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校共青团改革视域下推进“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

2020-09-22 09:39姜诗慧
读天下 2020年24期

摘 要:“第二课堂成绩单”是高校青年学生广泛参与各项活动与项目的新平台载体。通过“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有利于加强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养成教育;能够拓展课程教学疆域、延长课程的教学时间、改革创新课程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实现青年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文章对推进“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层面进行深入剖析,指出问题并提出可行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第二课堂成绩单”;广泛参与各类活动;全面均衡发展

一、 引言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切实发挥第二课堂服务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人才培养中心工作的重要举措。目前,很多高校的学生都存在各方面能力欠缺的问题,例如,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还有社会经验不足,甚至身体素质不达标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时至今日,推进“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刻不容缓,并以此来激发青年学生广泛参与各类活动的热情,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

二、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概述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进行教学制度改革的重要制度。它通过将教学工作体系化、教学活动的课程化以及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社会化等路径实现了对人才的综合性的培养,进而促进广大青年学生全面均衡发展。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以第一课堂的教学理念和工作体系为基础,同时根据高校共青团所要求的工作内容、项目供给、评价机制和运行模式,完成共青团组织所实施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第二课堂成绩单”能够立足于全方位的记录学生的各个方面的实际表现,客观公正的分析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以及综合能力,激发学生广泛参加各类活动的热情,同时使学生积累社会经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以便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主要包含以下八个方面:在校期间参加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化艺术、体育活动、工作履历、技能特长、思想成长方面的活动经历和成果。通过让学生不断地去参加各种活动,发现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从而找到需要补充之处。对于学校来说,也可以从中更客观、更真实地了解每一位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侧重点分明地去培养和挖掘学生潜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社会竞争力。

三、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重要意义

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第二课堂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实施意义主要體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适应社会发展,顺应国家教育改革。国家应该时刻紧抓教育,而第二课堂正是顺应时代的需要,为了培养更全面更综合的复合型人才开设的。其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契合学生需求,服务学生成长的必然选择。就业是大学生的根本需求,国家最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这类人可以在很多的工作岗位上游刃有余,而不是仅局限于自己本专业的工作。另外,“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促进学校共青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的必经之路。共青团的深化改革离不开团组织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

四、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现状

从国内各大高校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实施情况来看,首先,“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各样发展自我的平台,具体包括学生会、社团、青年协会等大型青年学生组织,还有运动会、辩论赛、演讲比赛等。其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紧密结合社会具体情况,为学生提供符合实际的锻炼自己和展示自我的机会,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社会要求高度匹配。“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还会组织各种知识交流讲座,让学生在书本之外找到自己的不足,并在这些活动中充分汲取他人的合理意见和建议。

五、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活动和项目种类过多,缺乏鲜明特色

高校组织的部分活动内容缺乏新意和亮点,活动项目名称繁多且相似性较高,活动自身的覆盖面不广,不足以调动广大青年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此外,活动实施过程中缺乏创新,无益于学生交叉参与各类活动,落后于当代青年学生的心理、文化需求,价值取向和思维活动新情况、新特点的变化。

(二)开展活动和项目束缚较多,物质条件匮乏

加强各项活动的发展离不开物质保障。近年来,各高校对活动的管理日趋规范,但开展各类活动却普遍存在着资金与物质条件供给形式单一的问题,使得活动空间有限、活动质量得不到保证,造成了一系列活动不能正常开展。

(三)活动和项目开展缺乏监督和计划,管理制度不健全

部分学生工作部门对开展的活动少有过问,不重视其管理,导致活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效果不理想,管理方法不科学。为了能够更加积极地推进“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建设与发展,我们应该设立与之相对应的管理机制并且不断地进行完善。

六、 改进“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和建议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在时间上和应用上还处于发展期。在具体落实过程中,还需结合各高校工作实际开展如下工作:首先,要充分发挥组织和资源优势方面上的优势,以服务青年积极参与各类活动与项目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致力于促进青年学生全面发展。其次,要客观记录、

有效认证、科学评价、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经历和成果。再者,第二课堂可以采取数据化管理系统。通过大数据有效分析、评价、改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实施方式,解决现存问题,以贴合学生实际需求,实现所得成效最大化。最后,我们必须实现学生第二课堂培养的科学化管理、规范化实施、全员化参与和全程化跟踪,从而推动相关制度和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七、 主要结论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高校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全方面发展,广泛参加各类活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深度融入教育改革发展、服务国家经济发展大局的一项举措。“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符合社会实际,顺应时代发展,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是第二课堂的中心任务和最终目的,为广大青年学生从校园步入社会的道路上起到良好过渡作用。

参考文献:

[1]郭晓倩.基于“第二课堂成绩单”下的高校实践育人机制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23):187-188.

[2]徐倩倩.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高校共青团融入人才培养的新体系[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7(2):53-56.

作者简介:

姜诗慧,辽宁省沈阳市,沈阳航空航天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