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汾河水库泥沙清理问题

2020-09-25 08:22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20年2期
关键词:汾河淤积库区

(山西水投汾河水务有限公司)

1 汾河水库概况及功能

汾河水库位于汾河上游娄烦县境内,距汾河源头122 km,距省城太原市83 km,控制流域面积5 268 km2,总库容7.33亿m3,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供水为主,兼顾发电、旅游等综合应用的大(2)型水利枢纽工程。1958年动工兴建,1961年正式投入运行。库区回水最大长度18 km,最大宽度2.5 km,最大回水面积32 km2。水库标准为100 a一遇洪水设计,2 000 a一遇洪水校核。

水库枢纽主要由大坝、溢洪道、泄洪洞、输水洞及水电站等建筑物组成。大坝为水中填土均质坝,坝顶高程1 131.40 m;溢洪道由7 m×12 m的两扇弧形门控制,堰顶高程1 122 m,最大泄量1 111.5 m3/s;1995年4月建成的泄洪排沙洞位于大坝右岸,洞径8 m,洞身总长1 213.25 m,进口高程1 086.20 m,最大泄量782 m3/s;输水洞亦位于大坝右岸,洞径4 m,洞长598 m,进口高程1 089.40 m,最大流量142 m3/s;坝下水电站,装机容量2×6 500 kW,目前正在新建的生态用水发电机1组,装机容量1 600 kW,建成后可充分利用生态放水小流量发电;2003年建成的引黄输水洞也位于大坝右岸,洞径3 m,洞长433 m,最大引水流量20.5 m3/s。

汾河水库担负着省城太原市的铁路枢纽、航空运输、太钢等大型工矿企业以及下游3市18个县(市、区)千百万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防洪任务。建库近60 a来,拦蓄超过1 000 m3/s以上的致灾洪水12次,实现防洪减灾效益达40多亿元。

汾河水库还担负着太原、晋中、吕梁3市10万hm2农田灌溉供水及太原一电厂、太钢尖山铁矿、西山煤电集团等大型工矿企业的工业供水任务。同时,承担着引黄工程水调蓄与省城太原市居民生活供水安全任务。

2 水库淤积状况与综合治理

2.1 历年来水量与淤积量

1960-2018年,汾河水库累计来水量195.49亿m3(其中不包括从2002年开始的引黄工程补水量),最小年来水量1.06亿m3(2001年),最大年来水量12.76亿m3(1967年)。近60 a来,为下游工农业生产及城市生活供水量165亿m3,累计弃水14亿m3,蒸发渗漏损失约16亿m3。

自建库以来,由于坝控范围内水土流失严重,造成大量泥沙淤积,有效库容迅速减少。据统计,至2016年底,总淤积库容达3.87亿m3,占总库容52.8%;年最小淤积量0.003 3亿m3(2004年),年最大淤积量0.602亿m3(1962年);坝前淤积高程已达1 104.42 m(相应坝高34.42 m),高出4 m径输水洞进口底部15.02 m;库区淤积三角洲已侵占有效库容8 694万m3。历年来水量及淤积量详见表1,来水量与淤积量动态变化见图1。

续表1 汾河水库历年来水量及淤积量统计表

图1 汾河水库来水量与淤积量动态变化

2.2 库区淤积形态

水库建成经过近60 a来蓄水运用,形成了大量泥沙淤积后,库区地形基本呈盆地形状,库底左侧至右侧淤积面基本呈水平状态。坝前原始河床高程1 070 m,现坝前淤积高程达1 104.42 m;库区末端河床基本变化不大,高程1 129.60 m,至坝前绝对高差25.18 m;回水长度18 km,纵断面坡度1.40‰,基本呈平缓状态。

2.3 水库淤积防治成效

汾河水库是省城太原最为主要的供水水源,针对泥沙淤积严重的实际,为保证供水安全,1988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对库区上游的宁武、静乐、岚县、娄烦4县进行水土流失治理,具体采用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的办法。经过一二期治理,至2008年底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 900 km2。在工程措施上:共修筑淤地坝123座,控制流域面积787 km2,可拦蓄泥沙6 104×104t,可发展坝地10.76 km2;整治滩地237处,有效面积68.61 km2;坡地修梯田303.41 km2;库区上游河道整治81 km,保护耕地18 km2。在生态恢复措施上:营造水土保持植被面积1 319.33 km2,其中防护林1 091.22 km2,经济林89.4 km2,护坡草地60.92 km2,封闭管理生态自然修复77.79 km2。

通过实施上述综合治理措施,有效地减少了进入水库的泥沙量[1]。从图1可以看出,淤积量随时间推移呈现下降趋势,这其中虽有天然来水量(不含引黄补水)减少因素的影响,但主要是汾河水库上游各项水土保持措施起到了显著的拦沙效果。事实证明,水土流失防治对于保护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和水库水质、减少水库泥沙淤积发挥了重要作用。

3 水库历年排沙情况

随着时间推移,水库的总淤积量仍呈不断增加态势,直接影响着水库的正常运行和预期效益发挥。同时,由于淤积量增大,蓄水位抬高,影响库区周边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因此,需要研究合理的淤泥清理技术。

3.1 运用过程自然排沙

汾河水厍于1959年7月开始拦洪蓄水,1961年6月正式竣工投入运行。1995年8 m径泄洪排沙洞建成前,只能利用4 m径隧洞排沙。由于汾河洪水暴涨暴落,挟大量泥沙流到水库回水末端,然后以潜流异重流型式向坝前流动。1966年以前,因输水洞口比原河床高出19.4米(河床高程1 070 m,4 m径输水洞底高程1 089.4 m),异重流运行至坝前时,一般情况下泥沙排不出库外,入库泥沙基本上全淤积在厍内。只有在大洪水时,泥沙在水库底部形成混浊水体,在混水面高出洞口时,有少部分泥沙排出库外,如1964年排出库外泥沙0.054万t。自1967年坝前淤积高程与输水洞口齐平之后,每年均有少部分泥沙从4 m径洞口排出。

3.2 异重流排沙情况

汾河水库运用初期,由于对泥沙问题认识不足,没有很好考虑水库淤积与泥沙利用问题。随着水库泥沙淤积与用水量的矛盾发展,从1967年开始利用洪水进库实施异重流排沙。至1977年,共进行了19次试验,异重流总排沙量达412.27万t,最大排沙比20.75%,最小排沙比0.33%,平均排沙比3.72%(详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每次的排沙情况。实践证明,当异重流发生时,有意识地结合灌溉用水进行排沙,是可以提高排沙效果的,但排沙效果不够显著,平均排沙比仅为3.72%。分析其主要原因:库区回水较长,纵坡平缓,泄流规模小,库区淤积面上不可能出现深槽,在没有其他辅助机械作用下,只靠异重流排沙,虽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所占比例很小。

表2 汾河水库19次典型洪水排沙情况表

4 水库淤积清理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水污染的加剧,加上河道的一些自然属性,水库泥沙淤积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多年来,在全球范围内都对水库淤积泥沙处理进行研究探讨。水库清淤,按能源一般分为:水力排沙、水力冲刷和机械清淤三类;按泥沙去向可分为:向下游河道排沙和机械运输泥沙至预定位置。

向下游河道排沙是利用水库水头差作为排沙能源或利用外加能源,利用水库上下游水位差,将泥沙排至水库下游河道,适用于水资源丰富的水库;机械运输是用挖泥船或泥浆泵等机械将泥沙挖出,脱水固化后运至预定位置,适合于水资源特别宝贵的水库。

5 结论与分析

山西作为一个缺水大省,向下游河道排沙需大量的水资源。从表2可以看出,异重流向下游平均排沙比只有3.72%,不仅排沙效果差,而且排出的泥沙会对下游河道造成淤堵和污染,不利于山西人民母亲河—汾河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汾河的治理目标“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相去甚远,同时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也会形成负面影响。因此,汾河水库宜选择机械运输清淤,虽然这种方式挖淤和运输费用较高,但若能导入多元化处理,针对水库淤泥现场取样,并进行物化检测,根据其物化性质确定合适用途,不仅可有效清除淤泥,且可使泥沙资源有效再利用。

猜你喜欢
汾河淤积库区
陪汾河走一走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江垭库区鱼类群落组成和资源量评估
陪汾河走一走
淤积性皮炎知多少
水库运行管理方式对水库积淤的影响研究
河南丹江口库区滑坡危害性评价及防治对策
汾河水韵
伊拉克库尔德地区公投在即
水库坝前淤积高程确定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