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蓝:永远的“江姐”

2020-09-22 10:22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0年26期
关键词:江姐烈火红岩

2020年6月27日晚,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于蓝在北京去世。

于蓝是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之一,在新中国银幕上塑造了许多光彩夺目的英雄人物,其中最为经典的是电影《烈火中永生》的角色“江姐”。

于蓝,原名于佩文,1921年出生于辽宁岫岩。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北平沦陷。为了摆脱亡国奴的命运,于蓝决心离开北平。启程之前,她改名于蓝:“万里无云,走在蓝天下的大路上。”怀着对革命的无限憧憬,17岁的于蓝穿越封锁线,步行几千公里,从北平来到革命圣地延安。

1939年,对于蓝和“江姐”的原型江竹筠来说,都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于蓝和江竹筠分别在延安与重庆秘密加入共产党。此后,于蓝成为一名话剧演员。她的老师对她说:“舞台就像是一个战场,上了舞台,就要有死在舞台上的决心”。于蓝始终牢记着这句话。

1961年,正在住院的于蓝偶然读到了小说《红岩》连载片段。她被这个故事深深打动,一出院便找到书的完整稿,一口气读完。“在那些日子里,江姐的影子在我的脑海里反复出现”,感动之余,于蓝产生了将《红岩》搬上银幕的想法。为了写好剧本,于蓝和导演水华前往北戴河、重庆、成都、贵州等地采访,与《红岩》的作者作了深入交流,广泛接触了斗争中幸存的共产党人。回北京后,光是整理出来的资料就有20万字。从大量真实的素材中,于蓝触摸到了江姐真实的性格特征——冷静沉着,随时准备牺牲,但并非毫无牵挂,并非铁石心肠。“说心里话,一旦研究透了、进入了,我觉得演江姐不难,因为我理解她,我和她有着共同的经历和理想。”于蓝说。

1963年,由《红岩》改编的电影《烈火中永生》正式开拍。从这一刻起,于蓝与江姐变得密不可分。同样憎恨日本侵略者,同样被敌人抓过、坐过敌人的大牢,同样怀着永远跟党走的坚定决心……相似的人生道路和经验,让于蓝把江姐“演活了”。于蓝扮演的江姐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温柔女性,她身穿浅灰色大衣,神情沉着、气质非凡,在纷杂环境下,依然有条不紊。当她被敌人从牢房里押出去,那一句平静而深情的台词:“同志们,永别了……”影片中最令人难忘的场面,是江姐和许云峰共赴刑场,两位老战友相互搀扶着,步伐沉稳从容,一步一步迈向刑场。庄严的《国际歌》旋律在青山与松柏间响起……“我自己很满意这场戏。”多年过去,再看这个片段,于蓝依旧觉得激动。

《烈火中永生》于1965年上映后轰动全国,江姐这一角色感动了千千万万观众,无数人从江姐身上获得了鼓舞。生活中的于蓝个性同樣坚毅沉稳。1974年,于蓝的丈夫因患肝癌逝世,令她悲痛不已,不久后,于蓝又被查出乳腺癌。不幸接踵而至,但于蓝,正如江姐的那一句经典台词——“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没有被灾难击垮。“九次手术后,大家都以为我从此再也不会出来工作了。又是江姐让我再度顽强地站立了起来。我对人们说,‘和江姐遭受的酷刑相比,我这点事算不得什么。”

1981年,于蓝以花甲之年受命组建儿童电影制片厂并出任首任厂长。回忆起当年的情景,于蓝说:“得知这个消息是在六一前夕,刚好是我过60岁生日的时候。60岁应该退休了,但党和人民需要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没有半点犹豫。”没有经验,缺少经费,儿影厂成立初期条件非常艰苦。为了招兵买马,于蓝四处奔走,一刻也不停歇。由于厂房设施简陋,于蓝在一次事故中右手被夹断了一节手指。工期正赶,听医生说断指再接需要休息一个月,于蓝心急如焚,索性扔掉断指,缝好伤口便继续工作。2001年,80岁的于蓝才从儿童电影制片厂正式退休。退休后的于蓝依然惦记着为儿童电影发声,多次呼吁相关部门应认真有效地推动儿童电影的发展。

电影中,江姐在革命胜利的前夕倒下。在她身后,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电影外,于蓝在这个仲夏离开。而她的铮铮风骨,将不断影响着中国电影人和亿万的观众。

再见了,永远的“江姐”!

热议锐评:“我希望大家忘了我这个演员,永远记住江姐和江姐精神。”于蓝曾这样说。我们都不会忘记,无论是于蓝还是江姐,那些曾为国家做出不朽贡献的奋斗者、奉献者、坚守者,都会被铭刻在时代的记忆中,永远闪闪发亮。

素材运用:铭记;经典;塑造;我的舞台;奉献与坚守;英雄人物……

(资料来源:今日头条)

猜你喜欢
江姐烈火红岩
传承好红岩精神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烈火中的小英雄
红色基因与艺术传承
江姐的信使 :一生无悔的选择
那一夜
周恩来的红岩岁月(三)
周恩来的红岩岁月(二)
歌剧《江姐》的故事(三)
“江姐”大战“鼠小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