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翅果油树栽培现状和发展对策

2020-09-23 05:57徐振华王学勇高云昌刘春鹏郑聪慧
河北农业科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种子含量

徐振华,王学勇,高云昌,刘春鹏,郑聪慧

(河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院,河北省林木良种技术创新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61)

翅果油树(Elaea gnusmollis Diels) 俗称柴禾、车勾子、贼绿柴、假柿木,胡颓子科胡颓子属,是我国特有珍稀保护树种之一,集中分布于山西省翼城、乡宁两县,零星分布于山西绛县和平陆、陕西户县、河南博爱县等地区。翅果油树是第四纪冰川后残存的孑遗植物之一,起源于距今6 500万~200万a的第三纪时期。1905年法国植物分类学家迪尔斯在陕西省户县采集其模式标本,并确定了拉丁学名;1966年中国农业科学院郑万钧确定了其中文学名;1970年将其列入《中国树木志》;1984年被列为国家二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1992年载入《中国植物红皮书》[1,2]。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将其列为重点发展的木本油料树种之一。虽然翅果油树分布面积小、发现时间短,但其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3]。近年来我国大力开展生态建设,翅果油树得到迅速发展,栽培面积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围绕近年来有关翅果油树的研究文献,对其植物学特征、生物学习性和经济价值进行阐释,并结合河北省气候环境及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对发展翅果油树提出了对策,旨为促进翅果油树研究及科学发展提供参考。

1 植物学特征

翅果油树为落叶乔木或灌木,高可达10 m以上,胸径1 m。1 a生枝条呈灰绿色,2 a生枝为淡褐色,老枝为栗褐色。叶互生,纸质稀膜质,卵型或卵状椭圆形,先端钝尖,全缘,长6~9 cm,宽2~5 cm,叶面深绿色,叶背灰绿色。花两性,灰绿色至淡黄色,下垂,密被银白色星芒状鳞毛,淡黄,芳香,单生或数朵着生于新枝下部叶腋处,花被简呈钟状,具8条棱脊,顶端4裂,长6~8mm,横径5~7mm,雄蕊4枚,花丝短,有密毛,柱头头状,纺锤型。子房上位,1心皮1室,1胚珠。花柄长约3 mm,外部密被白色星状毛。坚果圆形或纺锤型,纵径1.5~2.5 cm,横径1.2~1.5 cm。外皮有8条棱脊,中果皮坚硬,褐色,内密生刚毛。种子纺锤型,革质,2片子叶,肥厚,富含油脂。花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果实9月上旬成熟。背叶、幼枝、叶柄和果实上均密生灰白色星状短绒毛,为翅果油树特有的叠生星状毛。

果实类型主要有4种。(1) 长果型。叶卵型。果实椭圆形,长2.9 cm,横径1.62 cm,种子千粒重584.3 g,出仁率31.5%。树冠开张,主枝与侧枝夹角25°~35°,喜生于土壤肥沃的沟坡。(2) 大果型。叶长卵型。果实圆球形,长1.8 cm,横径2.12 cm,种子千粒重767 g,出仁率24.5%。树冠开张,主枝与侧枝夹角30°~40°,喜生于阴坡或半阳坡。(3) 小果型。叶椭圆形或披针型。果实偏圆,长1.2cm,横径1.3cm,种子千粒重263.1 g,出仁率35.9%。树干矮小,多呈丛生,适生于阳坡或半阳坡,耐旱性强。(4) 毛果型。果实圆球形,长1.56 cm,横径2.01 cm,种子千粒重287.4 g,出仁率22.5%。树冠开张,主枝与侧枝夹角30°~42°,喜生于阴坡或半阳坡。

2 生物学习性

翅果油树集中分布在我国山西和陕西省,多生于海拔 800~1 500 m 地区,天然生长在北纬 34°05′~36°03′、东经 108°37′~115°50′的区域。人工栽培在海拔400 m以下地区,在秦皇岛北戴河海滨生长良好。适生于年平均气温8~13.8℃、绝对最高温度41.3℃、绝对最低温度-20℃、年降水量400~500 mm的地区,生长期150~180 d。翅果油树为喜温树种,抗寒能力随树龄增加而提高。耐瘠薄,不耐涝和水湿,对土壤酸碱度不敏感,适宜在pH值为5~8的肥沃沙壤土上种植。抗病虫能力较强。

翅果油树生长速度中等,适应能力强。前期生长快,后期生长放慢,自然生长在山地,因坡向水热条件差异,其生长发育和结实差异较大。

3 利用价值

3.1 经济价值

3.1.1 果实 翅果油树出仁率48%~50%,种仁粗脂肪含量49.58%~51.46%,出油率30%左右[4],仅次于核桃仁和花生,高于大豆和棉子等油料作物。其中亚油酸含量达45.2%,亚麻油酸含量可达6.3%,稍低于核桃油[5](表1)。亚油酸、亚麻油酸是人体所必需的脂肪酸,食用价值非常高,这对于大力发展翅果油树,开辟新的植物油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表1 常见植物油脂肪酸组成Table 1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several common vegetable oils (%)

名称翅果油树核桃花生大豆芝麻油菜棕榈酸7.3 5.1 7.3~12.9 7.0~10.0 7.8~9.4 1~4油酸39.2 23.8 39.2~65.7 22~30 35.0~49.4 14~9亚油酸45.2 47.4 16.8~38.2 50~60 37.7~48.4 12~24硬脂酸2.0 2.5 2.6~5.6 2~5 3.6~5.7 0.2~1.0亚油酸6.3 15.8-5~9-1~10

3.1.2 叶片 经检测,翅果油树叶片含3种黄酮类物质——懈皮素、杨梅黄酮和芦丁。叶片还含有7种维生素、18种氨基酸,粗蛋白含量超过2%,粗脂肪含量为3.93%,粗纤维含量高于紫花苜蓿,其嫩叶是优良的家畜饲料[6]。

3.1.3 树干 翅果油树木材质地坚硬,纹理细腻、致密,易加工,性质稳定,着胶力好,色泽美观,耐腐蚀,是制作家具、农具以及雕刻的良好木材。试验结果表明,翅果油树树干和枝条热值为19720kJ/kg,是标准煤热值的67.3%,按24 a生树1hm2产干枝率43.03%计,其热能相当于28.96 t标准煤,是优良的生物质树种[3]。

3.1.4 其他 翅果油树4月开花,花含蜜量大,且具芳香气味,是良好的早春蜜源植物。翅果油树3月发芽,11月中旬落叶,果实形似宫灯,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是优良的绿化树种,适于四旁绿化或庭院绿化观赏[3]。

3.2 药用价值

3.2.1 脂肪酸 翅果油树油脂中含亚油酸高达45.2%,亚油酸是人体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须的、且只能从食物中获取的不饱和脂肪酸,能维持血脂代谢平衡,防止胆固醇沉积,增强血管壁坚韧性。研究结果显示,翅果油对甘油三酯总有效率为66.67%;对总胆固醇有效率为74.07%;对低密度脂蛋白有效率为80.56%。说明其对高脂血症患者具有明显的血脂调节作用,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7],医药价值较高。

3.2.2 维生素 翅果油树种仁VE含量为1 558 mg/g,是核桃油的4倍、花生油的70倍、沙棘种子的12倍,居常见油脂中最高。VE是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缺乏时易发生各种功能衰弱性疾病。翅果油树种仁中Vc含量达260 mg/kg,可促进人体有效排出毒素,对美容养颜和延缓衰老功效明显[8]。

3.2.3 蛋白质 翅果油树种仁蛋白质含量约32.2%,氨基酸含量是沙棘种子的2~3倍、猕猴桃果实的4~5倍甚至10倍以上,脯氨酸含量是沙棘种子的1.67倍、猕猴桃的366倍[9]。

3.2.4 矿质元素 翅果油树种仁中铁、钙、锌、硒、锶等微量元素含量较为丰富,且大多高于沙棘种子[5,9](表2)。

3.3 生态价值

3.3.1 适应性强 翅果油树大多为野生状态,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适应性较强。翅果油树喜生于深厚肥沃的沙壤土,适生于土石山区的阴坡、半阴坡,黄土丘陵区的阴坡、阳坡、半阳坡也能生长。在河北省秦皇岛海岸边人工栽培能正常开花结实。

3.3.2 丰产性好,寿命长 翅果油树属早春植物,在河北秦皇岛地区3月中下旬叶芽膨大,4月上旬展叶,11月中旬落叶。5月1日前后开花,5月下旬结实,8月下旬果实成熟。一般植株3 a开花结实;6 a结实量达4~5 kg/株;10 a达到结果盛期;80 a后仍处于结果盛期,株产果量达25~30 kg/株;100 a以上大树仍可结果[10]。

3.3.4 根系发达 翅果油树根系发达,萌蘖力强,主根深达1.5~2.5 m,侧根主要分布于土壤表层。其萌芽力特别强,既能保证水肥供应,又能有效缓解径流,阻截泥沙,减少雨水侵蚀,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作用。

3.3.4 固氮作用 翅果油树是非豆科固氮共生植物。研究表明,其固氮活性高于大豆和胡颓子。12 a生人工翅果油树群落下的土壤含氮量较对照高75%,经改造的20 a生群落下土壤含氮量较对照高达99%[11]。选择适宜的生态环境,人工种植翅果油树既能改良土壤,又能增加土壤氮含量,促进土壤养分含量均衡提高,促进农作物增产。因此,翅果油树可作为冀北、冀西北及沿海地区水土保持、京津风沙源治理和沿海防护林的优选树种。

4 河北省翅果油树栽培现状

据调查,目前河北省秦皇岛采用常规栽培技术,建立了示范基地,翅果油树栽培面积400多hm2,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4.1 采种

翅果油树种子一般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成熟。生产上应适当晚采,果皮变为土黄色,用手轻捏与坚果分离时,即可采收。也可人工晃动大树,利用抽风机集中采果。采后的种子要及时晾晒,然后去杂、干藏,供育苗及直播造林用。单位质量种子的数量为1 000~3 000 粒/kg,发芽率 75%~90%[12]。

4.2 繁殖

翅果油树大多采用种子繁殖和分根繁殖,也可采用扦插繁殖。目前生产中以播种繁殖为主。上年新种子的发芽率最高,隔年种子发芽率会明显下降。春、秋两季播种,秋季播种,种子无需处理,直接播种;春季播种,宜对上年采收种子进行低温沙藏处理,可显著提高发芽率。具体方法是:采收成熟果实,晒干去皮,在50℃温水中浸泡30 min,然后用冷水冲泡7 d,当裂壳率达75%以上时用0.5%高锰酸钾溶液灭菌25min;将处理后的种子与湿沙按体积比1∶3混合,进行常规沙藏处理;翌年春季播种。行距40 cm,株距5~7 cm,用种量300~450 kg/hm2。播后覆土3~5 cm,踏实镇压。

4.3 建园和造林

建园和造林春秋两季均可进行。盐碱地采用植苗造林,荒山造林用鱼鳞坑或者反坡梯田整地,宜采用1~2 a生容器苗造林。

4.4 抚育管理

栽植后及时松土除草、施肥、浇水。以采种为目的的种子园,植株高1.5~2 m时要及时摘除顶芽,促进萌芽分枝,矮化管理,以便采种。

4.5 病虫害防治

翅果油树主要害虫是棕色金龟子。该虫每年4月上旬至5月下旬为害花蕾,花朵受害后变褐、枯萎,导致结实率降低、减产。

防治方法。(1) 加强田间管理。定期清除杂草,有条件的地方适时灌水,发芽前深翻土壤,可显著降低虫口密度。(2) 灯光诱杀。利用成虫的假死性和趋光性,采用紫外灯进行诱杀或人工扑杀。(3) 药剂防治。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喷雾防治。

4.6 采收

翅果油树采收一般在8月下旬,大多采用人工采收方式,集中机械破壳,晾晒。目前,存在采收成本高、费工费力等问题。

5 发展对策

5.1 加强优良品种选育

翅果油树自然变异较大,结实量差异显著,应加强翅果油树资源收集,开展优株筛选、提纯,选育丰产性、适应性强的无性系,开展区域性试验,推进良种化,研发良种苗木的快繁技术,制定苗木质量分级标准,为翅果油树发展提供良种苗木。

5.2 开展标准化栽培

根据翅果油树营建目标,加大科技攻关,深入研究其生态价值和标准化、规模化配套栽培技术体系,以及适宜集约经营的建园技术、肥水一体化、省力化栽培、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等配套技术,尽快形成技术标准和规范,实现丰产稳产,促进翅果油树产业高质量发展。

5.3 加大产品研发力度

目前开发的翅果油树产品主要有翅果油、翅果茶、翅果液、翅果蜜以及翅果化妆品、蛋白粉等,为翅果油树开发利用提供了有效途径。今后,应结合市场因素,适度发展规模化种植;同时结合现代先进工艺技术,加大研发力度,开发适销对路的翅果胶囊、翅果饮料等产品,以品牌战略引领翅果油树产业发展。

5.4 加快产业化发展

翅果油树具有抗旱、耐寒、耐贫瘠、耐盐碱、抗病虫等特点,是良好的生态经济树种。发展翅果油树首先应明确发展目标。用作生态林、防护林时,应突出生态防护作用,选择适宜的栽培模式,采取营建混交林、宽行带栽植。用作木本油料林时,要结合当地土肥水条件,采取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方式。同时,还要考虑人力资源因素,宜采取机械化采收、加工。

猜你喜欢
种子含量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四环素类的含量
四氯对苯二甲腈含量分析方法
不同桑品种黄酮含量测定
HPLC法同时测定蓝桉果实中两种marocarpal型成分含量
假如我是一颗种子
桃种子
可怜的种子
最小的种子
NIRS技术无损检测组织氧含量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MARKET WAT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