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

2020-09-22 05:51赵鹏贺创范新安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年17期
关键词:全面预算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赵鹏 贺创 范新安

[提要]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手段,也为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提供了工作方法和监督手段。本文站在基层财政工作者角度,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工作实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就如何加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进行探索,以期进一步增强支出责任和效率意识,加强和改进预算绩效管理,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关键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全面预算

一、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工作起步与发展

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作为推进财政支出改革,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重要手段,逐步被列入我国财政改革的议事日程。2001年,财政部组织力量开展专项研究,专门组团对美国、德国、英国、瑞典等国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进行了考察,召开了全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讨会,并成立课题组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重点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从2003年起,财政部一些司局就开始制定各行业绩效评价管理办法,组织部分中央部门开展预算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工作,并选择了一些重大项目进行绩效评价试点,但这种绩效评价仅仅是事后评价。预算绩效管理理念的提出则是在近年。2011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会议,财政部首次提出了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理念,隨后财政部出台了《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办法(试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划(2012-2015年)》等制度。通过这一系列制度的建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始在中央和地方开展起来,并取得了积极进展。随着绩效评价试点工作的深入推进,制度建设体系的不断完善,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逐渐形成,基础工作日益强化。2018年9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发34号)文件,同年11月8日,财政部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的通知》(财预[2018]167号)文件,从政策和制度建设方面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开启了预算绩效管理的新篇章,是对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进行的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是新时期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根本遵循。可以说,我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起步阶段都是以绩效评价工作开始的,绩效评价管理工作又随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而逐步深入开展。

在财政部的推动指导下,地方财政部门积极开展绩效评价的探索工作。2000年,湖北省财政厅率先在该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选择了5个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工作。湖南、河北、福建等地也进行了小规模的绩效评价工作试点。2003年浙江省财政厅开始尝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并于2005年成立了专门机构,现已建成了比较系统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制度体系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2004年,广东省成立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专门机构——财政厅绩效评价处,并颁布了相应的实施方案。

目前,全国3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中,有10多个省(市)成立了绩效评价工作专门机构,其他地方虽未成立专门机构,但绩效评价工作职能也落实了具体处室管理。

二、南阳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工作基本情况

2004年,南阳市已经在河南省所有地市中首家成立了绩效评价科,专门负责绩效评价管理工作。南阳市所属13个区县(不包括后来新设的3个区)财政部门中,有7个已正式成立了绩效评价工作机构,其他6个也都做到了“职能有挂靠,工作有专干”。

近年来,南阳市财政局按照重点突破,注重实效的工作思路,以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为目标,以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为重点,以绩效目标申报、审核和部门绩效自评为抓手,以绩效评价结果有效应用为落脚点,完善措施,抓住重点,突出六项“新”举措,带动全市绩效评价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整体推进,取得较好效果。

(一)绩效评价管理制度建设迈出新步伐。南阳市财政局及时对各项绩效评价规章制度和历年评价报告进行统一收集和整理,建立了电子化档案管理目录,编制了《南阳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手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知识手册》等材料。2013年,相续制定下发了《南阳市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管理试行办法》《预算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等相关制度,确保绩效评价工作有章可循。

(二)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与完善取得新进展。(1)积极探索实践,完善指标体系。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2)认真筛选项目,规范工作流程。保证了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3)扎实开展单位自评。增强评价工作的权威性和透明性。(4)引入中介机构,增强绩效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三)绩效评价工作广度和深度实现新拓展。首先在评价项目的选择上,做到早着手、早安排,把领导关心、群众关注、社会影响面广、具有代表性的重大民生支出作为年度重点项目,由市级财政部门直评。据统计,从2005年到2019年,全市共完成绩效评价项目264个,覆盖卫生、科技、农业、城建、工业、教育、旅游、环保、金融、交通等领域,涉及财政专项资金119.01亿元,其中:市本级完成绩效评价项目58个,涉及资金61.39亿元;各县(市区)共完成绩效评价项目206个,涉及资金57.62亿元。

从2013年到2019年,南阳市财政局共评价大型灌区续建及节水改造项目、南水北调中线生态走廊绿化工程项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项目、城乡居民生活最低保障资金项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重点项目21个,涉及评价资金总额27.79亿元。

另外,南阳市财政局还从2013年开始组织开展市本级部门绩效自评工作。截至2019年底,共组织了商务、林业、公安、文化、社会保障、交通、水利、农业、城建等部门开展了206个专项资金的绩效自评工作,涉及评价资金总额11.98亿元。

(四)绩效监督检查工作探索新路子。2013年,南阳市财政局开展了绩效监督检查活动,首次将绩效评价有效嵌入监督检查中,实现合理性、有效性与合规性、合法性检查的有机结合,把绩效管理和预算监督两个预算管理环节紧密相连,探索出一条绩效监督检查工作新路子。

(五)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得到新加强。从2014年开始,南阳市财政局首次开展了预算绩效目标申报工作,并在2015年对2016~2018年中期财政规划实行了绩效目标申报。据统计,最近几年纳入绩效目标申报的项目资金总额分别为:2015年为1.06亿元;2016年为2.2亿元;2017年为12.05亿元。

(六)生态环境项目综合绩效评价创出新水平。十年磨一剑,在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实践与探索中,南阳市财政局始终不能忘记生态环境专项资金综合绩效评价,将涉及生态环境的多个项目进行了综合绩效考评,是创新之举,受到市领导充分肯定和重视。市级多位领导分别对我局“南阳市2012年生态环境项目综合绩效评价报告”做出批阅指示。2014年9月《生态环境项目综合绩效评价报告》被市政府评为2013年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

总之,南阳市财政局通过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取得了以下成效:一是绩效理念初步形成,影响进一步扩大,确保财政资金“用之有道”。二是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逐步提高,作用进一步发挥。通过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南阳市财政局及时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改进資金分配办法,切实减少财政资金挤占挪用、损失浪费、低效使用等现象。三是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理财用财水平不断提高,效果进一步显现。通过实施绩效评价,有力促进了部门和单位全面加强预算管理,增强理财用财管理的科学性,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和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四是预算绩效管理助推高效透明政府建设目标进一步明确。推进了高效、透明政府的建设,提升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确保财政资金“用得透明”。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南阳市绩效评价工作初步实现了五大转变:一是从财政部门项目支出事后绩效评价的常态化稳步走向绩效目标管理、预算部门和单位绩效自评、重点项目绩效评价等全过程、多方位转变;二是重点项目评价从独立单个项目向综合整体项目转变;三是评价方式由财政部门和有关单位“自行评价”向引入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参与评价的转变;四是管理制度从滞后过时逐步向健全完善转变;五是绩效管理的理念从浅到深的转变,正在开花结果。

三、当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发展的现实情况以及南阳市绩效评价实际工作中来看,虽然已有初步基础,但由于此项工作起步较晚,仍然处于推进发展阶段,有些方面仍不能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与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客观需要。总的来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绩效评价的法律建设不完善。虽然我国财政法制化建设进程逐步加快,但迄今还没有出台全国性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法律法规。一些省市财政部门虽然制定出台了一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但在法律约束力等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尤其在绩效评价的内容、指标和标准设计、绩效评价的操作规程、评价结果的应用等方面规定得不详细,使一些地方财政部门在开展绩效评价工作中无法可依,工作开展不普遍、不规范、不到位。

(二)绩效评价的评价标准不规范。绩效评价标准是管理部门或评价人员对实际效果进行衡量或评价的鉴定要点,绩效评价指标、指标体系是衡量被监督单位或项目支出绩效高低的尺度。由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一项新的工作,财政部门还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绩效评价数据库,积累的分类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数据不丰富,造成设计的绩效评价标准对实践的指导性、针对性不足,需要经过绩效评价实践进行完善。由于缺乏一套科学、统一、完善的指标体系,对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支出评价,测算模型难以确定,制约了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

(三)绩效评价的结果应用约束力度差。当前,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不充分,往往是绩效评价工作完成后束之高阁,或者即使交给被评价对象,各有关部门对此也重视不够。部门和单位对绩效评价结果不重视,主要是因为绩效评价结果的约束力不强,责任追究机制不到位。财政部门在分配财政资金中也很少参考绩效评价结果来调整各部门的预算,绩效高与低的政府部门或单位在获得财政资源配置中没有大的差别,综合绩效低的单位与责任人很少为此承担责任,“交学费”有时成为一些人解释财政资金绩效低的代名词。

(四)绩效评价的人员专业技能弱。目前,从财政部门现有的财政监督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素质、工作能力等方面来看,与开展绩效评价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例如:财政部门人员的财务会计实务知识较多,而理论基础薄弱,且普遍缺乏项目管理、生产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对传统财务检查技术较熟悉,擅长长期使用的各类查账方法和手段,而对现代技术较陌生;现场作业经验丰富,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够,部分人员的政策理解水平、业务技能欠缺。这些直接影响到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影响了绩效评价工作质量。

(五)考评指标缺乏规范性。目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主要是通过一些行业的规范和工程上的管理指标进行评价,评价侧重于技术、工程和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评价不足。同时,各部门评价指标设置呈平面化和单一性特征,并且缺乏一套建立在系统数据分析基础上的多层面、科学、立体的指标体系,不能满足从不同层面、不同行业、不同支出性质等方面进行综合、立体评价的要求。由于缺乏科学、规范的方法和指标,影响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合理性。技术性缺陷是当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发展缓慢的直接原因。

(六)评价内容缺乏完整性。从总体上看,目前开展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带有明显的审计特征,即重点审核支出行为是否符合现行相关政策和国家有关规定,而忽视对项目效率和发展效益方面的评价。评价对象也仅局限于项目本身,而忽视对项目内外在因素的综合分析。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不仅涉及项目资金实施过程的审核和投资与回报的评价,而且包括各种宏观因素的分析,如投资的整体环境,包括政策环境、法律环境和自然环境对投资行为的影响,以及投资行为对整体行业、社会以及整个经济运行的影响等。但目前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基本不包括这些内容,使得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还不能达到为政府宏观决策服务的目的。

猜你喜欢
全面预算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2016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支出完成预算情况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绩效评价及其政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