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质量控制管理 提高超声影像水平

2020-09-26 09:58陈林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18期
关键词:质量控制

陈林

[摘要] 影像学技术持续性完善与进步,这对优化超声诊断技术有着积极影响。近年来,超声技术在临床应用率与应用范围逐渐增高与扩宽,而且超声技术具有诊断准确率高,重复性强的优势,易于患者接受。但在具体实施质量控制时,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低年资超声医师专业水平较低,工作职责划分不清,重复操作率过高、相关制度不完善以及服务态度不理想等情况较为严重,这会降低超声诊断水平,影响患者的治疗方案。因此,为持续性提升超声诊断技术,该文针对超声质量控制管理方面相关弊端开展分析,并制定对应解决方案,希望可达到持续性提高超声影像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 质量控制;质理管理;超声影像水平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20)06(c)-0091-03

Strengthen Quality Control Management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Ultrasound Images

CHEN Lin

Xianfeng County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Xianfeng, Hubei Province, 445600 China

[Abstract]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nd progress of imaging technology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optimization of ultrasound diagnostic technology. In recent years,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rate and application range of ultrasound technology have gradually increased and expanded, and ultrasound technology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diagnostic accuracy and strong repeatability, which is easy for patients to accept.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when implementing quality control. For example, the low-level sonographer has a low professional level, unclear job responsibilities, high repetition rate, imperfect related system, and unsatisfactory service attitude. This will reduce the level of ultrasound diagnosis and affect the treatment plan of patients. Therefore, in order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ultrasound diagnosis technology,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elated drawbacks of ultrasound quality control management and formulates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hoping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continuously improving the ultrasound image level.

[Key words] Quality control; Quality management; Ultrasound image level

超聲科是医院较为特殊的部门,主要负责对患者实施超声检查。超声诊断技术诊断准确率较高,能快速给予医师诊断数据,操作简单,具有可重复操作的特点,图像分辨率高,从而使超声诊断应用率越来越高。但,这样会增加超声科医师的工作量,过于疲劳导致操作流程不精确,医师检查认真度下降,还会影响超声诊断结果的准确性。若临床医师对超声结果产生质疑,还需要再次进行复查,不仅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对于患者而言,既浪费时间也浪费金钱,甚至还会引发医患纠纷,错过疾病最佳的治疗时间,演变一系列严重后果。所以,强化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有着重要意义,可以弹性安排超声医师工作时间,为其提供进修的机会,学习相关规章制度,从而规范自我行为,保证超声影像诊断水平,降低误诊、漏诊情况发生。

1  超声科室质量管理现状

由于超声诊断应用率的增高,导致相关弊端也随之出现,为有效落实质量控制管理,现将问题进行分析,以结合具体问题,制定相关的解决对策,进而提升超声影像水平。

1.1  专业性人才过少,学习能力低

超声科超声医师的专业水平高低不一,多数超声医师并非超声影像专业毕业,只是通过短时间内的培训,了解超声检查流程后就上岗,从而导致操作医师对疾病的识别,标准图像采集以及分析测量图像的经验严重不足。此外,超声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与优化,但超声医师的知识结构没有做到及时更新,对于新仪器的操作流程与图像的识别了解较少,从而导致诊断报告出现偏差。新入职的超声医师单纯性地根据图像进行判断,没有充分了解患者的相关病史等情况,更没有实施综合性分析[1]。

1.2  科室配置不合理

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小医院,会将所有的检查科室归位一体,称作功能科,缺乏单独超声科室,导致很多医院一名医师要身兼数职,无法充分将个人能力展现,且小医院经常出现超声设备落后,故障率高,影响检查正常进行,致使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效果不理想。

1.3  相关规章制度不完善

通过调查研究可发现多数医院的超声科诊疗标准过于陈旧,与当前设备技术的先进性完全不相符。近年来,超声水平的持续性进步与发展,相关设备也逐步完善,在诊疗方面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过于陈旧诊疗标准已经不适应当前形势,更无法对超声科的医师进行约束与规范,从而导致医师在专业用语方面不规范,书写不细致等情况。

1.4  重复性操作率极高

同一个患者前后实施超声检查,从而得到的结果不一致;同一个患者在两个医院检查获得两种结果;部分医师对超声诊断过于信赖,从而导致超声重复性检查情况逐渐增多[2]。

1.5  超声医师的工作量增加

超声科检查量逐渐增多,但超声医师与医疗设备数量确没有增加,从而导致患者排队检查情况愈加严重,在等待检查时,极有可能错过患者疾病最佳治疗时间,还会导致医患矛盾。对于超声医师而言,长时间的工作使超声医师处于紧张状态,导致疲惫感增加,从而无法保持清晰的思考和有效的诊断思路,只能是匆忙给出相关报告,无法有效进行印证检查结果,这也是导致超声结果出现误诊、漏诊率升高的主要原因。

1.6  培训机会少,超声医师服务热情度低

由于工作量较大,安排相关培训较少,即使安排培训,可能会因为超声医师人员不足而取消。工作超负荷,当临床医师质疑检查结果时,超声医师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详细解释,这不仅影响医师之间的同事关系,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2  强化质量控制管理,提高超声影像水平

了解超声科室临床实际问题后,制定相关解决对策,从而更好地落实质量控制管理。

2.1  重视人才的选拔

虽然超声技术与设备已处于最先进的状态,但超声专业方面的人才过于缺乏,而保证超声诊断准确性主要是依赖专业性人才,而且人才是服务质量的重点保障。如果一个队伍的专业能力水平不一,这会影响控制质量管理效果。所以,建议对人才队伍实施优化,聘请工作经验丰富与高专业素质的人才。此外,对超声科室人员定期进行统一的培训,到其他医院参加交流会,持续性参与教育培训,第一时间掌握新型设备与技术,从而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操作质量与效率[3]。

2.2  对超声科室进行設置

如果医院条件允许,尽量单独设立科室,对超声科室的机器进行定期的保养、维修,使其可以正常运营,此外,将超声科室单独设立,能让每位超声医师在自身岗位上充分发挥自身职能。

2.3  优化相关规章制度,增强超声医师的自我保护意识与法律观

2.3.1 优化相关规章制度  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优化相关规章制度,根据规章流程进行操作,从而约束医师的操作行为,进一步保证超声结果检查准确性与真实性。此外,上级领导加强监督,及时纠正操作医师的不足之处,从而进行自我完善。

①优化仪器管理制度。开展专人专机的管理制度,这样有利于超声医师对超声设备的性能、结构与应用等方面完全掌握。根据不同疾病设定相关参数,调节放大器动态范围、前处理与后处理等方面,从而获得图像更加清晰,让图像的均匀度同分辨力为最佳状态。在应用超声彩色血流时,先预选滤波、彩色灵敏度等性格参数,对眼睛、胚胎检查时,加强对声功率的输出的关注,不可高于标准范围值。

②优化技术操作管理制度。超声技术对多种疾病均有一定诊断价值,临床医师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对疾病进行判断,保证超声结果准确率能客观反映疾病。建议根据《超声医学分册》为技术操作规范标准。先对超声医师的专业素质进行培养,熟悉超声解剖基础、物理基础知识,有一定临床工作经验,持有上岗资格证书。其次,医师必须掌握操作规范标准,在操作时做到精确、及时、认真的态度,操作手法专业化,通过特写切面、标准切面进行观察,确定检查器官要实施的多个观察切面与时间,将疾病图像表现情况与拟诊不符的图像表现进行记录。最后,合理书写报告单,并保证报告单的规范性。超声报告单不仅是检查结果的阐述,也是临床诊断依据,超声医师将实际情况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做到简洁、精确、细致、全面,不可有主观判断的行为,最后根据超声结果提出建议。

③优化质量控制管理制度。以全国超声质量控制要求为标准,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进行结合,优化质量控制管理制度。设立监督小组,定期对超声医师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病历文书书写等方面进行调查。每周召开讨论会,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做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持续性提高超声影像水平。

2.3.2 增强超声医师的自我保护意识与法律观  医师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不仅可对患者的权益进行保护,还可降低自身执业风险,进一步减少纠纷情况的发生。

2.4  提高超声科的超声医师与临床医师的交流

超声科操作人员所得结果,是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的主要依据,当临床医师对诊断结果存在疑虑时,超声医师应与临床医师进行充分沟通,并让其对超声诊断有一定了解与认知,进一步减少超声重复操作情况发生。此外,超声医师加强新知识的学习,增强自我综合能力,对疾病进行有效的鉴别,对同病异图、同图异病进行合理鉴别。

2.5  合理安排超声医师的工作量

弹性安排医师工作时间,让其有充足的休息时间,精神状态良好,更利于保证诊断结果准确性。

2.6  实施岗位考核,提高服务态度

2.6.1 岗位考核  开展专业培训,培训内容为超声检查流程与相关注意事项等方面,定期安排交流会与专家讲座。培训结束后,对超声医师的理论知识与操作能力进行评价,直至考核合格。此外,将服务态度纳入到日常考核体系中,持续性完善超声医师的服务态度,彰显人文关怀的思想[4]。

2.6.2 岗上培训  定期让超声医师学习疑难病例,并定期开展总结会,让每位医师将自我观点进行阐述,和其他医师共同学习。加强超声医师的操作规范性,在实际检查过程中,对重症患者、危急患者的检查报告需要副主任医师审核,从而规避相关误诊、漏诊情况。对同一个患者前、后检查结果不相符的情况,科室人员进行讨论与分析,及时书写报告,给予患者一个合理的答复。此外,针对新上岗的超声医师一定要求其严格遵守操作流程,细化各个环节,若在工作中有任何问题与不解,向上级医师进行阐述,彼此进行讨论分析后,快速将问题解决[5]。定期进行考核,上级领导对超声医师日常工作表现进行监督,对超声医师的诊断水平、服务态度、与临床医师沟通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对表现优异者进行奖励,对表现较差者予以一定的处罚,达到激励的目的与效果。

2.6.3 服务态度是高品质医疗服务的保障  良好的服务态度不仅要求医师具有专业性技术,还需要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持续性提升服务理念,方可满足当前患者需求。树立服务于临床的观念,让技术逐步走到临床前,这样利于提高临床诊疗水平。纠正医师对超声过度依赖的思想,更不可在诊断方面主观臆想,一定要根据患者的检查结果并结合临床症状表现、生命体征变化等实施综合性判断,不可过度依赖超声设备,以免影响临床医师对疾病的诊治。若出现检查结果一旦出现偏差,积极与临床医师进行校对与沟通,分析原因,一同为患者的健康负责。此外,超声医师态度良好,会让患者身心舒适,从而释放内心紧张、焦虑等情绪,可积极配合医师操作,从而减少相关误诊、漏诊情况。

3  小结

超声技术已经成为临床中必不可少的诊断手段,由于患者的增多,实施超声技术的应用率也有所提升,为保证检查质量,强化质量控制管理,针对超声检查中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对提高超声影像水平,保证超声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提高超声诊断技术,保证超声影像治疗,不仅利于更好地服务于患者,还能保证诊断准确性,对患者疾病早日康复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谭玲.老年高血压患者287例药物治疗的合理性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12(8):53-54.

[2]  陈燕春,杨松,赵彦平,等.常用降压药对高血压患者肾功能的影響[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5,50(10):1144-1149.

[3]  吕奇玮,王书军,周俭芳,等.社区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使用情况调查[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6,43(1):60-62.

[4]  刘红波,孙景荣.降压药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的临床药学探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16(10):168-169.

[5]  湛捷临.降压药物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药学特点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7,14(5):168-169.

(收稿日期:2020-03-24)

猜你喜欢
质量控制
浅谈机车总风缸的制作质量控制
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探究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关于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以及质量控制的思考
浅析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
浅谈石灰土基层施工及质量控制
黄土路基台背回填的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