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高湿条件下鸡舍的通风管理

2020-09-22 09:11韩文格
科学种养 2020年9期
关键词:湿帘鸡体鸡舍

韩文格

高温高湿条件下保持鸡群生长舒适度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增加舍内风速达到风冷效应,二是使用湿帘降低舍温。这两种方法应首选增加舍内风速,促进鸡舍空气流动和加大空气交换总量,其次选择冷却降温。下面我们从鸡只的散热方式、蒸发冷却、温度与湿度、提高舍内风速等方面来讨论怎样做好高温高湿条件下鸡舍的通风管理。

一、鸡只散热方式

通常鸡群散热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可感散热,又称显热散热;另一种是非可感散热,又称潜热散热。

1. 可感散热

是指热量从鸡只身体散发到周围空气中。当周围空气温度较低,与鸡体温度差异大时,鸡体散热能力强,散热就多;如果空气温度高,与鸡体温度差异小,那么鸡体散热困难,散热就少。在夏季,鸡体散热能力属于后一种情况。只要空气温度比鸡体温度低,鸡只仍然能够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但是当空气温度达到32℃时,鸡体散热能力很小,大约下降80%左右;当空气温度超过32℃时,鸡体几乎不能通过可感散热。

在夏季随着鸡舍空气温度的升高,鸡舍通风时如果每立方米的空气能带走的热量减少,那么就需要更多立方米的空气带走鸡体产生的热量,因此夏季鸡舍需要更快的风速,以增加更多立方米的空气排出热量。当鸡舍温度较低时,需要开启少量的风机,随着舍温的升高,需要更多立方米的空气带走热量,所以需要开启更多的风机,为鸡群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

2. 非可感散热

是指鸡体通过喘气来蒸发散热,以此将体内的热量散发出去。即鸡群通过呼吸系统蒸发水分,以促使鸡体散热。随着外界空气温度的升高,鸡体可感散热减少,这时非可感散热就成为主要的散热方式。

实验证明,随着外界温度的升高,鸡体可感散热逐渐降低,到32℃时几乎没有可感散热了,这样随着可感散热能力的下降,鸡只非可感散热能力上升,而两种散热量相加基本不变,说明鸡体总散失热量是不变的。

鸡只通过张口喘气来将体内热量蒸发散失出去。当鸡群感觉到热时,会通过喘气呼出水分,然后水分蒸发达到散热的目的。如果鸡舍空气湿度低,鸡体呼出水气和散发热量就容易多了;如果空气湿度高且没有风速或风速较慢,鸡体呼出水分受阻或不能被风带走,就会增加散热难度;如果空气湿度高且鸡舍风速较快,鸡群散热相对容易些。因此,为了帮助鸡群尽快散热,鸡舍内尽可能保持比较低的湿度和较快的风速。

二、蒸发冷却

1. 控制湿度

虽然蒸发冷却能够降低空气温度,但是也增加了空气湿度。当鸡群张嘴喘气通过体内蒸发冷却散热时,如果鸡舍湿度偏高,鸡群很难通过喘气方式散热,因此在鸡舍开启湿帘时,必须检查鸡舍的空气湿度。高温高湿季节,晚上鸡舍相对湿度达到80%~90%时,就要想办法减小空气湿度。

在鸡舍达到最大通风量之前,尽量不要使用湿帘。使用最大通风量有以下几个优势:首先整个鸡舍的环境条件会非常均匀;外界温度会比较高,湿度比较低;湿帘冷却效果比较好,温度下降更容易;鸡舍湿度会处于最低水平。如果雞舍有10台风机,在开启6~7台时就开始使用湿帘,这时舍内湿度增加,而风速达不到要求,鸡体散热就会较差。

2. 控制冷却系统

湿帘的作用是将鸡舍温度维持在某个范围,所以控制系统应该以定时循环的方式控制冷却泵的工作。如果舍温降下来,有的风机就会关闭,舍内风速下降,鸡舍前端和后端的环境不均匀,随着风速的降低、舍内湿度增加,鸡只喘气会更加剧烈,起不到降温效果。

控制冷却系统,时间的设定非常重要。第一次定时循环工作时,不应使整个湿帘湿透,第一次循环可能只开启几秒钟的时间,设定并调试冷却系统,确保在所有风机开启的情况下鸡舍保持一个稳定的温度,否则温度降低风机关闭、舍温差异加大。

如果鸡群太热,就要增加风机以增加风冷效应,在所有纵向风机开启后,温度还在增加,此时应开启湿帘。如果只是将冷却泵打开,鸡舍温度会降低,这时将会关闭一些风机,前后温度差异加大,所以必须控制好冷却系统以保持一个稳定的温度。

三、温度与湿度

1. 外界环境温度与湿度的变化

通常鸡舍白天温度较高,湿度较低,这样白天使用湿帘效果较好,鸡群可以通过喘气来散热。到了晚上,温度与白天相比较低,空气湿度偏高,如果使用湿帘就会增加舍内湿度,鸡体通过喘气散热效果较差,这时鸡群需要较快的风速,使舍内风速达到最大以带走热量。

比如晚上鸡舍外的温度为23℃、空气相对湿度为85%时,如果开启湿帘鸡舍内温度会下降到22℃,而空气相对湿度会上升到99%。白天鸡舍外的温度是35℃、空气相对湿度为35%时,如果开启湿帘鸡舍内温度下降到26℃,而湿度增加到80%,鸡群张口散热的效果就会差些。所以,晚上外界空气相对湿度达到80%或80%以上时不建议使用湿帘。养殖者使用湿帘要有计划,将舍内湿度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2. 夏季鸡体温度的变化

高温高湿条件下鸡群会一直处于张口喘气的状态,为更好帮助鸡群进行散热,必须弄清楚鸡群在白天和晚上什么时候最热。通过测定鸡体温度变化得知:鸡体温度早晨6~9时最低,然后逐渐上升,下午3时达到一个较高值,然后慢慢回落,到下午6~9时体温稍低,晚上体温继续增加,在半夜12时至凌晨3时体温最高,然后逐渐下降。

晚上用热敏照相仪测定鸡背部,温度较低,因为通过风速将背部热量带走,而鸡体下部空气流动少、温度较高。如果鸡只趴着,说明热量被困在鸡体和垫料之间,鸡群感觉太热而趴着喘气。所以夏季晚上不要关闭风机,应保持风机运转直到后半夜甚至整个晚上不停止工作。为促使鸡群站起来散热,养殖者可以晚上到舍内走动促使鸡只站起来,但不是驱赶鸡群,这样在第二天之前,鸡群可以散发掉热量,否则体热蓄积较多,不利于鸡群健康。

四、提高舍内风速

1. 设备维护

①风机

首先定期检查风机的皮带轮和皮带,皮带应稍高于皮带轮的外缘,以保证风机较高转速,否则皮带凹陷于皮带轮内,皮带会严重磨损,容易使风机转速减慢。对风机进行检测时,建议使用转速计检测风机叶轮或风叶的转速,与实际转速相比较,看是否与制造商提供的标准转速相符,保证风机转速稳定不变。还要检查风机后面的百叶,能否自由、完全地开启到最大,检查百叶是否清洁,脏的百叶会降低风机30%的通风量。 此外,要保证风机遮黑罩的良好状态,定期清理上面的灰尘,以免阻挡风力降低舍内风速。

②湿帘

应保持湿帘干净无杂物,在生产实践中有90%鸡场的湿帘上有许多水垢、蜘蛛网、碎树叶等阻碍物,常常引起鸡舍内负压增加、风机通风量减少,进而导致舍内风速降低。

2. 安装挡风帘

鸡舍的通风量与鸡舍的风速设计有关,通常育成期舍内的风速以2米/秒为宜,产蛋期或肉鸡生长期舍内的风速为2.5米/秒。一般情况下,通风量=鸡舍横截面积×设计风速。如果鸡舍有尖形屋顶,横截面积=鸡舍宽度×高度+(1/2宽×屋顶高)。由此可见,在高温高湿条件情况下如果鸡舍没有足够的风机和通风量,若将鸡舍的屋顶遮挡起来减少横截面积,可相对增加舍内风速。

实际生产中,鸡舍内每隔8~10米设计1个挡风帘,挡风帘之间的距离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两个挡风帘之间的距离以间隔18米为宜。第一个挡风帘从湿帘末端开始,并且挡风帘和垫料的距离应保持在2.2米以上,否则增加风机负压无法满足鸡只的最大通风量需求。每个鸡舍内不可只设置2~3个挡风帘,应根据鸡舍长度来确定挡风帘数量;安装的挡风帘不能有凹陷,否则舍内风速起伏太大,起不到增加风速的效果。

3. 防止漏风

夏季通风要求鸡舍的密闭性良好,否則空气从漏风的地方进入鸡舍,舍内前端的风速就会较小,后端靠近风机处的风速就会较大,舍内前后温度至少有3℃以上的差异,导致鸡群前后生长速度不一致、产蛋数量相差较大。同时,不能很好地控制新鲜空气从鸡舍的一端达到另一端,许多空气从漏风的缝隙进入鸡舍。因此,要及时堵塞鸡舍墙体结合处、下水道、不用的进风口等,确保鸡舍密闭,促使新鲜空气从湿帘或进风口进入鸡舍,以较高的风速穿过舍内,然后通过风机排出舍外。

4. 保证舍内负压合理

当风机将舍内空气强制抽出舍外时,舍内则处于负压状态,负压越大风机的排风能力越差。鸡舍负压与风速有关,风速越快鸡舍负压越大,正常情况下鸡舍负压低于20帕时鸡舍风速较快。同时鸡舍内的栖架或笼具、料桶或料箱、产蛋窝等设施越多,风机阻力和舍内负压越大。如果鸡舍负压大于2 5帕,说明湿帘堵塞或不符合规格、湿帘面积不足、纵向通风口面积太小或开启不足。

高温高湿条件下纵向通风开启到最大状态时,应定期检测舍内负压,检测地方是纵向风机方向湿帘末端处或鸡舍第一个侧墙进风口处。通常情况下,越往鸡舍后端负压越大。为了保证舍内负压合理,应尽量减少舍内阻挡设施,建议撤掉不用的产蛋箱、导流板等物品;在冬季湿帘不使用时,应用彩条布完全包好湿帘,以免落满灰尘树叶,堵塞湿帘孔;湿帘在使用前用消毒药浸泡,以清理掉湿帘里面的水垢和灰尘,保持湿帘畅通。

(作者联系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红旗大街216号开元大厦8楼 邮编:050091)

猜你喜欢
湿帘鸡体鸡舍
蛋鸡羽毛覆盖度计算及其与体温关系研究
鸡舍消毒程序小结
鸡舍消毒程序小结
正确认识湿帘 科学抗热应激
密闭式蛋鸡舍夏季降温湿帘使用要点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鸡生产中的应用
鸡舍
鸡日粮中为啥要加食盐
SPF鸡舍建设工程设计与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