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外科急诊抢救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及其临床管理问题与对策分析

2020-09-26 09:58屈忠谢明邵启兵杨智李强李长罗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18期
关键词:急诊抢救

屈忠 谢明 邵启兵 杨智 李强 李长罗

[摘要] 目的 探讨创伤外科急诊抢救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及其临床管理问题与对策。方法 以创伤外科于2019年1—9月接收的急救患者128例为研究组和2018年3—12月接收的116例为对照组。统计比较急救情况和抢救效果。分析研究组抢救失败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ISS 评分升高,受伤至住院时间、急诊至病房时间、影像学检查时间、确诊时间、ICU 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缩短,抢救成功率提高,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创伤外科急诊抢救质量控制体系临床应用管理中,群体性创伤、抢救流程不规范、职责不明确、设备简陋、人员配备参差不齐等可影响抢救效果,应进行相应对策改进。

[关键词] 创伤外科;急诊抢救;质量控制体系;临床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20)06(c)-0109-03

Establishment of Emergency Quality Control System for Trauma Surgery Emergency and Analysis of Clinical Management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QU Zhong, XIE Ming, SHAO Qi-bing, YANG Zhi, LI Qiang, LI Chang-luo

Emergency Department, Changsha Central Hospital, Changsha, Hunan Province, 41000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emergency quality control system for trauma surgery and its clinical management issues and countermeasures. Methods 128 cases of emergency patients received by trauma surgery were taken as the research group from January to Septmber 2019 and 116 cases as the control group from March to December 2018. Statistics compare the first aid situation and rescue effect.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e failure of the rescue team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ISS score of the study group increased, the time from injury to hospitalization, emergency department to ward, imaging examination time, diagnosis time, ICU hospitalization time, total hospitalization time were shortened, the rescue success rate increased,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decreased(P<0.05). Conclusion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management of emergency rescue quality control system of trauma surgery, group trauma, irregular rescue procedure, unclear responsibilities, poor equipment, uneven staffing, etc. can affect the rescue effect, an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should be improved.

[Key words] Trauma surgery; Emergency rescue; Quality control system; Clinical management

近年來急诊医学在创伤抢救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国外关于创伤外科急救体系已有健全模式和专业的创伤中心,而国内关于创伤急救救治效果仍较差[1]。有效的创伤外科急诊救治可使患者及时获得救治且可减少二次损伤[2]。因此,该研究于2018年3月—2019年9月规范整理创伤外科急诊抢救质量控制信息系统对创伤外科患者进行急诊救治,分析其改善创伤外科急诊抢救质量的效果以及临床管理问题与对策,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9年1—9月该院创伤外科接收的急救患者128例为研究组。并以2018年3—12月常规进行创伤外科急诊抢救管理患者116例为对照组。纳入标准:两组均为单一因素引发的2处及以上创伤,创伤严重程度ISS评分[3]≥16分,知情同意,自愿入组。排除标准:经他院救治后转入治疗、合并心脏、肝肾、脑等严重功能障碍、合并恶性肿瘤疾病、合并免疫系统或血液系统疾病、孕期女性、精神异常者等。研究符合伦理学标准,且经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同意。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见表1。

1.2  急诊抢救管理方法

在广泛查阅研究文献、国家相关政策文件以及咨询专家意见基础上,规范整理创伤外科急诊抢救质量控制信息系统,含分诊信息模块和抢救登记信息模块。分诊信息模块内容有就诊患者诊号、姓名、性别、年龄、联系电话、住址、文化程度、就诊时间、体温、呼吸、收缩压、舒张压、病情分级(ISS)以及传染病接触史、过敏史等。抢救登记信息模块包含诊断、主诉、现病史、体格检查、检验结果、检查结果、抢救处理(电除颤、电复律、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无创呼吸机、吸氧、心电监护、输血、急诊手术、急性PCI、介入栓塞止血、介入取栓)、参与抢救人员、绿色通道停留时间、入院至溶栓时间、绿色通道滞留时间及原因、会诊滞留原因、72 h重返抢救室时间、患者转归(留院观察、住院、转外院、死亡等)、抢救总结、录入人、录入时间、审核人、审核时间等。上述资料由科研小组成员进行分类整理,素材制成相关文字、图片、PPT等,并整合成為急诊抢救质量控制信息系统内容素材库。根据上述创伤外科急诊抢救质量控制信息系统的指导和规范进行研究组患者的急诊抢救治疗和记录。对照组常规进行创伤外科急诊抢救管理[4]。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ISS评分、受伤至住院时间、急诊至病房时间、影像学检查时间、确诊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以及抢救成功率、病死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根据创伤外科急诊抢救质量控制体系记录结果,分析研究组抢救失败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救治情况分析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ISS评分升高,受伤至住院时间、急诊至病房时间、影像学检查时间、确诊时间、ICU 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抢救效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抢救成功率提高,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研究组抢救失败原因

研究组5例抢救失败的主要原因有群体性创伤、抢救流程不规范、职责不明确、设备简陋、人员配备参差不齐等。

3  讨论

创伤外科急诊患者多数为多发伤、危重创伤患者,其早期有效救治和成功复苏是进一步治疗的前提亦是其重要影响因素[5-6]。国外有建立专门的创伤中心和相应救治管理体系[7]。但国内创伤急救体系欠缺,消极救治,贻误抢救时机,抢救效果较差。应建立完善创伤外科急诊抢救质量控制体系,有效对患者进行急诊抢救。

在广泛查阅研究文献、国家相关政策文件以及咨询专家意见基础上,该研究规范整理创伤外科急诊抢救质量控制信息系统对创伤外科患者进行急诊救治。结果显示,相对于传统创伤外科急诊救治,创伤外科急诊抢救质量控制体系的应用可有效提高ISS评分,缩短受伤至住院时间、急诊至病房时间、影像学检查时间、确诊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等,提高抢救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该研究中创伤外科急诊抢救质量控制体系管理亦存在部分患者死亡和抢救失败现象,经分析,抢救失败的主要原因有群体性创伤、抢救流程不规范、职责不明确、设备简陋、人员配备参差不齐等,抢救流程混乱不规范极易导致诊治过程中的错漏;其中群体性创伤救治中顾此失彼,流程混乱等更加明显,明显影响抢救效果;而科室内人员职责不明确且各科室之间综合会诊救治时互相推诿可耽误患者救治;治疗设备简陋情况下,部分患者的治疗设备无法满足治疗需求影响抢救效果;部分科室人员本身专业技能欠缺,无法良好配合其他人员抢救工作,延误患者的急诊抢救治疗。因此,在创伤外科急诊抢救质量管理体系实施中,应对科室人员及时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和与时代同步改进,制定明确急诊抢救流程,明确各科室、各人员的具体职责,及时更换治疗设备,使患者急诊抢救顺利进行,改善急诊抢救效果,为患者进一步治疗提供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创伤外科急诊抢救质量控制体系应用有助于创伤外科急诊抢救取得良好效果,而群体性创伤、抢救流程不规范、职责不明确、设备简陋、人员配备参差不齐等均可影响其应用,应及时改进急诊抢救措施已提高其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  Bukur M,Simon J,Catino J,et al.The G60 Trauma Center: A Future Consideration[J].Am Surg,2017,83(6):547-553.

[2]  陈逍堃,林维成,张鹏,等.创伤急救体系的发展与现状[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49(2):368-371.

[3]  康建毅,段朝霞,张洁元,等.不同创伤评分系统在爆炸伤伤情评估中的比较[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9,41(15):1403-1406.

[4]  余益民,姚志彬,宛云英,等.深圳市2014年创伤急救死亡病例可预防性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8,34(8):1163-1167.

[5]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分会.创伤失血性休克诊治中国急诊专家共识[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7,42(12):1029-1038.

[6]  陆一鸣,许臻晔.一体化急诊创伤外科运作模式下急诊亚专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临床急诊杂志,2016,17(4):249-252.

[7]  Bagenholm A,Lundberg I, Straume B,et al.Injury coding in a national trauma registry: a one-year validation audit in a level 1 trauma centre[J].BMC Emerg Med,2019,19(1):61.

(收稿日期:2020-03-24)

猜你喜欢
急诊抢救
心脏猝死患者急诊抢救措施及意义
急诊抢救严重多发伤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临床分析
老年高血压危象的急诊抢救及优化方法
急诊抢救重症哮喘结合小剂量肾上腺素治疗的效果探讨
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观察急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的临床效果分析
急诊抢救重症哮喘联合小剂量肾上腺素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
探讨心脏内科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抢救和临床治疗体会
急性脑卒中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应用效果的观察
急诊抢救重症哮喘联合小剂量肾上腺素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