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识砚滴 藏市能捡漏

2020-09-26 14:37刘文昌
理财周刊 2020年17期
关键词:研墨蟾蜍茶壶

刘文昌

:砚滴在藏品市场上的热度不高,近年来价格一直偏低,拍卖市场也鲜有上拍情况,这无疑给识货的投资者一个非常好的“捡漏”机会,就看你能否慧眼識金了。

在藏市上,时常会遇到一些藏家拿个小巧玲珑的龟形茶壶询价,但面对如此小巧的茶壶,摊主基本上都会咬定这非茶壶,而是仿制茶壶状的工艺品,因此也就无从开价。不过,真正的行家往往会端详许久后,告诉买卖双方这虽然不是茶壶,但也非仿茶壶的工艺品,而是壶形砚滴,特别是那整体的龟形更显示出其特征。自然,如果遇到老谋深算的行家,那么就会按摊主的说法顺水推舟地加些价格收购,可谓捡了个大漏,只可怜买卖双方的孤陋寡闻,将眼前的财富拱手相让。

那么砚滴究竟是何物呢?砚滴顾名思义就是专门用作研墨的滴水器具,属文房器具一族,也称水滴、书滴、蟾注等,其内贮存的砚水供磨墨之用。砚滴的出现与笔墨的使用和书画的兴起有关。东晋时期,我国古代就出现各种形状的水盂,人们在使用中发现用水盂倒水很难控制水流量,往往出现水流过量而影响研墨,于是就发明了便于控制水量的器皿,这即是砚滴。其中有嘴的叫“水注”,无嘴的叫“水丞”。

拍场风云乍起

砚滴从2000年开始受到重视,而2010年以来砚滴在拍卖市场上崭露头角,被许多藏家重新认识。2011年北京诚轩秋拍上,一款清早期铜鎏金卧牛砚滴以17.25万元易手;翌年北京古天一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秋拍中,一款明代以前铜瑞兽砚滴则以74.75万元成交;到了2014年北京东正艺术品(南京)秋拍会上,一款清乾隆御制铜错金银仿汉砚滴的成交价为34.5万元;北京瀚海秋拍会上,一款清乾隆白玉瑞兽砚滴也被买家以51.75万元夺标;2016年福建东南拍卖有限公司春拍中,一款清和田白玉雕辟邪砚滴以25.3万元换手;2018年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春拍会上,一款仅长10.9厘米的清白玉卧兽形砚滴则以17.25万元被买家收入囊中。

虽然拍卖场上出现砚滴的身影并不多,但成交价却不低,往往拍卖目录上出现砚滴身影,就会引起不少买家的兴趣,因此成交率较高,价格适中的砚滴常常会被买家笑纳。

在考古中出土的砚滴数量并不多,且多现于汉晋时期墓葬之中。从纪年看最早为东汉时期,为东汉元嘉二年(152 年),最晚的出于元代遗址。通过考古与收藏品等进行研究,可以发现砚滴形制主要有蟾蜍、羊、玄武、神兽、鸡等,基本形状均为由上口、腹、下(前)口、足等部分组成,部分砚滴下口衔一杯。

砚滴历史悠久

砚滴出现在何时,史界众说纷纭,并无确切结论。不过从已出土的文物看,东汉时期已有造型优美的砚滴,因此砚滴最迟不会晚于汉代出现。宋朝的赵希鹄所著《洞天清录》上有这样一段记载:“古人无水滴,晨起则磨墨,汁盈砚池,以供一日用,墨尽复磨,故有水盂。”虽然文中所言“古人”语焉不详,但滴晚于盂则是不争之实。

古籍中有关砚滴的最早记录,则见于西汉刘歆编著的《西京杂记》,当时的砚滴被称作书滴。在其卷六有如下记载:“晋灵公冢甚瑰壮……唯玉蟾蜍一枚,大如拳,腹空容五合水,光润如新,王取以为书滴。”另据《西京杂记》卷一载:“汉制……以酒为书滴,取其不冰。以玉为砚,亦取其不冰。”书滴,字面意思似可直接理解为书写时所用之液体,而且这个过程恐怕只有研磨时才会用到。所以,书滴又当为汉时研磨用液体之名称,且多以酒为之。由此可知:“书滴”本身有两种含义。其一,即为砚滴;其二,则是研墨用液体。有趣的是,砚滴以书滴称谓,在清代仍见,如清人胡煦《周易函书别集·篝灯约旨》上就有“书滴,上下两孔,故可以泄水。此即坎卦上下两阴而中阳流动之义。若使塞其一孔,则一孔不泄,故朱子谓:‘坎塞其下流,则潴而为泽。泽固停蓄不泄之水也。”

真正出现砚滴名称,始见于唐朝,在《全唐诗》卷八一九中的皎然《送裴秀才往会稽山读书》中,就有“砚滴穿池小”一句,可知当时已有“砚滴”之称谓。北宋的聂崇义在《三礼图》中认为容量极小的也可能是作为砚滴之用:“又有极小者,容一合。铭二十字:‘作司,用遣用归,维之百雩之四方,永之佑福。恐是盛水砚滴。”从铭文看此似非作砚滴之用,但从中却明载研墨用的液体为水,且放置于砚滴之中。

此外,北宋的朱长文《墨池编》转引了《西京杂记》的记载:“获玉蟾蜍一枚,大如拳,腹容五合水,润如新玉,取为盛滴器。”内容与前文基本一致,但其重要的区别则是改“书滴”为“盛滴器”。据此可推知,宋时砚滴也称之“盛滴器”,研墨用液体则称为“滴”。而宋朝的杨万里在《送黄岩老通判全州》中则写得更为明白:“潇湘之山可当一枝笔,潇湘之水可当一砚滴。”此中所谓的“砚滴”即明确点明为研墨用水。

由此可见,砚滴初名书滴,因盛放研磨用的液体──书滴引申而来,砚滴之名始见于唐,其后,砚滴、书滴、盛滴器、盛书滴器等名称似同时存在。砚滴的功用比较清楚,即为盛放研墨用液体的文房用具。自汉沿宋至清,此种液体则一直称为书滴,或简称滴。汉时,以酒为之,但最迟至北宋时已改用水。

砚滴收藏之道

那么如何收藏砚滴呢?这并不困难,因为收藏者可以根据砚滴的形制收藏,如收集蟾蜍形状的砚滴,这类砚滴在许多朝代均有出现。同样也可以按材质收藏,砚滴的材质主要有铜、银、陶、瓷、玉、石等,其中明清两代的瓷质砚滴精品纷呈,可以作为重点收藏和投资目标。

但是,投资砚滴就要多费心思,除了要了解砚滴的基本知识外,对材质、形制和朝代均需深入研究。尽管这些特征与其他古玩类藏品有共通性,但毕竟砚滴在造型上别拘一格,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因此多对实物观察了解,品味其中的特点,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把握。应该说,砚滴在藏品市场上的热度不高,近年来价格一直偏低,拍卖市场也鲜有上拍情况,但这并非说明砚滴的收藏和投资价值低,主要是因为在藏市上不起眼,不少人也根本搞不清其究竟为何物,所以出现贱买情况时有发生,这无疑给了识货的投资者一个非常好的“捡漏”机会,就看你能否慧眼识金了。

猜你喜欢
研墨蟾蜍茶壶
秋悟
远行的蟾蜍 外一篇
独一无二的茶壶
蟾蜍记
蟾蜍记.上
别碰烧开水的茶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