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式教学法在麻醉恢复室实习带教及医疗风险控制中的作用

2020-09-26 09:58张慧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18期
关键词:实习带教

张慧

[摘要] 目的 探究階段式教学法应用于麻醉恢复室实习带教中的实际效果以及对医疗风险控制作用。方法 该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进入该院参加麻醉恢复室实习的共20名实习生作为参照组,采取传统教学。另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进入该院参加麻醉恢复室实习的20名实习生作为实验组,采取阶段式教学法。实习结束后采取对比两组实习生的风险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考核结果,并对比两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以及实习生对临床带教的效果评价。结果 参照组风险理论知识(71.52±3.63)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75.16±3.15)分明显低于实验组(83.96±3.05)分、(83.61±2.84)分(P<0.05)。实验组风险事故风险事故发生率2.00%明显低于参照组13.00%(P<0.05)。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效果评价优良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P<0.05)。结论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阶段式教学法应用于麻醉恢复室实习带教中的实际效果更好,且能有效控制医疗风险,在提高实习生风险控制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的同时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 阶段式教学法;麻醉恢复室;实习带教;医疗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20)06(c)-0131-03

Role of Staged Teaching Method in Practice Teaching and Medical Risk Control in Anesthesia Recovery Room

ZHANG Hui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Yangxin County, Yangxin, Hubei Province, 4352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ractical effect of the staged teaching method applied in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the anesthesia recovery room and its role in controlling medical risks. Methods In this study, a total of 20 interns who entered the hospital in the anesthesia recovery room from January 2016 to December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reference group, all of which adopted traditional teaching. In addition, 20 interns who entered our hospital for an internship in the anesthesia recovery room from January 2018 to January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ll adopting a staged teaching method. After the internship, the risk theory knowledge and operation skills assessment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of interns are compared, and the occurrence of risk events and the effect evaluation of the clinical teaching by the intern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reference group risk theory knowledge (71.52±3.63)points and the operation skill assessment score (75.16±3.15)point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83.96±3.05)points, (83.61±2.84)points (P<0.05). The incidence rate of risk acci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2.00%,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reference group, 13.00%(P<0.05). The excellent rate of the teaching effect evaluation by the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5.00%,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70.00%(P<0.05).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the staged teaching method has better actual effect in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the anesthesia recovery room, and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medical risks, while reducing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operational skills of the intern risk control while reducing the occurrence of risk events.

[Key words] Staged teaching method; Anesthesia recovery room; Practice teaching; Medical risk control

麻醉恢复室是医疗单位的重要场所,主要负责手术患者的术后复苏、生命体征监测。麻醉恢复室配有专业的医务人员并且设备齐全,为患者术后安全带来保障。麻醉恢复专业性较强,对操作者的要求也较高,需要麻醉科实习生完全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1]。另外,麻醉恢复时期具有高风险和高强度的特点,因此让实习生快速准确地掌握麻醉复苏技术的同时控制医疗风险是带教过程中的重要任务[2]。传统的教学手段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但随着麻醉恢复室的医疗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才培养需求。阶段式教学法则以学生为主主导,在带教过程中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升实习生的专业素养[3]。基于此,该文选择20名实习生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探究阶段式教学法应用于麻醉恢复室实习带教中的实际效果以及对医疗风险控制作用,为临床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进入该院参加麻醉恢复室实习的共20名实习生作为参照组,均采取传统教学。另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进入该院参加麻醉恢复室实习的20名实习生作为实验组,均采取阶段式教学法。参照组中男生2名、女18名,年龄在18~2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2.64±1.06)岁;学历水平:专科14名、本科4名、研究生及以上2名。实验组中男生1名、女19名,年龄在18~2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2.48±1.11)岁;学历水平:专科15名、本科3名、研究生及以上2名。两组实习生的基本资料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对学生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麻醉恢复室的工作流程、规章制度以及注意事项等,培训结束后分管床位,有教师进行帶教实践,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技能培训并教授恢复的相关知识。

实验组采取阶段式教学法。将教学过程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基础认知培训期,结合实际进行讲解。培训内容包括麻醉恢复室工作流程以及工作流程,相关法律知识;恢复室设备使用及维护;室内环境的维护;麻醉恢复期间可能的危机事件以及处理措施。第二阶段为常规操作培训阶段。带教教师根据实践操作的风险的高度进行渐进式培训,主要包括生命体征检测、常规吸痰以及转运等内容,熟悉一项操作后下一项内容培训。第三阶段针对高风险项目进行培训。实习生对常规操作熟练后开始高难度、高风险操作培训,例如气管拔管、静脉穿刺等操作。第四阶段为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培训。给实习生分配3~5个负责床位,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复苏操作,重视老年患者以及病情危急患者的恢复期管理。

1.3  观察指标

①理论知识评分与操作技巧评分。带教1个月后,对两组实习生进行考核,风险理论知识评估内容根据教学大纲制定考核内容,内容为实习过程中培训过的项目,满分100分。操作技巧主要有麻醉文书书写、常规操作的并发症以及医患沟通技巧等内容,满分100分。②风险事件发生情况。选择两组各100例患者,统计医疗矛盾、恢复室记录单缺陷以及操作并发症等时间的发生。③实习生对临床带教的效果评价。该院设计调查问卷(满分100分)对学生临床技能教学培养模式进行教学效果调查。评分在90分及以上则表示评价优,评分在70~90分之间则表示评价良,评分在70分以下则表示评价差。评价优良率=1-评价差率。

1.4  统计方法

通过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实习生数据,风险事件发生率等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考核成绩等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习生考核成绩

实验组风险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风险事件发生情况

实验组风险事件发生率2.00%明显低于参照组1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教学效果评价

参照组中8名实习生评价优,6名实习生评价良、6名实习生评价差,评价优良率为70.00%,实验组中11名实习生评价优,8名实习生评价良、1名实习生评价差,评价优良率为95.00%,实验组教学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9,P=0.037)。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麻醉学科的发展,麻醉护理工作开始受到关注。麻醉恢复室中的麻醉护理工作对相关医务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需要经过一定时期的学习并保证综合能力符合标准才能进入临床工作中。麻醉恢复室是手术患者的中转站,患者麻醉手术后短期内麻醉效果并不会完全消失,患者循环功能以及呼吸功能并未恢复正常状态,此时极易出现缺氧、呼吸道梗阻、循环波动等并发症,因此麻醉恢复室工作医务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突出的应变能力以及较强的风险意识[4]。麻醉恢复室实习生临床经验少,理论知识薄弱,技能操作缺乏,尤其综合能力差,对麻醉恢复期患者的生命造成一定威胁,因此会增加医疗风险。

现阶段,麻醉恢复室实习带教仍以传统带教模式为主,带教教师会根据实习生的学习情况选择性的讲授麻醉师恢复相关知识。此教学方式的的最大缺陷即完整度不够,不能全面地提高麻醉科实习生的专业能力,且可能出现更多的医疗差错事件。阶段式教学法是近年来临床应用广泛的新型教学模式,该带教模式要求带教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分阶段制定教学规划,明确教学目的,确定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循序渐进。此教学过程不仅能增强教师的责任感,还能加强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实践操作能力。该研究对两组实习生进行对比,实验组带教过程中主要分为4个阶段,首先进行基础认知培训培训,其次采取常规操作,再培训高风险项目培训,最后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培训。根据结果显示实验组风险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参照组。实验组风险事故风险事故发生率2.00%明显低于参照组13.00%。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主要根据学生的熟悉程度有选择性的教授相关知识,因此比较缺乏计划性和目标性,不利于实习生的意识培养,增加医疗风险。但阶段性教学的教学计划更清晰,教学目标更明确,根据麻醉恢复期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风险事件采取循序渐进的阶段性培训,逐层掌握麻醉恢复期医务工作,使实习管理更加规范,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5]。该研究显示,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效果评价优良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P<0.05)。说明阶段式教学法更能让实习生满意,获得更多学生的认可。

综上所述,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阶段式教学法应用于麻醉恢复室实习带教中的实际效果更好,且能有效控制医疗风险,在提高实习生风险控制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的同时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裴姝婷,胡玲.阶梯式教学法在风湿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临床医药实践,2016,25(9):703-705.

[2]  董军,刘媛媛,朱儒红.阶段式教学法在麻醉恢复室实习带教及医疗风险控制中的作用[J].医学信息,2017,30(5):10-11.

[3]  王月亮,刘永宁.阶段式教学法在手术室护理本科生带教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2):179-180.

[4]  裴姝婷,胡玲.阶梯式教学法在风湿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临床医药实践,2016,25(9):703-705.

[5]  范文丽,王涌泉.阶段式带教方法在骨科护理实习生教学中的实践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33):81-82.

(收稿日期:2020-03-18)

猜你喜欢
实习带教
PBL在糖尿病足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观察
一站式实习带教模式在肿瘤放疗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新形势下医学检验本科专业临床实习带教方式的探讨
三甲妇幼专科医院实习带教的问题与思考
临床护理路径在门急诊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
试论重症监护室的实习带教体会
PBL结合模拟患者教学在妇产科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
应用临床路径教学模式提高实习带教质量
临床教学路径在神经外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浅谈泌尿外科临床实习生带教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