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品质提升的小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探究
——以外研版英语(一年级起点)教材为例

2020-09-23 03:45陈小香
英语教师 2020年16期
关键词:批判性观点文本

陈小香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其中,思维品质体现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在逻辑性(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具体现象,梳理、概括信息,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批判性(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具有多元的思维意识)和创新性(创造性表达观点,具备创新思维的意识和能力)等方面表现出的能力和水平”(教育部 2018)。

《课程标准》指出,语言能力是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而思维品质则体现心智特征(教育部 2018)。在英语学习中,语言水平与思维发展密切相关,语言水平是提高思维水平的必要条件,思维的发展又促进语言水平的提高(毛晓晓2018)。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而忽略了其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发展。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思维含量较低,设计的能促进学生思维训练的课堂活动较少,加之课堂上忽视学生生成的质疑和困惑,对学生自主梳理、推理和归纳的引导欠缺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将英语当成一种有效的沟通工具,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而且应注重对其思维、智力、判断力等的培养,使其在语言学习中提升思维品质。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不断调整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对语言现象进行归纳、推断和评价,从而提高其思维品质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进而有效促进其思维品质的发展,提升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下面,以外研版英语(一年级起点)教材为例,探究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策略。

一、温故知新,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逻辑性

发展思维品质的逻辑性,要求学生能在语言学习和运用过程中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具体现象,梳理和概括信息,分析并推断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英语学科知识具有内在逻辑关系,各年级的知识之间不仅具有关联性,而且具有层次性(陈诚 2018)。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巧妙设疑,点燃学生回忆和复习旧知的热情和积极性,在新旧知识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在温故知新中发展类比思维能力,提升思维的逻辑性。

例如,五年级(上)Module 8 Unit 1 Children often sit around tables介绍了中、英两国学校生活的异同。鉴于五年级学生已经接触过诸多中、英两国的相关内容,因此在复习导入环节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梳理信息(见下表):

中、英两国差异对比

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师一步步引导他们按以下流程(见下图)激活、梳理旧知,学习新知识。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歌曲Children from China are Chinese,复习国家与语言之间的配对。其次,教师与学生共同复习韵律诗We use chopsticks。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中、英两国的传统节日,让其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归纳中西方节日的不同。另外,除了已经学习过的中、英两国的文化差异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问题“Do you know any other differences?”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课外阅读,对比、归纳出中、英两国在饮食(diet)、禁忌(taboo)、手势(gesture)、穿着(dress)、守时(punctuality)和送礼(giving presents)等方面的差异。由此,教师在一步步引导学生充分发散思维,自主归纳已知差异后,便可顺理成章地导入新课主题the differences of school life in China and the UK,进而谈论中、英两国学校生活的差异。

人本主义强调,学生不是带着“空脑袋”进入教室的,所有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之上的。教师可以通过引导,让新知识从旧知识中“生长出来”。填写表格的目的是唤醒学生旧知,鼓励其在原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将细碎的知识点进行分类、对比、分析和归纳,从而得出结论并习得新知。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而且拓展了他们的思维深度,提升了其思维品质的逻辑性。

二、开放生成,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批判性

思维品质的批判性是思维活动中独立分析和批判的程度,是思维活动中善于严格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的品质。思维品质的批判性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具备多元思维的意识和能力,能够“利用理据进行论证和批判,提出令人信服的个人见解”(王蔷 2018)。另外,批判性还“涉及学生的认知立场、情感心态、是非观念等,是多种心智、多种机理和多种能力的有机聚合”(王蔷 2018),因此也意味着学生在学习之后能运用语言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改变“贴标签式”的情感教育,在关注学生情感和价值观渗透时设计开放性问题,启发其思考,使其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社会阅历、生活经验等提出观点,发表见解,从而提升其思维品质的批判性。

例如,在四年级(上)Module 10 Unit 1 Go to bed early的教学中,当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找出小主人公萨姆(Sam)感冒的原因是“He played computer games and he went to bed late.”时,教师可以追问“Do you play computer games?”和“Can we play computer games?”等,引导其深入思考和讨论。在反馈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玩电脑的利与弊”充分表达观点。部分学生持“弊大于利”的观点,并列举了理由,如“It is bad for our eyes.”“It wastes time.”“We should go out to do exercises.”等;部分学生持“利大于弊”的观点,并列举了理由,如“Some computer games are good for our IQ.”“We can make friends by playing computer games.”“It can make us relaxed.”等。答案没有对与错,学生只要能用合理、充分的理据说明自己的观点即可。于是,在回答“Can we play computer games?”这一开放性问题时,学生不是人云亦云,而是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寻找合适的论据,佐证自己的观点,形成合理的推理过程,这便是思维品质批判性的提升。

“我思,故我在。”教师立足教材文本,提出开放性问题,可以让学生放飞思维的翅膀,多角度、多方向地提出并佐证自己的观点。在开放生成的辩论氛围中,学生可以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既澄清自己的观点,又评价他人观点的合理性,不断调适自己的论证过程,以达到说服他人的目的。在开放生成中,学生能够提升分析能力、评价能力和阐释能力,从而促进自身批判性思维品质的提升。

三、创设情境,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创新性

大量的输入是为了更好地输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不仅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符号解码,建构结构化信息,即提取、概括和整合文本信息,理解和内化文本,而且要能在描述阐释、分析判断中对文本进行深层理解,最终进行创造想象和批判评价,从而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完成有效的输出(王蔷 2018)。在英语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创新性培养是有条件的,即教师应创设真实、合理的情境,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原生态地捕捉文本信息,为其可能形成创新性思维搭建平台,从而发展其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梅莹儿2018)。

在设计“角色扮演”任务输出时,教师可以创设或鼓励学生创设多样化的情境,促进任务的创造性完成,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在四年级(上)Module 10 Unit 1 Go to bed early的任务设计中,教师可以设计医院的不同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头脑风暴”形式谈谈医院的科室(如内科、外科、骨科、皮肤科、儿科、心理疾病科等),让其发散思维。其次,教师创设不同情境,让学生完成到不同科室“看病”的角色扮演。这样,学生能够根据不同情境,调动旧知,如“I bump my head./I cut my fingers./I bump my knee./I’ve got a stomach ache./I’ve got a headache.”等,创设不同的情境,而不局限于课文中感冒这一病症。在角色扮演中,“患者”要注意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病症”及原因,而“医生”要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化建议。在不同情境中,学生必须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合作完成任务。这样,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就能得到发展。

在任务完成阶段,教师为学生创设多元化情境,不仅能够引导其更加深入地挖掘文本的深层含义,而且能够引导其多角度思考和想象,使其在创造性地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更多启示和感悟,拓宽思维,表达观点,从而提升思维品质的创新性。

结语

语言与思维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是人类思维的载体,而思维水平的发展则促进语言水平的提升。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关键和基础时期,也是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品质的重要阶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为目标,不断调整教学方式,让学生温故知新,自主梳理和概括信息,分析和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提升其思维品质的逻辑性;开放设疑,引导其推断、评价和批判语言现象,培养其思维品质的批判性;创设不同的任务情境,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启发其进行创造性输出,发展其思维品质的创新性,进而促进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批判性观点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观点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业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