》后几经改版,目前节目名字为《非常夫妻》,此外郭德纲的《今夜有戏》,孙国庆的《大声说》《男婚女嫁》也受到较高关注。

2010年以后,互联网时代进入高峰,随着多媒体资源的整合,发展,很多视频网站开始自制节目,其节目形式多样,涉及话题广泛,语言限制较少,接地气,因此也拥有较广泛的收视群体,此时互联网上的跨界主持名人也不在少数。

我国台湾、香港地区在跨界主持方面稍早于大陆,我们熟知的知名主持人吴宗宪,陶晶莹,大S等等,早期都是以歌手身份出道,并发行多张唱片和单曲,而后开始“跨界主持”并逐渐找到自己在主持界的一席之地。现在大家对他们主持人身份的认同更大于歌手。

四、演艺名人跨界主持原因分析

(一)演艺名人自身发展的需要

跨界主持行业对于演艺名人来说有多方面原因,多元化发展可以提高自己的受关注度,锻炼自己多方面发展的能力,同时有一些演艺名人跨界主持也是为了全面“复出”的需要,有一些演艺名人在演艺事业的发展遇到瓶颈期,需要身份的转化。这一方面是由于其自身的演艺经验积累可以使在舞台上表现更为自如,对于主持功底有较大帮助;另一方面其人气累积也对于提高节目知名度有作用。此外,演艺名人往往也有其他领域的优势和特长,跨界主持可以发挥自身优势,为自己事业铺路。

(二)受众的“猎奇”心理的需要

演艺名人跨界主持带来的是身份的全新转换,观众可以看到他们的另外一面。通过舞台上的主持表现感受他们的性格、语言、个性,这种身份的瞬间转换,观众看到更为真实的演艺名人,在短时间内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

近些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传媒发展,跨界主持现象在传媒行业不断出现,追根溯源,趋利避害,让更多优秀的节目呈现在观众的视野当中,跨界主持在媒介形象的塑造和角色认同方面有需要调整的部分,也有值得称赞的地方,多元化的主持形式都是这个时代文化与传媒市场不断迭代的产物。跨界主持是当下的传媒热点,但是也容易在碎片化的在信息时代下,被新的文化业态所冲淡。通过梳理和研究帮助更多的节目呈现多样化风采,让跨界主持给行业增色的同时,降低可能产生的负面因素。

参考文献:

[1]裴哲.电视节目“跨界主持人”现象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1.

[2]李行.泛娱乐化背景下综艺跨界主持人发展特点与问题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9.

猜你喜欢
演艺名人跨界
跨界天才之西方篇(上)
名人摔跤后
书画名人汇
学霸也是人 那些跨界的大拿们①
演艺制作服务类综合技术能力等级评定启动
书画名人汇
书画名人汇
跨界•匠杰
旅游演艺的生意经
跨界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