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CP的西藏地区装配式宿营装备应急保障综合能力评价

2020-09-23 12:30余亚亮何世斌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成熟度装配式装备

余亚亮, 何世斌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勤务学院 军事设施系, 重庆 401331)

我国西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殊、社会人文状况复杂,突发事件频发、社会依托差,宿营保障一直都是高原地区应急行动面临的难题,宿营保障装备改进一直是宿营保障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传统的宿营帐篷,密封性能差、结构强度低、设备集成度低,在高原高寒地区使用存在着保温性能差、能源消耗量大、防护性能差等问题。装配式宿营装备能够一定程度上克服宿营帐篷保障存在的问题,为应急行动提供高效保障。

装配式宿营装备一般由“住宿单元”和“设备单元”两个部分组成。其中,“住宿单元”根据不同的保障条件,灵活选用折叠式、箱变式、拼装式等装配方式,能够形成密闭封合的大空间,并嵌入供热、供电、供氧管线及微型新风系统,具有展收速度快、保温效果佳、运输存储方便等特点。“设备单元”将供热、供电、供氧设备集成,能源利用率高、功率密度大、低温启动性能好等特点,与“住宿系统”安装连接方便。装配式宿营装备模块化、集成化程度高,可广泛应用于西藏地区反恐维稳、应急救援、灾害安置等领域。

装配式宿营装备应急保障能力评价是其应急保障应用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推动装配式宿营装备应急保障应用具有较大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通过对装配式宿营装备应急保障综合能力内涵的研究,构建了装配式宿营装备应急保障综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成熟度模型;然后运用DEMATEL-ANP(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Analytic Network Process)法分析各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和影响度,并得到相应的指标权重;最后,以某支援保障单位为例,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该评价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装配式房屋应急保障综合能力成熟度评价思路

1 基于SCP的装配式宿营装备应急保障综合能力评价模型

装配式宿营装备应急保障综合能力评价的结果可用应急保障综合能力成熟度等级来反应。基于SCP(State,Capacity,Performance)的装配式宿营装备应急保障综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其应急保障综合能力成熟度评定的依据。通过综合能力成熟度模型,不仅可以综合反映装配式宿营装备应急保障综合能力的建设水平,而且能够为提高装配式宿营装备应急保障应用能力建设提供明确的参考。

1.1 装配式宿营装备保障综合能力的内涵

应急综合评价由三个元素组成:状态(State)评价、能力(Capacity)评价和绩效(Performance)评价[1]。经过文献检索和分析,总结出目前应急能力评价的三种模式:(1)基于过程的能力评价[2~4];(2)基于要素的能力评价[5~7];(3)基于风险应对的能力评价[8~10];(4)基于成熟度的能力评价[11,12]。以上体系均偏重于供应端的评价体系,缺少对需求端的评价。为了体现精确保障和集约保障的要求,本文将应急保障综合能力评价分为供给端评价和需求端评价。

供给端评价的是装配宿营装备的供应(包括计划、储备、筹措、调配、送达等系列过程),包括事中和事后阶段资源的可达性、应对能力、组织协调能力[1],应急预案与法律法规建设情况、宣传教育和培训演练等[13],关注是应急要素状态和应急管理参与者的能力。供给端的应急保障能力评价,全面地反映出突发事件处置的装配式宿营物资状态情况和应急管理者的能力状况。需求端评价的是,其满足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需求的程度,重点关注于数量、质量和结构,是面向保障绩效的评价。装配式宿营装备应急保障综合能力指的是,基于应急管理参与者的供给端,面向突发事件处置的需求端,从宿营装备物资供给到满足应急保障需求的综合能力。在供给端,主要包括基于要素组成的状态评价和基于风险应对的参与主体能力评价;在需求端,主要包括保障的有效性和效率。其内涵构成如图2所示。

图2 装配式房屋应急保障综合能力的内涵

1.2 西藏地区装配式宿营装备应急保障综合能力指标体系

基于装配式房屋应急保障综合能力内涵的分析,本文从应急保障的供给端和需求端出发,定义了其综合能力评价的三个组成部分——状态、能力和绩效。在状态构建上,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构建了概念状态、物资状态以及联系主客观两方面的人力状态,并基于重要度原则遴选其下级指标;在应急保障能力指标中,参照项目管理的十大能力指标体系,基于项目管理能力与应急保障能力贴近度,选择了能有效应对西藏地区装配式宿营应急保障问题及风险的五种能力;在绩效指标的构成上,基于“5W1H”理论,构建了需求满足程度(数量—What、种类—Which、对象—Who、及时性—When)、环境适用性(适应现场环境—Where)、保障可靠性(保障效果怎样—How)。最后,对三个组成部分中存在冲突的目标进行筛选。如物资状态中的数量指标与需求满足程度包含的数量涵义存在冲突,依据精确集约的保障原则,剔除储备数量指标,避免过度储备造成的浪费。应急保障综合能力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装配式宿营装备应急保障综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1.3 装配式宿营装备应急保障综合能力成熟度模型

成熟度模型不仅反映装配式宿营装备应急保障综合能力的当前状态,而且能为应急能力建设的发展指明方向和提供明确的参考。作为连接应急保障综合能力评估与建设的桥梁,成熟度模型在应急管理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应急管理与项目管理的相似性,当前应急管理成熟度模型主要是基于组织级项目管理的OPM3模型而构建的[12,14]。结合应急管理领域成熟度模型的研究[12,14],基于状态、能力、绩效的SCP三个维度,设定了五个等级——临时级、初始级、计划级、管理级、持续改进级的成熟度模型,作为最终装配式宿营装备应急保障能力等级评定的依据,如图3所示。

图3 应急保障综合能力评价成熟度模型

(1)临时级:尚无相应的要素建设,保障能力一般,保障效果不理想。(2)初始级:要素状态初步建立,尚不完善;对保障实施流程、信息流转、协同调度等有章可循,能按时保障到位;保障效果一般,对高原地区全域保障覆盖力不强,后续保障跟不上。(3)计划级:要素状态基本完善;团队内部有较好的协作能力,能够保证物资供应及时准确;能够根据不同环境灵活地采用相应的装配式宿营装备进行保障,保障效果较好。(4)管理级:要素状态建设实现精细化管理;建立了高效的高原地区装配式宿营装备应急保障的供应链系统,能够动态地实施保障;保障效果好,设施可靠性高,能够满足多种情况下的保障要求。(5)持续改进级:要素状态到量化精确管控;在保障能力上,实现实时按需精确保障;实现全域覆盖保障,保障效果好。

2 装配式宿营装备应急保障综合能力指标权重确定及分析

基于整体性系统性视角,由于评估指标不独立、评估信息模糊与评估结果难以量化,因此采用基于网络分析的决策试行与评价实验室(DEMATEL-ANP)法。应用此方法不仅可以得到指标的权重分配,为综合能力评价提供依据,而且能分析因素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得到指标之间的影响力程度和因果关系网络,并最终确定目标权重。

2.1 DEMATEL-ANP方法

DEMATEL-ANP是一种运用图论和矩阵方法进行系统性的要素分析和识别并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该方法基于因素间的因果联系,能够系统性地评估因素间的相互影响程度,并确定每个因素的影响度和原因度,进而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其步骤如下:

(2)计算标准化直接影响矩阵X。

X=ϑG

(1)

(3)计算总影响矩阵TC。

TC=X+X2+X3+…+Xl

=X(I+X+X2+…+Xl-1)

=X(I-Xl)(I-X)-1

=X(1-X)-1=[tij]n×n

(2)

(4)计算总影响度向量r+s及结果关系向量度r-s。

(3)

如果i=j,那么ri+sj表示因素i在体系中的总影响度;如果ri-sj>0则表示因素i是影响因素或原因因素;如果ri-sj<0,则因素i是被影响因素或结果因素。步骤4基于步骤3得出的总影响度矩阵,分别分析一级指标体系和一级指标下的各二级指标体系的影响度大小和因果关系。

(4)

(5)

(6)

(7)构建未加权超矩阵WC。

(7)

(8)

(9)计算极限加权矩阵,得到最终权重为:

(9)

2.2 西藏地区装配式宿营装备应急保障综合能力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1)各指标的影响度分析

计算得,一级指标的总影响度向量为[3.571, 3.595,3.458,3.595,3.571],可以看出五个指标的总影响度排序为A2=A4>A1=A5>A3。分析得出人员状态和能力同样重要,影响最大,体现出力量建设反映综合能力的思想;其次是概念能力和绩效的影响力较高,体现出装配式宿营应急保障能力建设上的“理论结合实际”的思想。

二级指标的总影响度向量为[2.942,2.954,2.938,2.480,2.797,2.471,2.217,1.574,1.173,2.669,2.390,2.322,2.376,2.480,3.054,1.707,2.139]。可以看出,需求满足情况的影响度最大,环境适应度的影响度最小,充分体现了应急宿营保障的应急性特点。在应急概念状态中,应急体制最重要;在应急人员状态中,应急训练最重要;在物资储备状态中,物资的结构最重要;在应急能力中,信息管理能力最重要;在应急绩效中,满足应急保障的基本需求最重要。

(2)各指标相互影响的因果关系分析

一级指标体系的影响因果关系向量为[1.587,0.579,0.000,-0.579,-1.587]。其网络关系如图4所示。

图4 一级指标网络关系

二级指标的影响因果关系向量为[1.334,1.041,1.070,0.611,-0.355,-0.135,0.297,-0.350,0.219,0.129,-0.161,-0.497,-0.658,-0.244,-1.047,-0.688,-0.565]。其各一级指标下的二级指标关系网络如图5所示。

图5 二级指标网络关系

从以上可以清晰地看出,各指标间的因果关系,总的来说,可以看出状态指标对能力和绩效指标会产生绝对影响。

(3)计算最终权重

计算得到的最终权重为[0.048,0.052,0.051,0.049,0.085,0.066,0.049,0.139,0.061,0.039,0.041,0.040,0.042,0.039,0.092,0.050,0.058],权重分布如图6所示。可以看出,储备质量、需求满足度、训练情况这三项指标的权重较高。从而,可知装配式宿营装备资源的储存质量、装配式宿营保障专业队伍训练以及最终对装配式宿营保障的满意度是形成装配式宿营应急保障力的三个最重要方面。

图6 评价指标权重分布

3 装配式宿营装备应急保障综合能力评定——以驻藏某单位为例

本研究以西藏地区负责应急保障的某单位为评价对象,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其装配式宿营装备应急保障能力进行评定。

(1)设定评价集E={临时级、初始级、计划级、管理级、持续改进级}={1,2,3,4,5},并规定综合得分值μ与成熟度等级的对应关系:1.0<μ≤1.5,为临时级;1.5<μ≤2.5,为初始级;2.5<μ≤3.5,为计划级;3.5<μ≤4.5,为管理级;4.5<μ<5.0,为持续改进级。

(2)进行模糊评价,形成隶属度矩阵。为了保证评估的客观性、准确性和综合性,评估小组由来自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专家、研究突发事件及相关领域的社会文化学者、负责应急管理的上级部门领导及业务人员、同级其他单位的应急管理专家和人员、基层从事应急保障工作的人员等组成,人员比例按照3∶ 2∶ 2∶ 2∶ 1的比例确定,抽取了由10人组成的小组进行评价。其中,隶属度矩阵为:

R=[rij]m×n

(10)

式中:m=5,n=17,rij=认为指标i为等级j的人数/总参评人数。

(3)计算评定得到综合隶属度向量S及综合评定值μ。

S=ωRET

(11)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得到的单因素综合评定值向量为[1.233,1.352,1.211,1.565,1.781,1.447,2.308,1.354,1.226,1.737,2.692,2.457,3.105,2.124,1.273,2.152,2.496],总体综合评定值为1.750, 该单位装配式宿营装备应急保障综合能力成熟度为初始级。

根据实际情况调查,该单位只在特种装备库房设施、卫生救护用房等应急用房保障领域存在装配式宿营装备的初步应用。得到的初始级的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4 结 语

通过对装配式宿营装备应急保障综合能力的分析,本文总结了装配式宿营装备应急保障是从供给端建设到需求端满足的保障能力内涵,并基于状态、能力、绩效建立了装配式宿营装备的SCP指标体系。结合SCP指标评价模型,改进了应急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得到应急综合能力成熟度模型。基于已构建的体系,应用DEMATEL-ANP方法对装配式宿营装备应急保障能力指标进行分析,得出了应急保障人员状态对等能力状态、概念对等绩效(应急理论应与应急实际相结合)等结论。然后,以西藏地区某单位为例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了评价,确定了该单位的综合能力成熟度状态。

猜你喜欢
成熟度装配式装备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港警新装备
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
装修一体化装配式建造技术研究
产品制造成熟度在型号批生产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防晒装备折起来
整机产品成熟度模型研究与建立
刚好够吃6天的香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