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峥嵘: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

2020-09-26 13:17麦宇旻
大社会 2020年4期
关键词:书法绘画老师

麦宇旻

眼前的谢峥嵘,虽已年近六十,却犹如四十出头,眼神笃定,炯炯有神,一如他的国画作品,浑身散发飘逸之气息,仿佛成竹在胸,云淡风轻。他的画,笔墨凝重中呈灵动,泼洒浑厚内见飞扬,设色沉稳里显透彻,这一切的背后是怎样的积淀?近日,记者采访到画家谢峥嵘,倾听娓娓道来。

环境熏陶 师道之承

对于如何走上艺术创作的道路,谢峥嵘提到了重要两点,一是当时父母营造的宽松的家庭环境,二是幸运地遇到了很多优秀的启蒙老师。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它可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不要打压孩子的兴趣与求知欲,兴趣是一步步培养起来的。”谢峥嵘如是说,那个年代是没什么娱乐的,放学回来之后空余的时间就到处“搞破坏”,所幸父母比较宽容。那时候很多书画家,在许多公共场所书画,就像今天进行文明宣传的志愿者一样。青少年宫热闹非凡,书法、绘画、音乐、舞蹈、航空、模型……培养了很多各个领域的爱好者。这样宽松的环境,使得他可以不受束缚地去寻找自己的兴趣。

一位优秀的老师,他自身的优秀以及教学影响,很容易扎根在学生的内心深处。谢峥嵘说,他就很幸运地遇见了很多优秀的老师。他在就读广州市第二中学期间,老师们从绘画、书法到文学都在不断地培养着他的兴趣,他自己也感到“学而后知不足”(《礼记·学记》),越来越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

70年代未,一个偶然的机会,有幸认识了中国著名画家单柏钦,单柏钦很直接跟谢峥嵘说:“你愿不愿意跟我学呢?”才读初高的谢峥嵘自然是高兴得不得了。自那以后,单老师常常把小谢带在身边,他也因此接触了相当多的书画名家,听他们的艺术交流,了解他们的创作经历,往往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谢峥嵘坦言,他当时其实未必全听得懂,但是都深深的记了下来,在后来的艺术创作生涯中慢慢体会,也不断有所悟、有所获,这种经历在一般的自学中是很难获得的,所谓“近贤人”。在迷茫的时候,老师的话语像明灯指引着他,给予他肯定,及时指出他的不足,使他改进。

回顾自身学习历程,再比对当前教育体制中的一些高等院校的统招情况,谢峥嵘认为,帮助孩子从小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对学子们于未来的成才和专业学科的选读是很有好处的。因为兴趣所在,学习往往事半功倍!

广博专攻 融会贯通

艺术的创作,从来讲究厚积薄发。“要专业,也要广博。首先在广博的面上找到适合的点,深入钻研,然后跳出来,将旁系融会贯通,回归广博。”“广泛性的学习,需要围绕所从事的主题,譬如喜欢创作山水画的,就要首先围绕这个主旨来学习,选择性地吸收,一旦饥不择食,圈定了过于庞杂的吸收范围,又无法整合构成一个相关联的体系,最终或许白费了功夫而缺少长进。”谢峥嵘的话语,充满了思辨的色彩。

他注意到,书画创作中,成功的人士大多是先以理论基础为前提的指导下不断进行实践、而后用实践的成果反过来论证理论。如果画家没有思想,没有计划,无的放矢,任意所为,即便每天都能画了许多的画,实也徒然。

“学的东西,无论是音乐的,舞蹈的,书法的,绘画的,务必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后激发另外一个专业的突飞猛进。如果不能构成相互关联,譬如学习了书法却没能将对书法的理解运用到绘画中,又无法将绘画的心得用于启发书法的变化,两者脱节,便如同电脑的硬盘,以大量的碎片信息输入,碎片与碎片之间没有关联,则容易发生‘宕机,即堆积起大量无用的知识碎片。”

人生有限,学海无涯。“没有办法读完所有的书,因此要先读好必读书目,利用短暂的人生,收获最大的裨益。否则一切信息糅杂而堵塞在胸中,专业上的才思也容易被堵住,所谓‘文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就无法实现了。”

记者从谢峥嵘老师的画里,分明看到了禪意的空明,道家的飘逸,文学的滋养,如他的画作《寒林深处闻鸟声》、《生命的赞歌》、《极目楚天舒》等。他绘画的思辨色彩,为人的中庸平和,一切都在画作中,遥遥招手,若隐若现。

我画我心 道法自然

民族之林,艺术缤纷。中国画与西洋画,历史上便遵循不同的理念与径流,在各自领域中实现大乘,走向巅峰。国画,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本,以“文人画”为大宗,强调文化底蕴的涵养与造诣,强调“精、气、神”。笔墨纸砚创作出来的线条,产生出一种与观者之间的连接。画家的兴奋,观者能感受到;画家的悲伤,观者也能体会到。这是一种文学性的修养。

记得有位作家曾言道:“艺术家也是思想家,他们用形象来思考。”在谢峥嵘的实践体会中,中国书画艺术的表达与创作,无不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本,而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事实上均可追溯到儒、释、道、诸子百家的千丝万缕,故发展并履行创作实践必须践行具有哲学的思辨内涵,才能让画面具有耐人寻味的品读深度,赋予其画生命和灵魂。

谢峥嵘循古人,习大成,合中西,读万卷书并行万里路。岁月悠悠,依然故我,知性而行,随心而往,道法自然,竭力追寻那闪铄而蹴的感动……记述那纷纷扬扬的历史故事,让画面充满灵动,让色墨体现光彩,让生命焕发青春,力求达到他所向往的效果。塞尚有一句名言:“没有感觉就没有绘画”。感动才能有情,怀情才能达意,有意方能表现,笔墨进退自由,务尽自然,谢峥嵘确信那属于一种精神。

路漫漫,岁月如歌。无所求便无所依附,却无比自在,一如他的画,空灵飘逸。不管前路如何,作为画者的谢峥嵘依然故我,坚持他的信念,麻衣布屐,险索前行!

名家点评

谢峥嵘先生是我的小学同学、中学同学、大学同学,他的优秀成绩和为人豪爽仗义、处事谦和礼让的方式,一直为我所敬仰,数十年来兄弟加同道的友情,是我常在朋友面前说的最多的话题。峥嵘兄习艺循古人,临池不辍,历代山水画名家的作品,他精研细品,有时为古贤的一株树一座山的起笔回锋,他均反复研习推敲,可以说,其笔下的山水、花鸟、人物技法,汇集了诸多大家的精妙之处而大成。他曾自说;“我的人生最高境界,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每天有自由自在的的生活方式,闲时品读圣贤经典著作,随时和三五好友游山探源、采风写生,岁月悠悠,依然故我,知性而行,随心而往,道法自然,竭力追寻那闪铄而蹴的感动……记述那纷纷扬扬的历史故事,让画面充满灵动,让画纸上的色墨体现光彩,让生命焕发青春,力求达到他所向往的效果”。油画大师塞尚有一句名言:“没有感觉就没有绘画”。是的,人——只有感动才能有情,怀情才能达意,有意方能表现,若需笔挥洒自然,充满灵性、气韵生动感人,必须自己内心深处先充满感性,方能达到以上的境界!那么,我坚信谢峥嵘确具有这样的一种精神和气质,更具备一个艺术大师的综合能力。

路漫漫,岁月如歌,人生如歌,若无所求便无所依附,却无比自在,一如他的画,万壑争流,巍峨耸立,云海间雄鹰展翅翱翔,群山环绕,在远峰的树与树之间,他笔下虚无缥缈般的拖泥带水闲熟技法,在我们这一代人中,无几人可及。作为同行者,我敬佩他,祝贺他,是为序。

——何俊华

(广东省关爱艺术家公益促进会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团成员)

猜你喜欢
书法绘画老师
诗书画苑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书法等
图说书法(三十九)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