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语中的 诗词大会

2020-09-26 14:56小丰
学与玩 2020年6期
关键词:小伟寄语西湖

小丰

疫情期间,小伟和其他同学一样,也在家自主学习。老师布置的作业中,有一项是要每天关注疫情,并记录下相关信息,最好还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对于这项作业,小伟格外认真,有了不少发现。这天,在看相关视频时,他遇到了问题,拿着手机找妈妈来了。

“妈妈,您看!这段视频里,一位在意大利的中国留学生,晒出了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发的健康包。‘刚刚已经拿到了健康包,是用一份人民日报包着的,打开健康包,里面是一盒连花清瘟胶囊和20个口罩......除了抗疫物资外,还有一张纸条,上面用毛笔写着:细理游子绪,菰米似故乡。妈妈,这是什么意思呀?读起来朗朗上口,可我不太明白。”

妈妈看了视频,表扬他说:“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咱们一起查一下吧!”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小伟知道了,原来这是一句改编的诗。原诗是这样的:

游西湖

【唐代】沈韬文

□□□□□□□,菰米蘋花似故乡。

不是不归归未得,好风明月一思量。

“小伟,这首诗第一句遗失了。不过,这并不影响它的精彩。诗题为‘游西湖,从第二句‘菰米蘋花似故乡看来,这是诗人游西湖见景生情、思念故乡所作,也可推断出第一句写的应该是西湖风光。”妈妈耐心地给小伟解释,“菰米也就是我们现在吃的茭白的种子,在古代,是一种粮食。蘋则是一种生长在湿地或水中的植物。诗人看见了西湖的菰米蘋花,不由得想起家乡景色,勾起了思乡情:不是不归归未得,好风明月一思量。不是我不愿回到家乡,而是宦游在外回不去啊!”

“我明白了。不过这好像跟视频里的诗不一样。”小伟又有了新问题。“是的,这次我们的大使对诗句进行了简单的改写,使诗意更暖心了。在肆虐全球的疫情面前,学子们见菰米如见故乡,想必他们也是‘不是不归归未得,好风明月一思量啊!”

听了妈妈的讲解,小伟不由佩服地说:“嗯嗯,我听了也特别感动。我想,这两句诗,再加上满满一大包的防疫健康用品,收到的人一定也很感动!”

“这就是特别好的‘抗疫语。疫情肆虐的时候,语言也发挥了很大作用,它不仅能传递力量和温暖,还充满了文化含量。我再给你说一些类似的抗疫语吧!”

说着,妈妈让小伟看了一幅画。原来,这是中国援助法国的医疗物资的外包装,上面的图案是一枚红色印章,凤凰和鸽子分别寓意美好与和平,北京天坛和巴黎埃菲尔鐵塔交相辉映。印章中央还刻着一句诗:“千里同好,坚于金石”。“我太孤陋寡闻啦,这句也没听说过。”小伟有点不好意思。

“没关系,现在正是学习的机会。”妈妈安慰他,“这句诗出自三国时期蜀汉学者谯周的《谯子·齐交》,意思是只要交对了朋友,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同心相印,情谊比金石更加坚实。其实,在我国对外提供的很多援助物资上都写有寄语,一行行简短而真挚的文字背后,是咱们大国担当的展现。我再给你举几个例子吧。它们不仅饱含祝福,还有着鲜明的特色呢!”

“中国给韩国的援助物资寄语是:‘肝胆每相照,冰壶映寒月,这是韩国古代诗人许筠的诗句;给印度的援助物资寄语是:

‘尼莲正东流,西树几千秋,取自《全唐诗》中记载的玄奘《题尼莲河》;给意大利的援助物资寄语是:‘云海荡朝日,春色任天涯,出自明朝文学家李日华赠给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的诗。”妈妈一句一句讲给小伟。

“我发现了,这些诗的出处都跟接受援助的国家有关。听您讲的这些,我还想起前些时候,日本援助我们的物资上写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也是这个意思。”小伟运用了拓展思维,“妈妈,这些援助物资的寄语简直就是世界诗词大会!我以前不爱背古诗词,但现在觉得背得太少了,知道得也很少,今后我要多读多背多用才行!”

猜你喜欢
小伟寄语西湖
西湖
画家寄语
雪后西湖 暖阳
耳朵里的太阳花
屋顶上长大的孩子
西湖雪意
民生寄语
美丽糖纸
专家寄语
青春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