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教育在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管理中的应用探索

2020-09-26 10:02刘海李婷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19期
关键词:同伴教育腹膜透析

刘海 李婷

[摘要] 目的 研究探索同伴教育在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从苏北人民医院腹膜透析中心现存患者中选择经过确诊的腹膜透析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医患教育模式,观察组采用同伴教育模式,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均按照统一标准的营养宣教,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对两组的主观全面评定法(SGA)和生化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营养状态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白蛋白、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及前白蛋白浓度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同伴教育可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达标率。

[关键词] 同伴教育;营养管理;腹膜透析

[中图分类号] R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20)07(a)-0163-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peer education in nutrition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peritoneal dialysis. Methods A total of 72 confirmed peritoneal dialysis patients were selected from the existing patients in the peritoneal dialysis center of Subei People's Hospital.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as used to divide the patients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36 cases each.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doctor-patient education model,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he peer education model. Both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follow the same standard of nutrition education.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and after 6 months of intervention, compare the subjective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method (SGA) and biochemical indicators. Results The nutrition statu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serum albumin, serum ferritin, transferrin, and prealbumin concentrations all increased,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Peer education can improve the nutritional status of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nutrition compliance rate of patients with peritoneal dialysis.

[Key words] Peer education; Nutrition management; Peritoneal dialysis

腹膜透析作為终末期肾病的替代治疗方法之一,因其能够较好地改善患者尿毒症症状、保护残余肾功能、操作简便等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患者的认同与接受[1]。由于腹膜透析居家操作的特点,患者操作、自我管理、依从性等因素的影响,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出口及隧道口感染及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等并发症一直是腹膜透析治疗过程中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2]。随着腹膜透析液连接系统的不断完善、治疗手段不断优化,腹膜透析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已明显控制[3],但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这一问题在腹膜透析患者中普遍存在。在目前腹膜透析人群的营养管理中,专业腹膜透析中心医护人员提供的健康教育十分重要,但这并不能满足所有患者的需求,由于患者复诊不及时、电话随访的片面性和家庭随访不方便,营养管理的持续性得不到保证,严重影响患者的临床预后[4]。

同伴教育[5]是一个持续、灵活、低成本的教育模式,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将同伴教育应用于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教育中,其随时随地提供服务的灵活性弥补了三级医疗机构在患者教育中的不足,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该研究选取36例患者探索同伴教育在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管理中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苏北人民医院腹膜透析中心现存患者中选择经过确诊的腹膜透析患者72例;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并行腹膜透析治疗的诊断标准;②本地常住人口,近一年内无搬迁计划;③自愿参加该研究;④意识清楚,与研究人员无沟通障碍。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多器官病变;②有精神异常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男16例,女20例;年龄(48.36±9.68)岁;文化程度:中学以下16例,中学及以上20例。对照组:男16例,女20例;年龄(48.36±10.11)岁;文化程度:中学以下15例,中学及以上21例。两组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过程中无失访者。

1.2  干预方法

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均按照统一标准的营养宣教,主要内容包括:(1)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管理的概论:了解腹膜透析营养管理的重要性。(2)营养素摄入标准:控制水、钠的摄入量;保证优质蛋白的摄入;适当食用高钾、高磷饮食;饮食常见误区。(3)腹膜透析患者食物交换份计算方法:发放食物交换份表格。(4)每日三餐食谱:记录每日三餐饮食。对照组按现有的医患教育模式进行营养宣教,观察组采用同伴教育模式分为6组,每组设有组长一名(入选标准:①符合疾病诊断;②SGA营养评估评分中A等级超过70%;③语言表达能力强,有良好的沟通能力;④具有奉献精神;⑤有充足的时间可以完成工作;⑥自愿报名;⑦无读写障碍)。组长由腹膜透析中心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如上营养宣教的内容,经培训后考核合格者方可上任。组长每周在腹膜透析中心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根据近期该组组员存在或关心的问题,为该组组员进行针对性的营养宣教,利用微信、电话等方式与组员进行联系,帮助组员掌握营养管理的要点,并便于组员实施。同时组长每周向腹膜透析中心医护人员反馈该组的同伴小组活动情况。同伴小组每月在醫护人员的主持下至少举行一次面对面的交流会,分享自己在营养管理过程中的经验与心得,解决同伴小组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纠正不正确的方法及观念,使组员之间互相熟悉,互相学习。每一小组建立微信群,组长保持电话畅通,组员之间保持有效沟通,如分享每餐饮食等,组长在沟通过程中若遇到问题,可随时与医护人员联系。干预时间6个月。

1.3  观察指标

1.3.1 主观全面评定法(SGA)  两组分别于受教育前(干预前)、受教育6个月(干预后)实施主观全面评定法(SGA)。SGA评分等级:A级:营养良好,B级:轻-中度营养不良,C级:重度营养不良。评价结果中,有4项以上属于B级或C级,可定为中度或重度营养不良。

1.3.2 生化指标  所有患者均空腹抽血,抽取静脉血,化验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清铁蛋白和转铁蛋白浓度。

1.4  统计方法

以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形式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主观全面评定法(SGA)

两组患者干预前营养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重新评估,观察组营养状况较对照组改善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41,P<0.05)。见表1。

2.2  生化指标

两组患者干预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和前白蛋白浓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干预前比较,观察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和前白蛋白浓度均上升(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观察组血清白蛋白、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和前白蛋白浓度均上升(P<0.05),血红蛋白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而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是腹膜透析患者常见的非感染性并发症之一[6-7],腹膜透析患者的饮食治疗是其治疗的基本方法之一[8],其发生于患者过度限制饮食、对营养管理的执行率低、自我管理效能不显著等多重主观因素有关,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管理是一个长期过程[9],需要持续强化和坚持,但腹膜透析患者多数治疗时间在家庭,医护人员对其无法进行全程约束和监控,不利于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管理开展,亟待一个更适宜的健康教育模式。同伴教育作为一种同伴互助的方法,是具有相同的生活环境、相同的经历,有共同的语言组织在一起的,以言传身教的方式进行教育,使教育对象更容易产生共鸣,更容易接受传递的信息[10]。王彦平等[11]研究发现,采取同伴教育模式,患者的营养知识行为和健康饮食行为的评分均有所提高,膳食营养状况中的蛋白质、钙元素和维生素C摄入也有所提高,表明同伴营养教育模式可提高营养知识水平,在饮食行为和膳食营养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也有研究表明[12-14],合理的营养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科学营养行为依从度、护理满意度,及肾功能指标及患者主观感受。

该研究将同伴教育引入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管理中,让营养管理达标率高的同伴与其他患者结对帮扶、交流经验,达成持续的健康教育过程。这与上述研究一致。而该研究结果显示,较传统的医患教育模式相比,该研究同伴教育模式下患者营养不良患病率明显减少(P<0.05),营养状况明显改善,营养不良患病率血清白蛋白、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和前白蛋白浓度均上升(P<0.05),表明同伴教育可提高患者对自我营养管理的执行力,提高患者的营养达标率,促进患者的健康恢复。

综上所述,同伴教育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教育模式,能够改善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态,促进患者组员之间在持续性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产生正性的改变,从而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为今后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管理提供更好的服务,落实优质化护理。

[参考文献]

[1]  李红梅.快速评价腹膜透析病人营养状况方法研究[J].护理研究,2017,31(18):2258-2260.

[2]  毛永辉.不同营养评估方法对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评估及住院风险的预测价值[J].中国血液净化,2015,5,14(5):281-285.

[3]  卓飞霞,韩宗萍,李芳.生物电阻抗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评估价值[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15):1136-1141.

[4]  田兴,袁媛,李星.等.同伴教育在血液透析患者液体自我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8,15(8):576-580.

[5]  李爽.同伴教育在结直肠癌造口患者健康教育中的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7,9(17):644-646.

[6]  吕露露,吕孟菊,东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疲乏现况及其与疾病不确定感、希望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19):1441-144.

[7]  Al-Othman AM, Al-Naseeb AM, Almajwal AM, et al.Association of malnutrition in peritoneal dialysis patients of Saudi Arabian Journal of Chemistry,2016,9:S1059-1062.

[8]  王慧,沈麒云.护士在腹膜透析患者管理中的作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9,5(2):165-168.

[9]  陶玮.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健康行为与营养状况的关系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13):76-78.

[10]  罗曼洁.同伴教育在护理中的应用现状[J].卫生职业教育杂志,2019,37(9):90-91.

[11]  王彦平,曹娅,杨庆莹,等.同伴教育模式对大学生营养KAP和膳食营养状况的影响[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8,24(6):74-78.

[12]  曹永桂,曾伟杰,刘迅,等.同伴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效果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7,24(12):1781-1782.

[13]  赵旭,兰祥莉,陈容,等.混合淀粉主食在慢性肾脏病患者院外营养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肾脏病杂志,2019,19(10):743-747.

[14]  刘敏,陈静.数字五步管理法在慢性肾病营养不良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18):1673-1675.

(收稿日期:2020-04-08)

猜你喜欢
同伴教育腹膜透析
论同伴教育在游泳教学中的价值
同伴教育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的影响
优质护理干预在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国外高校图书馆同伴教育的进展研究
腹膜透析导管破裂3例保守处理过程及分析
基于同伴教育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探索
试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同伴教育的运用
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病原因及治疗现状
探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治疗的临床效果
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的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