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研究

2020-09-22 08:43柴子曈徐枫
科技智囊 2020年3期
关键词:相对贫困政府职能长效机制

柴子曈 徐枫

摘  要:贫困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问题。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后,扶贫事业将进入解决“相对贫困”阶段。相对贫困问题是一个更加多维度、更复杂的问题,对我国政府来说,将是一个新的需要突破的挑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在这一漫长的战役中,政府应出台什么样的政策、履行什么样的职责,从而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相对贫困解决机制,成为贫困治理理论研究的重点,文章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相对贫困;长效机制;政府职能

Abstract:After eliminating absolute poverty in 2020,poverty alleviation will enter the stage of solving "relative poverty". Relative poverty is a more multi-dimensional and complex problem,which will pose a new challenge to our government's poverty governance. The Four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9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ointed out that we should resolutely win the battle of poverty alleviation,consolidate the effect of poverty alleviation,and establish a long-term mechanism to solve relative poverty.

Keywords:Relativepoverty;Long-termmechanism;Governmentfunctions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并且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在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农村地区大面积贫困消除之后,接下来任务是解决相对贫困、建立长效机制。一方面,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巩固脱贫成果。刚脱贫的人群发展能力较弱、生活能力不足等多重因素,导致返贫的可能性很大。建立解决相对贫困机制,有利于防止脱贫人口重新返贫。另一方面,解决相对贫困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举措。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只有把相对贫困问题提上议事日程,明确政府职责与职能,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撑,才能进一步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进而推动我国经济良性发展。

一、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中的政府职责

我国农村人口占比大,相对贫困人数多,政府在农村贫困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对促进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安定、提升人民幸福感有重大意义。因此,对于相对贫困问题的治理一定要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以政府的效能带动社会协同努力,解决我国社会相对贫困问题[1]。传统模式下政府主导依靠大规模投资、实施对口定点帮扶等措施渐渐失去了良好的功效,其局限性越来越明显。由此,以构建服务型政府为大目标的当代社会,对相对贫困的治理也应与时俱进、顺应变革,赋予政府新的角色内涵。政府职责具体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引导者。在服务型政府模式下,政府在解决贫困问题中需要担当引导者角色。具体来说,解决贫困治理过程中,要通过政府外在的帮扶政策和措施,激发农村内在的发展动力,进而促使相应区域的长效发展。地方政府应做好顶层设计,从过去的提供物质、资金帮助,转换为对思想精神、方法的指引;从过去的管控,转换为提供咨询、沟通对话的服务平台。形成多元主体组成的帮扶主体,帮助农民提高生活水平。其二,是资源分配的协调者。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乡收入水平、生活水平的差距不断拉大,治理相对贫困同时是一个资源重新分配的过程。政府一定要注重农村的资源获得量,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通过政策引导使相对贫困人口更多地参与到市场经济中来,进行多种交易,使其收入方式变得多维、多样;在政府的整合与引导下,鼓励先富帮助后富,促使帮扶资金在解决相对贫困的过程中发挥适当的作用,引导、鼓励社会各界的组织、团体或个人参与对相对贫困地区的帮扶,促进社会资源的分配更合理。

根据服务型政府的理念,笔者对优化政府职能方面提出以下建议:首先,从治理贫困思维方面讲,政府在解决相对贫困问题过程中主要起引导、带动作用,真正还是要靠贫困主体自身的努力,政府应加强对贫困群体的思想引导,使其目标一致,切实行动,将反贫工作真正做到实处。同时,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基层政府要注重“文化脱贫”,使贫困主体真正通过思想认知转变解决贫困问题的观念;给其信心,合理利用各界的帮助,摆脱“等、靠、要”不良思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致富方法。其次,要重视相对贫困地区基层组织的建设,政府在扶贫工作中充当与相对贫困村民的直接沟通主体,在解决贫困问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贫困群体与各界沟通的窗口。我国发起脱贫攻坚战以来所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与我国各地基层组织的努力密切相关,在解决相对贫困问题过程中要继续发挥各地基层组织的作用,确保脱贫政策落实到位,相关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最后,要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长效机制。政府是社会发展各项制度的制定者,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各地政府要根据自身情况建立相应的防贫相关制度,以保障政策的有效落实。要借鉴精准脱贫政策,了解相对貧困人口贫困的成因,采取相应的帮扶措施推动贫困地区发展。

二、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政策支撑

部分贫困县在脱贫摘帽后,由于本身的条件约束,其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也是非常大的。实现全面小康后的扶贫政策应着重在欠发达地区进行倾斜性投资,以实现区域的关联性和整体性开发,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环境对该地区的约束,推动欠发达地区的绿色发展,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为相对贫困的低收入群体提供增收机会。从具体的政策实施和推广方面来讲,应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实施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基础的防贫政策

农村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很大程度是由于公共服务水平低,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可以有效降低贫困群体的生活负担,基于此,政府应建立普惠性的社会保障体系,筑牢防贫安全网。一方面,增加基本服务设施欠发达的地区的财政投入,补足短板;另一方面,相对贫困地区要引进公共服务的人才,鼓励支持教师、医生、技术人员到相对贫困地区就业服务,弥补欠发达地区公共服务人才数量、质量的短板。

2.实施发展型的相对贫困人口帮扶政策

对相对贫困群体制定特殊的惠民政策,是解决贫困问题道路上的必然选择。为了防止对救助政策产生“救助依赖”现象,还要在救助过程中提升其自我发展意识。一方面,根据群体特征对贫困群体进行分类,根据不同分类制定不同补助政策,如大学生补助政策、老年人补助政策等;另一方面,对救助对象提出附加要求,以防止其“等、靠、要”思想,为其提供工作岗位并制定一些管理标准等。

3.实施有利于相对贫困群体增收的产业政策

缩小相对贫困差距的方法是:使相对贫困地区人民的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其他普通地区人民的收入增长速度。首先,大力发展农业等益贫性产业。说到相对贫困的低收入群体,一定离不开对农业的探讨。应该积极开发培育相对贫困地区的农业产业。加大支持力度,在适宜的地区开发特色农业品牌,以农业为基石并促进农业的升级转型。其次,继续重视并支持相对贫困地区的劳动群体就业问题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农村劳动力。让低收入的相对贫困群体实现稳定增收,不断提高其生活水平和质量,使其做到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双脱贫”。最后,将脱贫任务融入乡村振兴规划的进程中。如何将脱贫工作时的各项产业在2020年后继续推动并发挥更好的价值,需要将脱贫任务与乡村振兴规划衔接,使它们相互促进,在互相调整中完善我国的整体乡村规划结构。

三、构建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长效应对机制

(一)坚持多个维度缓解相对贫困的中国特色贫困治理理念

在消除绝对贫困的过程中,我国始终坚持多维治理的理念,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为接下来的相对贫困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针对相对贫困问题的治理,首先要坚持多维治理的理念,并在这个思想指导下开展后续政策制定工作[2]。结合阿玛蒂亚·森提出的五种基本可行能力自由:第一,政治自由,要让其有政治表达的机会和意识;第二,经济条件,即个人拥有利用其经济资源的机会;第三,社会机会,即保障贫困群体有公平的参与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机会;第四,透明性保障,即对信息公开的需要;第五,防护性保障,即社会的整体安全网,为人们提供社会保护。使相对贫困人口有机会在各方面得到长效发展。

(二)构建缓解相对贫困的包容性社会发展机制

2020年脱贫攻坚战时期,教育、健康、医疗是我们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走出贫困陷阱的一条根本经验。2020年以后,在此经验基础上强调建设包容性社会发展机制,建设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长效机制。政府应发挥引导作用,使国家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施行一系列帮扶。引导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更加加强对欠发达地区的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指导及帮助。使社会各界公益性组织,投身到相对贫困地区,发挥自己的专长,为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扶贫事业献一份力[3]。

(三)构建缓解相对贫困的绿色发展新机制

绿色发展是一切发展目标的共同要求,2020年以后,将乡村振兴与“生态宜居”战略相结合,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忘生态环保,提高村庄绿化覆盖率、垃圾处理能力等;发展生态相关的产业,在适宜发展绿色生态产业的地区,创建特色产业,实现双赢;不断提升村庄对于绿色、生态、环保的意识与知识,形成良好的绿色发展环境。

(四)构建激励相对贫困人口发展的内生动力机制

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内生动力机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制度层面的动力不足。针对这一问题,要探索出一条扶贫产业,有相应的金融、产权、监管政策的支持,从根本上保障扶贫产业的发展,创造农村产业的新价值。二是贫困人口自身的内生动力建设,一个人的发展最终是要靠自己,如果想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真正得到发展,一定要有正确的意识。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教育,使得贫困群体获得一些技能,在劳动中获得价值的体现,激励其勤劳致富。

四、结束语

与绝对贫困不同,相对贫困是一种长期的贫困现象,传统的“输血式”扶贫存在诸多弊端,解决相对贫困的问题既要通过政府引导的多元主体持续帮扶,又要通过贫困群体自身的努力共同开展相对贫困的治理活动。解决相对贫困问题,要真正构建社会层面的“大扶贫格局”,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加入祖国这个伟大的抗贫事业,为参与进来的企业、组织等提供政策或其他优惠,并呼吁更多力量加入这个群体中。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差距缩小的幅度不大,但已经具备了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各项基本条件。我国现阶段的贫困治理具有区域性强、返贫性高等多维度特点,要设置合理的相对贫困指标的浮动区间,进而消除“贫困陷阱”,以相应政策推动城乡融合工作高效进行,在动态发展中构建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以期解决未来面对的相對贫困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小林,张晓颖.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N].社会科学报,2019-12-19(003).

[2]张玉斌.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N].兰州日报,2019-11-19(016).

[3]叶兴庆,殷浩栋.从消除绝对贫困到缓解相对贫困:中国减贫历程与2020年后的减贫战略[J].改革,2019(12):5-15.

猜你喜欢
相对贫困政府职能长效机制
构建公立医院党史学习教育长效机制的研究
事业单位激励机制分析与思考
“家校社”一体化的德育协同长效机制探究
浅析马克思恩格斯反贫困理论的指导意义
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正在制定,房价会降吗?
马克思贫困化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运用
延安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探析
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法与长效机制
我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问题分析
常州市钟楼区楼宇经济发展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