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审计关系探讨

2020-09-22 13:15张雪梅
读天下 2020年24期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发展

摘 要:环境问题横亘古今,“乌烟瘴气”“临泽而渔”“穷山恶水”的描述揭露古时环境破坏的惨状,浓烟滚滚,黄沙漫天,水土流失是当今环境的真实写照。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发展模式的弊端凸显,我们逐渐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要并驾齐驱。我国政府正致力于寻求一条人口、社会、环境、资源相互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但又不对满足子孙后代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审计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经途径。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审计;发展

古代人口稀少,生产耗能小,人们生产生活与社会活动需求低,环境容量和承载能力大,人类与自然生态系统维持着平衡局面。如今,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人类不停加快工业化进程,大气污染、水污染与固体废弃物的破坏超出了环境承载力,造成严重的生态失衡和环境污染。与此同时环境公害事件的高频发生,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前所未有的伤害。然而,当前我国开展健康影响评价的发展时间较短。理论和实践还相对薄弱,并非真正以人群健康为导向。而环境审计体系尚未成熟,实践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还需要不断摸索前进。这两大因素制约着我国环保体系的长足发展,也影响着我国人民健康体系的发展。

一、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一项事先进行预防、控制和缓解建设项目施工带来的不良环境影响的环境管理基本制度,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与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它是一项拥有强制性、专业性和前瞻性特点的重要法律轨制,坚持贯彻“预防为主”原则,以期达到确保经济延续健康发展,防备新污染和联结生态均衡的效果,从而把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纳入国民经济计划轨道,促进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要求全方位地审视企业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由末端治理向全过程控制转变。它为建设项目采取的环保措施提供法律依据,为城市规划的建设方案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也是在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情况下促进循环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但任何法律制度都有时代性和地域性。从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确立、实施、改革的历程中,它一方面被更多的人所了解知悉,并投入到相关生产领域中去,另一方面又因为其在制度、实施等各个层面凸显出与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内容,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责难和非议。环评法实施有效性不足,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公信力不高、法律责任追究机制不健全、社会监督与公众参与补不足,这些问题不断凸现,环评改革的呼声越來越大。

二、 环境审计

环境审计是一种积极的技术创新型管理工具,指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注册会计师,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环境管理系统以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监督、评价或鉴证,使之达到管理有效、节制适当,并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审计活动。

我国当前环境审计工作主要关注国家环境保护投资的重点领域,关注的重点包括生态生活建设审计和环境污染治理审计两个方面。它以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为主线,以财务审计为基础,检查环境保护资金的筹集、使用以及管理情况,主要运用的还是一般财务收支审计的审计思路与审计方法,对于环境效益审计方法运用未几。历经多年发展,诚然我国环境审计工作取得了可喜成就,但环境审计相对于理论研究还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常被用于单一研究,缺乏系统性;偏重于实用性,忽略基础理论研究;内部审计与民间审计的研究明显不足等,需要引起社会各界对环境审计的重视与关注。

三、 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审计的关系

第一,两者的目的相同,都是通过对已经存在或潜在的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预防、降低及缓解不利影响,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二,两者客体都是环境管理系统和经济活动的环境影响,环境影响评价的主体则是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其评价结果采用环保部门直接审批程序。但环境审计的主体包括国家审计机关及社会审计机构,执行主体有审计署及地方审计机关、民间审计机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更具有广泛性和公众参与性。第三,在采用方法与手段上,两者均可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差别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从功能上可以分为三类:环境识别方法、影响预测方法和影响综合评价方法。而环境审计由于其特殊性,除常规的审计方法外,还可采取机会成本法、调查评价法、决策与风险分析等审计方法。这些新的审计方法较常规方法,显得内涵更加丰富,描述更加具体。第四,适用阶段上。两者均对深入了解被审计对象,指导项目建设产生重要作用。不同的是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在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阶段发挥作用,环境审计在建设项目的各个阶段都适用,不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抑或是事后审计,并能在各个阶段进行不断修改完善。第五,参与人员资质不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编制人员应由编制单位中获得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的全职工作人员。我国目前缺乏完整有效的环境审计人员资格认证制度,从事审计的工作人员大多存在于经济与财会领域。环境审计是一项综合且专业性强的复杂工作,而一般会计师对于环境类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储备水平要求过低,对于环境审计相关的知识技能知之甚少,相关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也亟待加强等问题不容忽视。因此,与相对完善的环境影响评价人员的资质制度相比,我们需要建造一支综合技能和专业水平高超的复合型审计人才队伍。

四、 结语

环境问题事关生存与发展,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不论是环境审计还是环境影响评价,都是我国保护绿水青山,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手段。这两项制度政策对加快推进我国生态文明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为了完善我国环境审计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并保障其有效实施,我国相关部门应该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搭建环评和审计内容框架、拟定环评与审计的工作原则、加强环境执法监管、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夯实环境审计人才队伍建设。环保事业的发展与改进任重道远,它需要决策层的重视与支持,需要各政府部门间真诚交流与沟通,需要广大公民的积极监督与踊跃参与。

作者简介:

张雪梅,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

猜你喜欢
环境影响评价发展
区域发展篇
浅谈新形势下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
煤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估要点探析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刘策
互联网+时代以项目引导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山西省低热值燃煤电厂烟尘超低排放工艺技术路线探讨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发展现状及问题对策研究
图说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