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逋:神隐在传说之外

2020-09-26 10:38蔡军
百家讲坛 2020年8期
关键词:林逋玉簪端砚

蔡军

林逋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隐士之一,千百年来, “梅妻鹤子”已成经典的文化符号,可抛开传说,他究竟是真隐士还是伪君子?

林逋诗、书、画俱佳, “粉头”宋仁宗满眼小星星地称他为“和靖先生”。除了流传千古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他还有很多绝妙诗文,但他习惯随作随弃,从不保存手稿。有人问他为何不将诗文结集出版以留后世,他说: “我连生前功名都不放在眼里,哪还在乎什么后世!”

他的书画功底也很了得,黄庭坚曾夸他的书画有“治病疗饥”的奇效,而他的书法真迹仅有三件存世,画作更是只在传说中。幸好有群“铁粉”紧跟不舍地收集他的诗文,后人才有缘见到他的三百多首诗及三首词。

他在四十多岁时隐居杭州,据说养了两只仙鹤,若有客人在他外出时到访,童子就放出仙鹤向他传信。此外,梅子成熟时还有童子帮他采梅换酒,而他十指不沾阳春水、两袖不染铜臭气,可见绝非独居。

他的行为艺术引起宋真宗的关注,于是派人带着钱粮前来慰问。达官贵人也争相与他结交,丞相王随和杭州郡守薛映还出钱为他建了新宅。他的隐居生活并不像世人所想的那般清苦,所以他能气定神闲地说: “世界间事皆能为之,独不能担粪与着棋。”他不仅瞧不上做苦力的,还反感玩弄棋局的“有闲阶层”,而他本人“有钱又有闲”。

他曾自夸“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借司马相如奏请汉武帝封禅的典故,标榜自己文风清白、绝不逢迎权贵。而明代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余》中载,朝臣王济奉命拜访林逋,林逋立刻递上一份文辞华美、韵律工整的简历,王济大失所望,刻薄地说: “您是名满天下的隐士,以诗文高古为傲,以不事王侯为荣,如今却两下皆失,真是遗憾,功名之事还是再等机缘吧。”王济回去复命时只谈文学、不谈政治,于是朝廷只是赏给林逋一些粮食和绢帛,他的进阶之路就这样被堵死了。

对于林逋故弄玄虚的名士做派,也有时人不以为然,诗人许洞就曾讽刺道: “寺里掇斋饥老鼠,林间吟嗽病猕猴。豪民遗物鹅伸颈,好客临门鳖缩头。”把林逋比作寺里讨饭的老鼠、林间喘息的猕猴,说他见富人送礼就巴结,见穷人拜访就躲避。

至于林逋不曾娶妻生子的传闻,后世也有很多争议。他曾写过一首缠绵悱恻的《长相思》,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词中女子也许是他曾经的恋人,也许只是他以女子的口吻反串而作,说明不了什么。张岱的《西湖梦寻》中载,宋室南渡后在孤山上建皇家寺庙,原有宅田墓地全部迁出,唯独留下林逋的坟塋,以致元朝恶僧杨琏以为其中定有稀世珍宝,于是掘墓开棺,却只发现端砚一方、玉簪一枚,画家王冕赞道: “生前不系黄金带,身后空余白玉簪。”端砚是文人的标配,玉簪却显得突兀,成为后世脑补林逋爱情故事的开端。南宋还有个叫林可山的人,自称“和靖先生七世孙”,词人姜石帚嘲笑道: “和靖当年不娶妻,因何七世有孙儿?若非鹤种并梅种,定是瓜皮搭李皮。”

也有史料考证林逋当年只在孤山种了一株梅树,而非传说中的“三五百株”。 “挺林派”和“损林派”早已有之,但“梅妻鹤子”的美好意象依然长留人心,可见人们推崇的是那种清白精神,而非林逋本人。即使这是林逋的“终南捷径”也无伤大雅,对于古代大多隐士而言,如果有机会建功立业,谁也不甘心只做“废柴”。

猜你喜欢
林逋玉簪端砚
玉簪属种质资源收集筛选及耐阴性研究
玉簪:角落里的“花仙子”
端砚:润色先生 文房珍宝
端砚,古老产业的传承与重生
传承端砚文化,发展文化产业
林逋,北宋第一“宅男”是网红
细看小花, 也许可知道生命的取舍
林逋梅妻鹤子
轻财足以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