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2020-09-26 10:57杜珠莉
考试周刊 2020年79期
关键词:研究实践新方法综合性学习

摘 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日常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发展的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教学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和实践,研究者们通过研究总结出了一套整合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的新方法,通过实践和推广使得学校语文教师们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有了更深的认识,改善以往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所出现的问题,并切实有效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语文素养;研究实践;新方法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日常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发展的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教学是教师通过对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进行整合,引导学生主动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以提高语文素养和全面协调发展的教学。

一、 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原则

(一)根据学生的需要选择综合性学习的活动

因为学生的兴趣而产生探究的需要,无论综合性学习活动以任何形式开展,都必须尊重学生的兴趣,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个综合性学习主题,教师觉得意义非凡,但是学生却兴趣寡然;而有些主题教师觉得没什么价值,但是学生却乐此不疲,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题确定要立足现实,有一定的弹性。主题的确定不囿于书本,可以是任何一课的拓展延伸,既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又要考虑到现实的可操作性,要给学生发展语文潜能的机会。

(二)参照教材从实际出发设计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材设计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有时并不是学生感兴趣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组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比如,在组织学生学习《体育世界》这一课时,很明显感到奥林匹克离学生的生活太遥远了,对于体育明星,学生大都一无所知,但是如果和学校即将举行的“体育节”联系起来,学生的兴趣会明显不同,正确把握综合性学习主题的价值取向,灵活处理综合性学习中涉及的各种活动,学生自然会带着强烈的需求,不断探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过程

(一)合作学习小组

所谓合作学习,是小组成员通过不同的分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承担的一部分学习内容,无论成功与失败都是小组的共同责任。学会合作可以使学生以更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和人际交往,这是学生在将来的学习生活中能更好的适应和发展的必备条件。在合作的过程中要避免“伪合作”,即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以合作的名义行“单干”之实,即使不合作也能实现任务目标。合作之所以产生是由于小组成员所接受任务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他们有一定的预期目标,这个目标能够控制合作的行为,在合作中产生利益互惠,有知识、能力、条件的互补空间,否则,合作就是不成立的,就是“伪合作”。

语文综合性学习小组的规模以4~6人为宜,太少无法形成合作的气氛,太多则容易产生交流不便的问题,小组间如何进行分工,如何交流,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比如,小组中会有一部分性格较内向、不爱发言也很少有机会发言的同学,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提醒同组成员给他们优先发言的机会,让他们在小组中能够得到充分的尊重、鼓励和帮助。同时,小组合作也应该培养成员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好品质,若是小组成员都能做到认真倾听,那么人人都能够畅所欲言。

(二)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的指导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传授者变成了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参与者。教师作为指导者,指导什么,如何进行指导,要指导到什么程度,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有些教师认为综合性学习活动就是由学生自己组织、安排,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然而这样的想法使得教师成了旁观者,将教师的指导作用完全弱化了,综合性学习失去意义。学生由于经验的局限,特别是小学低段的学生,几乎不可能完全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然后过度的指导也会使得学生无法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因而,教师要在综合性学习的活动中给予适当的干预,但是又不能太过,指导的前提是要保持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要灵活不要死板。

(三)综合性学习的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激发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行为,而不是简单机械的衡量。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更是如此,处于小学低段的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够,主动性不强,最需要教师用积极的评价贯穿活动之中,成为学生前进的驱动力。评价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综合性学习的活动中,学生能获得大量动作的机会,这比静止的课堂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参与度。比如,在搜集整理奥林匹克相关资料的过程中,评价应该围绕着学生搜集整理的行为进行鼓励,以确保更为有效地实现目标。

2.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往往会产生许多行为,教师要进行细致观察,适当评价,引导学生发现自身价值,比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商议来解决问题,找到克服困难的办法,其结果虽然只是活动过程中的小插曲,但是教师一旦给予这一行为积极评价,将使学生收到莫大鼓舞,从而提高积极性。

3. 教师要把握评价的度,不可主观随意评价,评价主要体现教师的主观期待和肯定学生的主观努力。正确的评价不是评定而是协商,通过教师与各小组成员共同决定,根据目标的完成度,可能最终的结果是所有小组表现都很优秀,都是最佳小组,也有可能只产生一组最佳小组,这对于其他小组来说能够产生促进的作用。

4. 综合性学习最终的成果展示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那么展示什么和怎么展示就成为首要思考的问题。展示不是检查,而是通过展示环节让学生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成为下一个活动的驱动力。展示要突出主动,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要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比如,在《体育世界》一课中,以听、说、读的形式将活动组织得富有趣味,学生乐于参与。不同小组各显神通,通过制作微课,进行名人介绍分享,做光荣榜等形式,使成果得到展示,在各项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 尚存在的问题

(一)综合性学习不受重视

由于综合性学习不在考察范围内,所以教师受传统思想影响,认为语文学习还是识字、阅读、作文为重,综合性学习可有可无。部分教师只重视综合性学习展示课,对于展示前期的工作没有充分重视,导致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自主性受到限制,展示课成了某些优生展示的平台,这是极为不恰当的。

(二)实施受限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过程中,对语文学习资源开发利用得不够,过于依赖语文课本,将教材中的内容作为学习开展的唯一依据,缺乏课程开发意识,未联系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社区和学校的实际来开发学习资源,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城市小学和农村小学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不应一概而论,应根据本地资源,自行开发,让学生真正从综合性学习的活动中体会快乐,提高语文素养。

(三)过度放任

部分教师在综合性学习的整个活动过程中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组队,自己查资料,自己整理材料,缺乏一定的引导,美其名曰是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强调学生主动性的活動,实则是规避自己的责任,自己是轻松了,可学生在混乱的组织中,没有得到引导,没有得到适时的评价,最终收获甚微。

(四)缺乏语文味

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相互融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融合,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参与到设计、过程实施与成果展示中去,通过活动过程培养语感、获得语文知识、练就语文能力。但是,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其他课程相融合的过程中,往往会上成综合实践课,缺乏语文味,失去了语文课原本的味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陈小平.让学习真实发生——统编版三至六年级综合性学习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J].江苏:教育视界,2019(7).

[3]孙之龙.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问题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课程教育研究,2019(7).

作者简介:

杜珠莉,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晋光小学。

猜你喜欢
研究实践新方法综合性学习
关于高职教育体现“高教性”的研究与实践
新理念 新模式 新方法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校企双主体办学模式下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职业院校创新开展企业职工培训的研究与实践
关于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的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