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风险管控

2020-09-26 09:58曹战英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18期
关键词:医院感染风险控制

曹战英

[摘要] 目的 探究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风险管控措施。方法 2018年6月1日起,该院加强对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风险控制,选取实施前后1年的新生儿各600例,2018年6月—2019年5月期间的新生儿进入观察组,2017年6月—2018年5月的新生儿进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的医院感染发生率(1.83%)低于对照组(6.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风险较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加强风险管控,杜绝医院感染隐患对减低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 R722.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20)06(c)-0174-03

Risk Control of Hospital Infection in Neonatal Ward

CAO Zhan-ying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and Family Planning Service Center of Heze City, Heze, Shandong Province, 27401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isk control measure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the neonatal ward. Methods From June 1, 2018, the hospital strengthened the risk control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the neonatal ward, selecting 600 neonates each year before and after implementation, and newborns between June, 2018 and May, 2019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newborns from June, 2017 to May, 2018 entered the control group, and compared 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the neonatal wards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1.83%)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6.17%),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risk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neonatal wards is high. Strictly implementing disinfection and isolation measures and strengthening 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and eliminating the hidden danger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reducing 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neonatal wards.

[Key words] Neonatal ward; Hospital infection; Risk control

院內感染指的是在医疗保健机构获得的感染,院内感染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安全,也明显降低了医疗质量。近年来医疗诊治技术不断提高,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抢救率随之提高,此类患儿需要进行大量侵入操作,其住院时间长,需要使用大量广谱抗菌药物,因此医院感染风险增加。母体疾病、分娩过程、有菌接触、机体状况以及侵入性操作等都可能造成新生儿出现医院感染[1]。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意味着新生儿的住院时间被延长,家庭经济损失增加,也为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新生儿医院感染也时常引起医患纠纷。医疗资源有限的前提下,该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来控制医院感染受到广泛关注。2018年6月—2019年5月,选取60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该院开展加强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风险管控工作,取得了理想的管理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实施前后1年的新生儿各600例,2018年6月—2019年5月期间的新生儿进入观察组,2017年6月—2018年5月的新生儿进入对照组;观察组中,男359例、女241例,日龄1~3 d、平均(1.6±0.5)d;对照组中,男368例、女232例,日龄1~3 d、平均(1.5±0.3)d,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2018年6月起,该院加强对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风险控制,具体措施如下。

1.2.1 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以《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以及《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从该院新生儿病房的实际情况与特点出发,制定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制度与工作流程,包括工作人员出入病房流程、洗手流程、新生儿配奶流程等,上述工作流程与管理制度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批准后落实。

1.2.2 落实消毒隔离工作  ①加强对入室人员的管理。禁止非相关工作人员入内,其他工作需求需要入室的经护士长同意后允许进入。对医务人员接触病区、病室、病床的人数、次数进行限制,要求入室人员均穿戴新生儿科专用隔离衣,换鞋、戴帽、戴口罩,严格执行手卫生,进入医院其他区域时,换外出工作服。当怀疑、确认工作人员患有消化道、呼吸道疾病、皮肤感染以及其他传染性疾病时,禁止其接触新生儿。

②加强环境管理。对新生儿科病房进行每日定时通风与空气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室内整洁,相对湿度控制于55%~60%,温度控制在24~26℃。采用清洁剂进行湿式清扫地面以及地表,2次/d。

③管理婴儿用品。奶嘴、奶瓶固定使用,使用后严格消毒。专人管理配奶间,严谨外用药进入配奶间。按照2次/周的频次更换患儿的枕套、被套、床单以及衣物等,当上述物品被排泄物、体液以及血液等污染时,立即进行更换[2]。

④清洁消毒医疗用品。喉镜先采用流水冲洗擦干后进入供应室消毒;吸痰器、简易复苏气囊、氧气湿化瓶、体温计、血压计袖带等每日更换;对奶库冰箱、暖箱等进行彻底的消毒,1次/周。重视对各种儿科监护仪器设备、呼吸机等的清洁、消毒以及保养。患儿出院后,再进行一次消毒。做好清洁消毒登记工作[3]。

⑤安置、隔离患儿。根据患儿的病情将其安置于普通病室或NICU,将非感染患儿与感染患儿分开安置,了解母亲的相关资料,发现母亲有可能通过产道分泌物、羊水以及胎盘等将疾病传染给新生儿时,注意预防交叉感染。新生儿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发现新生儿出现新生儿脓包疮、腹泻等时,立即进行隔离,确认为法定传染病时,及时将其转入定点医院。对感染严重的患儿,严格隔离,同时将标记放置于患儿床边。

⑥严格执行手卫生。医务工作者进入室内时,严格根据七步洗手法来进行双手的清洁,每次与婴儿接触前、接触后,均进行手清洁、手消毒。配置必要的洗手设施,包括非手触式水龙头、速干消毒剂以及干手设施等[4]。培训工作人员,从而促使所有工作人员都熟练掌握洗手方法、洗手指征。将手卫生纳入到护理质量考核中,定期检查、监督工作人员的洗手情况。

⑦分类处理医疗垃圾。根据医疗废物的种类差别将其分别放置于与规定相符合的专用容器或包装物内。采用利器盒放置锐器如玻璃安瓿、刀片、针头等;采用专用包装袋放置感染性废物,所有医疗废物进入容器、包装袋后,不允许再次取出。

1.2.3 检查落实情况  ①成立三级网络组织,主要领导为院长以及业务副科长,组建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病区主任、新生儿科主任、科护士长组建三级网络组织,明确各自职责[5]。

②制定评估标准。以行业标准、法规以及法律、该省的规范性文件要求等为依据,制定出与该院新生兒病房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在医院感染质量检查标准。

③开展多形式的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检查。组织单位为医院感染管理科,参与评估的人员包括科室负责人、护士长、药剂科、护理部以及医务科等。检查形式包括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市卫生监督所、疾控中心等进行医院感染质量检查;医院感染管理科组织的院内检查以及NICU科内组织的检查等。开展多形式的检查,从而为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提供保障。

1.2.4 开展针对性的监测  ①结合目标性与前瞻性监测。医院感染科工作人员进入新生儿病房次数不低于2次/周,将目标性监测与前瞻性监测相结合,进行跟踪检查,从而发现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了解微生物检查结果。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时,立即启动隔离治疗。

②监测环境卫生。每月均对新生儿使用物品、温箱、配奶室、治疗室以及沐浴室等进行定期与不定期将相结合的环境卫生监测,同时监测所有与新生儿相接触的人员的手卫生[6]。

③监测消毒灭菌效果。每月均对灭菌物品、使用中的消毒液等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监测。

1.2.5 发动全员参与控制感染  NICU与普通病房密切配合,发动全员参与控制感染的活动。NICU中,包括外包工作人员在内的人员均参与到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中,要求人人执行洗手流程管理等,任何进入病房的人员都应从心理层次认识到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重要性,以高度的责任心来工作。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教育与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与参与意识,医院感染科与儿科工作人员彼此协作,动员全科参与[7]。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率,诊断标准为:①出生48 h及以后出现的感染;②危重新生儿进入NICU 48 h后出现的感染;③细菌培养标本发现致病微生物。

1.4  统计方法

数据经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医院感染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新生儿病房是医院感染的“重灾区”,汤芳等[8]报道,新生儿病房的感染率在4.5%~11.4%左右,新生儿医疗、护理的首要任务就是新生儿病房预防以及控制医院感染,因此对新生儿进行有效的感染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总结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风险防控的体会如下。①制定的工作流程、管理制度等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应结合医院实际制定,应结合科室人员特点、工作难点、重点环节等制定工作流程与相关制度,从而确保顺利通过审核,确保制定的工作流程、管理制度具有指导性,科室愿意执行。②对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与监督。新生儿病房的使用率通常较高,由于患儿病情危重,医疗任务繁重,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普遍较大,这对医院感染的防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工作人员能够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按照院感流程与制度进行,例如,出入病房流程、洗手流程以及配奶流程等都需要进行检查与监督,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发现潜在的隐患,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从而确保医院感染制度、工作流程得到贯彻落实,进而提高工作质量。③加强各项指标的监测。新生儿病房的感染防控是一个多环节、多专业的系统性工作,其中涉及多层次、多方面的工作人员,其复杂程度较高,需要对用药、病原微生物、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等进行监测,从而确保能够及时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措施干预。④全员参与院感防控。每一名工作人员都与院感防控工作存在密切的关系,工作人员是否严格执行出入病房流程、是否认真进行手卫生都会对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造成影响,加强团队合作,开展培训,才能确保多层次地开展院感防控工作,确保工作质量[9]。

从该次研究的结果上看来,经开展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风险防控后,新生儿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未加强风险防控前,这说明加强风险防控措施是积极有效的。加强监测、制定并落实工作制度、落实消毒隔离工作、发动全员参与院感预防、控制医院感染都是有效措施。

综上所述,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风险较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加强风险管控,杜绝医院感染隐患,对减低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牛曼曼,程雁,陈萍,等.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9,26(8):990-992.

[2]  张秀平,吴琼芳,高群,等.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9,18(7):665-669.

[3]  陈妮娜,牛迪,王宁.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防控采用精细化护理管理的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14):2319-2320.

[4]  王舜钦,吴停停,张敏,等.新生儿医院感染特点与相关因素的分类树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29(8):1210-1214.

[5]  徐华婷.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建设和护理管理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9):177.

[6]  蔡春梅.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其对策[J].抗感染药学,2018,15(9):1549-1551.

[7]  肖华志.荣成市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临床医学,2019,39(2):12-14.

[8]  汤芳,张小平,张帆.新生儿病房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护理管理措施[J].全科护理,2019,17(1):100-101.

[9]  孙敏,赵仙山.医院感染漏报原因及干预措施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9,46(5):87-89.

(收稿日期:2020-03-06)

猜你喜欢
医院感染风险控制
手术器械摆台图谱在手术室护士培训中的临床应用
外科临床护理过程中手卫生教育与预防医院感染
重症监护病房感染危险程度分析与护理措施
试析基于现代风险导向的互联网金融审计
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探讨
论增强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意识
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医院财务管理风险及改进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