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萃取在高校“勤工助学”项目改革中的应用

2020-09-23 06:16杜晓晖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勤工助学子项目人力

■杜晓晖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7)

新中国建立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不遗余力地推动教育的发展成果,使更多的人民受惠。财政资金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为保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奠定了坚实基础。2016年,高校“勤工助学”项目使374.34万人次的困难学生受惠,资助金额22.82亿元[1]。2017年,高校勤工助学资助金额增加到了25.98亿元[2]。2018年,高校学生参与勤工助学达到了396.80万人次,资助金额较之上一年度增长不少,总计31亿元。同年,在《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 (2018年修订)》(教财〔2018〕12号)中,提高了勤工助学酬金标准,进一步明确勤工助学的管理责任[3]。为了进一步强化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对勤工助学项目进行了改革,利用“知识萃取”的方法,既促进了勤工助学活动健康有序地开展,也培养了学生自信创新的精神,增强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一、知识萃取的概念与意义

知识萃取,顾名思义就是从大量数据、信息、文本、经验中,通过合适的方法和工具,将精华的知识抽取提炼出来的过程[4]。现阶段,知识萃取的概念范畴在实践过程中已经被逐渐扩大,包含了对隐性知识及显性知识的整合、加工及提炼。对经验的挖掘提炼是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对文档的整理加工是显性知识标准化的过程[4]。

优秀的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会积累一些隐性资产,这些隐性资产长期埋藏在组织的运营过程中和每个员工自己的经验中,如果没有进行提炼总结、显性化和方法论化,那是组织发展中的一大浪费。一旦优秀员工离职,其带走的隐性资产就成为无可挽回的资产损失。因此,两大科技行业的泰山北斗——联想和华为都意识到了知识萃取的重要性。最早做的是联想,联想式“复盘”已经成为标志性的方法论输出到全球,是指工作结束后再回顾,主要是校正目标,不断分析过程中的优劣,便于改进,便于提炼出规律[4]。华为则提出了知识收割的概念,非常形象,由于华为的业务遍布全球,员工10多万人,项目实施过程中已经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经验,所以需要专门的知识管理团队负责知识的萃取,拆解经验对应的实际工作任务并且聚焦最重要的业务场景,研发、培训、交付等就能快速运用相关的知识,为公司业务的改进发挥价值。

勤工助学项目的改革过程中涉及的组织和个体种类繁多,而且过程比较长,所以同样可以借鉴企业知识管理的做法,运用知识萃取来推进改革的实施,这有利于各子项目及时反思总结,将零散的经验予以系统化,并形成规律。同时,培养学生养成反思总结的习惯,训练概括提炼的能力。当流程步骤和方法工具提炼出来后,组织和个体的成功案例便可以被快速复制与传播。

二、知识萃取的应用

研究知识管理多年的专家吴庆海博士在2019年提出了企业整体知识萃取应用框架,主要是以具体的业务作为画布,例如人力、营销、物流等,再基于不同的场景分为从个人级别至公司级别不同层面的知识萃取,横轴是从规划选题至螺旋上升的萃取操作流程,纵轴是萃取成果内容的四个环节:思维、结构、立意和内容[5]。企业整体知识萃取应用框架的适用性比较广,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均能进行灵活变通使用,在借鉴这个框架的基础上,结合勤工助学首轮改革的情况,笔者梳理了勤工助学知识萃取的方法和内容。

(一)组织层次的知识萃取

勤工助学项目改革的具体实施机构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该中心隶属于公共管理学院,从2017年年底开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按照国家、广东省有关勤工助学的文件要求,学生处委托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探索勤工助学项目的改革之路。目的在使勤工助学与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对接,并形成科学的执行方案,实现勤工助学的课程化、规范化。将以公司化运作为模板,深化企业管理机制,通过岗位分析、公开招聘、岗前培训、绩效考评、核心能力认定等系列举措积极探索资助育人新模式。因此,在组织层次上的知识萃取成果主要有以下两种:

1.项目管理与课程设计深度融合的经验

在勤工助学改革论证的时候就严格按照项目管理的流程来设计,将勤工助学项目的每一个关键环节作为一个子项目,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一一匹配,勤工助学项目遵循“计划->实施->检查->改进”的闭路循环来开展工作,工作分析、人员招聘、员工培训、绩效管理这四个子项目,每个子项目也是遵循“计划->实施->检查->改进”的闭路循环来开展工作,如下图1所示。由于勤工助学与助学金、助学贷款等资助方式不太一样,除了能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外,更重要的是其实践性,是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有效平台,所以不少高校均对勤工助学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有些高校的勤工助学活动还与大学生创业项目做了有机的对接,但是这些活动大多数是在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下开展的,像本校这样与专业课程紧密结合的形式,还是比较鲜见的。所以作为组织知识萃取的主要成果之一,该项目申请了文字作品著作权,作品名称为《高校“勤工助学”项目改革》,登记号为:国作登字-2018-00658627。

组织知识萃取的另一个主要成果则是各子项目的可交付成果,主要体现为各专业课程中师生团队的作品,例如:《工作分析》课程的成果是32份《岗位说明书》,覆盖了两个校区28个行政处室和二级学院的所有勤工助学岗位,下一轮勤工助学项目再运作时,只需核查一下增删的用工岗位便可以,对于个别增加的勤工助学岗位,如果工作内容与现有的某个岗位类似,就可以引用类似的岗位说明书,如果岗位变动过大或是间隔时间太长,则需再次启动访谈和观察的程序。《人员招聘》课程的成果是“勤工助学岗位甄选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员工培训》课程的成果是“勤工助学岗位”培训需求分析及培训项目的交付。《绩效管理》课程的成果是“勤工助学岗位”绩效考核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图1 勤工助学项目工作过程

项目管理与课程设计深度融合的经验可以推而广之,“勤工助学”则可以看成是具体的应用场景。同理,该思路也可以应用在高校中的其他场景,例如高校承办国家级或者省级的比赛,这种大型的赛事往往下面还有分赛项,这时就可以运用上文所提炼出来的工作方法,分赛项作为子项目与相关的专业课程匹配,办赛团队同时也是课程的师生团队,这样既确保了项目的人力供给,也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专业的指导。

2.朋辈教育的经验

朋辈教育(peer education)的原义是指具有相同背景或是由于某种原因使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教育方法[6]。高职学生的年纪一般在18-22岁的区间,年龄差距小,共同语言比较多,在开展朋辈教育时会更自然。勤工助学各环节的项目团队均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师生,根据专业课程的属性,学生团队大部分来自于大二年级,少部分是大一年级,而应聘勤工助学岗位的学生则多数来自于大一年级,少数是大二年级。由于是过来人,所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团队在各环节设计方案时能考虑到应聘者的特征,具体实施时效率就会比较高,较之老师,勤工助学岗位上的学生们也会更倾向于和同龄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交流,这对于及时了解她们的绩效情况,调整以后的培训方案有着重要的影响。朋辈教育经验的萃取成果一是在学生中开展调研的方法,以访谈、观察为主,问卷调查为辅;二是了解了学生们的关注焦点。这些经验应用在2019级新生入学教育的设计和实施上,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个体层次的知识萃取

1.教师

此处的教师特指负责勤工助学项目运营的、人力资源服务中心的教师们,对于教师们的知识萃取是基于项目负责人和教练这两个角色来进行的。作为项目负责人,教师需要运用项目管理的理论和工具,对勤工助学及各子项目,从论证到项目收尾进行全程指导和跟踪,最终实现项目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萃取的主要成果是项目干系人管理,由于勤工助学的岗位覆盖各个二级学院和行政处室,这使得项目干系人尤为复杂,而且通常勤工助学的项目周期起码为一学年,这当中项目干系人可能已经换了好几拨。不同的干系人对项目有不同的期望和需求,他们关注的目标和重点常常相去甚远,作为委托方的学生处希望项目能最大程度地实现育人的目标,如果每学期一批,那么接受锻炼的学生人数大大增加,作为用人单位的学院和处室则希望能缩短到岗时间,同时尽量地保障在岗学生的稳定性,但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的授课时间的设置又是相对固定的,可能对于干系人临时的、突发的要求响应起来就会相对较慢。作为项目负责人的教师帮助干系人澄清需求,在沟通前使用需求分析表格、问题解决清单等工具也能较好地得到干系人的支持,确保项目的进度。

作为教练,教师也要负责引导学生做知识萃取,此处的学生特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从以往实训项目的经验得知,学生在实训项目计划和实施的时候往往满怀激情,到了实训项目结束以后,经常就是写写心得,发表一通感想,到了下一次实训项目时,上次犯的错误这次依然重蹈覆辙,而且对于实训中教师精心设计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还是一知半解,因此,教师要运用教练技术,促进学生识别、发现并释放自我的潜能,逐步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其将勤工助学项目实施中的关键问题甄别出来,并鼓励其从不同的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为知识萃取的成果,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小专题,让学生团队以小视频的形式呈现他们的解决方案。

2.学生

(1)勤工助学的学生

选择勤工助学工作的学生绝大多数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在不用出校门的同时也能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以往是按照自愿申请、扶困优先的原则,由学生处受理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的申请,然后安排学生到勤工助学的岗位上工作,至于工作态度、工作内容等就较少地涉及到。在开展了勤工助学项目改革后,从应聘参与面试开始,到岗前培训,接受绩效考核,学生能完整地体验就业的全流程,在强化竞争意识的同时学生更会珍惜工作的来之不易,加强工作的责任心。在不同的环节中,勤工助学的师生团队可以引导应聘学生进行知识萃取。例如:招聘环节里,在开展完简历筛选和面试的步骤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师生团队要从专业的角度,给予应聘学生中肯的建议,知识萃取的成果就是完善后的简历,以及面试技巧的掌握,这两项技能对于学生以后的实习和求职均有关键的意义。培训环节中,入选的学生得以参加勤工助学的岗前培训,培训内容是根据“勤工助学岗前培训需求分析”而制定的,分别是《办公事务及设备操作》《礼仪与沟通》《常用软件的操作》,而从实习单位的反馈来看,这三个模块也是大部分企业对于实习生们的技能要求,因此学生在勤工助学的培训阶段就提前学习了,无疑提高了自身的素质。这个环节知识萃取的成果主要是帮助对象提炼不同场景下的关键技能,例如电话、电子邮件和微信的沟通方式就差别很远,在《礼仪与沟通》模块中学习到的方法要因场景的不同灵活变通,但是关键信息是要能确保传达到位。绩效环节中,在岗学生接受考核的同时也了解了工作的质和量的关系,这有利于他们在以后的实习中能快速地适应职场的工作模式。

(2)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

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就业方向主要面向人力资源服务业及中小微企业人事行政部门,具体从事招聘、培训、员工关系及人事行政管理等岗位的工作,这就要求在校期间除了加强专业技能、人际交往的技能以外,还需要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人力资源工作的六个模块彼此直接紧密关联,环环相扣,而且人力资源对于业务板块而言,已经不是过去的单纯后勤保障的作用,而是上升到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所以要求从业人员在工作时要用联系统一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勤工助学这个项目是真实的场景,跟课堂的情景模拟不一样,而且项目将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模块都有机地串联起来,所以正如上文所提及,教师要运用教练技术引导学生做知识萃取,学生自身也要从任务中反思总结,提升学习效率。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勤工助学的知识萃取的成果就是掌握知识萃取的流程,知识萃取的流程无疑就是训练逻辑思维能力的最后机会。首先,在子项目中甄选出需要做知识萃取的任务,因为每个人的知识储备不一样,个体所选的任务必须是对其个人而言难度最大的问题,例如有些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可以,但是口头表达能力不行,那他萃取的内容就是各子项目中的语言沟通场景,像面试、培训的互动、绩效面谈等,归纳一下这些语言沟通效果良好的案例都有哪些共同点,再针对自己的弱项提出整改的方案,在下一次项目中尝试运用,并调整自己的方案。当然,他的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可能就是作为其他同学萃取的对象了。经过这样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过程,学生以后身处不同行业背景时,也能快速汲取行业的知识,增强自己的综合竞争力。

三、知识萃取的展望

在对勤工助学项目进行知识萃取的时候,面向组织层次和个体层次中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知识萃取进展得还比较顺利,勤工助学在岗学生的知识萃取就比较困难。一方面由于学生对于勤工助学的认知还是停留在“方便获取经济报酬”的层面,另一方面工作任务可能相对简单,完成了就可以,自己没有思考能否做得更好。所以,勤工助学项目下一轮实施时,要着重培养学生形成知识萃取的习惯,吾日三省吾身,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反思总结有利于提升自我,促进成长。

猜你喜欢
勤工助学子项目人力
服务进程中消费者对子项目顺序的遵从性研究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访问系统设置 要更快更精准
创新供电企业农网改造项目预算管理方式的探究
基于案例的电子技术实践教学内容与教学设备的设计
基于激励管理机制探究高校图书馆志愿者与勤工助学的持续发展
创业视角下大学生勤工助学功能及其引导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