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朝鲜战争:当前国际形势下的历史意义

2020-09-22 10:21
新传奇 2020年34期
关键词:美苏杜鲁门朝鲜战争

历史证明,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中国的国际地位。70年过去了,世界早已变了模样。不变的是抗美援朝证明了的那句真理: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妥协求团结则团结亡。有人说,未来中美终将是朋友。但要和美国做朋友,必须先是其无法打败的敌人。

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爆发70周年。对于这场战争,跟美国舆论场选择淡化处理的态度不同,近年来中国国内对其讨论的热度一直未减。在当前中美关系面临挑战、国际局势十分复杂的情况下,重温其意义很有必要。

中国抗美援朝的决定,是对雅尔塔体系的一种挑战

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爆发内战;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宣布派出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

美国为什么封锁台湾海峡?这是因为朝鲜半岛分裂,是二战即将结束时美苏首脑在雅尔塔会议中建立雅尔塔体系的结果。美国出于维护世界霸权心态,将朝鲜半岛内战视为“共产党整个集团”发动的进攻,认为此事会直接威胁到美国在东亚地区的霸权。杜鲁门派出第七舰队,就是为了钳制中国。

也正是美国干涉,让中方看清楚了这样一个事实:未来中国的安危甚至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必须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捍卫,美国不会主动放弃在这一地区的霸权。

1950年10月,中国最高领导层作出决策: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历史证明,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国威,打出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为什么这么说?可以先看看当时的国际环境。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本质上是美苏瓜分世界,秉承的原则仍是大国强权政治。中国虽然是二战战胜国,却也未逃过为美苏交易付出国家利益的命运。例如,《雅尔塔协定》规定,苏联在大连商港享有优先权益,中苏设立公司合办中长铁路、南满铁路。

中国抗美援朝的决定,本身就是对雅尔塔体系的一种挑战,证明新中国不会屈从于大国强权政治。中国志愿军战士艰苦奋战,让美国看清了新中国蕴含的实力和意志——一盘散沙的旧中国已经结束,中国社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具有强大的动员能力,与美国曾经支持的国民党政权不可同日而语。

中国实力让美国有了清醒的认识

杜鲁门的回忆录里提到,1951年4月,颜面扫地的麦克阿瑟公开喊着应该把战争扩大到中国去,这样就能取得胜利。杜鲁门不仅拒绝了这一提议,甚至干脆将他解雇了。

解雇一个战争英雄,让杜鲁门付出了高昂的政治代价,但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因为作为战略家的杜鲁门深知,如果想与中国战斗到底,美国也许能赢得战争,但大量军力、国力耗费的结果必定是“丢掉”欧洲,最后在冷战中失败。

此后,美国开始到处寻找跟中国接触的机会。用时任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回忆录的话说:“我们就像猎狗一样,到处寻找能和中国方面取得信息交流的线索。”

1951年5月31日,“冷战之父”乔治·凯南和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会面,初步交换了朝鲜战争停战谈判的意见。当然,美国也没有完全甘心,总是想尽可能捞一些好处。不过现实很残酷,在谈谈打打过程中,中国的决心和志愿军的战斗力,让美国始终没有在谈判桌上占到便宜,直到1953年真正停火。

1954年日内瓦会议,美国不得不跟中国坐在了一张谈判桌上,研究中南半岛的和平问题;1955年,中美两国的大使在波兰首都华沙启动了会谈机制;再到1971至1972年,基辛格和尼克松先后访华,中美关系最终解冻,世界最后形成了中美苏“大三角”格局。

1982年,美国就在国内建起了越战纪念碑,离越战结束不过几年;但直到1995年,朝鲜战争纪念碑才在美国落成,时隔40多年。两场战争中的美军伤亡人数其实差不多,这种刻意对历史遗忘,已能体现出美方的心态。

70年过去了,世界早已变了模样。不变的是抗美援朝证明了的那句真理: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妥协求团结则团结亡。

有人说,未来中美终将是朋友。但要和美国做朋友,必须先是其无法打败的敌人。

中美关系面临朝鲜战争以来最严峻时刻

70年后的今天,巨大挑战再次来临。近日,香港《亚洲周刊》刊文称,中美关系面对朝鲜战争以来最严峻时刻。文章指出,特朗普在选情大幅落后的情况下,只有打“中国牌”、不断妖魔化中国,才能激发美国民众同仇敌忾,忘记当前疫情也忘记内部矛盾。特朗普会动用一切非战争方式对华施压,他在商场用此伎俩屡屡得手,如今在外交舞台重施故技,以外部危机救内部危机,自以为可稳赚不赔。

白宫要在美国社会制造一种假象——中国是巨大威胁,中企与中国驻美人员都是潜伏的特洛伊木马。但中国早就看穿这类把戏,严阵以待但不轻易随之起舞。比如最近八一建军节,中国在加强军演之外,扎扎实实进行内部经济建设,避免被美国经济勒索。

中美关系面对美方极限施压,将在未来两个多月成常态。对于中美关系,前驻美大使周文重表示,学会怎么跟一个和平崛起的中国相处,这是美国的问题和挑战。因为中国的崛起不可避免,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差距在不断缩小。

对崛起中的中国来说,如何把中美关系维持好、稳定住,对我们的外交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对美外交,竞争不可避免,但竞争应是积极的竞争,双方特别是要避免冲突、防范风险、积极竞争、务实合作。

(《人民日報》(海外版)《环球时报》等)

猜你喜欢
美苏杜鲁门朝鲜战争
最后的机会
抗战胜利后美苏国共在东北地区的利益诉求研究
最后的机会
浅谈朝鲜战争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中美朝鲜战争中的心理较量
66年前的那场战争
浅谈美苏冷战的最终形成
缺乏魅力者的竞选逆袭
本期导读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