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素描元素的黑白灰与构成空间在创作中的感想

2020-09-27 23:19韩建宇
美术界 2020年9期

韩建宇

【摘要】在这些年的学院教学实践当中,笔者发现学生渐渐忽视素描元素在创作中的运用。在当代绘画研究的背景下,探讨素描元素中的黑白灰与构成空间,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运用好素描中的各类元素在创作中使用,在艺术实践中需要思考的,它给我们提供了用其他材料描述、收集和塑造理解的方法,并且表达了我们自己独特的、个性化的观点。

【关键词】素描元素;黑白灰;构成空间

描是一种与其他艺术不同的表现方式,它是对观察、分析结果的传达。它可以通过人们的情感、精神和理智等多个层面参与到创作中去。对于艺术家的创作而言,素描元素的研究是根本。对于学习艺术的学生来说,素描既是一种必须的基础训练方式,又是视觉研究的组成部分。在这些年的学院教学实践当中,笔者发现学生渐渐忽视素描元素在创作中的运用,平时的素描研习也缺乏深入的专研精神,以致在日后绘画创作中很难再进一步做深入地研究。因此,在当代绘画研究的背景下,探讨素描元素中的黑白灰与构成空间,显得尤为必要。

我们都知道素描是绘画研究的基本课题,不仅是以图像的形式赋予创造性的构思,而且是反映了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技巧和想象力。如今,素描是理解视觉信息与沟通方式的基础。跨越时间和文化,素描总是在绘画视觉艺术领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艺术家通常借助于时间、空间和自身的技艺来使他们的思维和想法加以视觉呈现,素描不失为这些思维和想法的较好表述方式。

回看不同时期的艺术大师作品,我们不难发现,撇开作品的主题和内容不谈,你会发现画面的黑白灰构成在作品中颇为重要,尤其是画面结构的黑白灰与色域形成空间的关系。如何运用好这些素描的元素在创作中的体现是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

在素描元素中,明暗色调是最具表现力、最富感情色彩的,它取决于物件的亮部、暗部和本身的基色,同样也取决于灯光或自然光线照在这个物件上的程度。基于对明暗色调的理解,我们试着把这种明暗色调扩展到一张画面黑白灰构成上来理解,就变成色域的黑白灰构成。也就是说画面里的物体,由于不同色彩的差异和明暗构成了一幅画的整体黑白灰关系。黑白灰关系处理得好的作品如音调般富有节奏感,显得和谐、规范。它既可以表现物体形状、重量、表面光线的分布和空间感,也可以呈现物体的结构和平面结构。我们以大卫·霍克尼的作品《大水花》为例(如图1),把作品图片去色后,发现其黑白灰的整体色域关系对比是比较清晰的。我们可以看到前景的跳台、水,与地面、建筑、天空背景、植物等色域黑白灰的区别,它们是有节奏和变化的。不同色域的面积使画面产生丰富的构成感,这种构成又形成画面结构的分割和遮挡,这样便使画面的空间感得到强化。画面看起来虽然是平涂画法,但依然有空间感,这就是黑白灰运用得好的体现。

设想如果光线照射在物體上,那着手创作时该如何处理其黑白灰色调?基于这样的问题,有些艺术家可能会不限于客观存在的明暗关系这种基本法则,而是主观使用黑白灰色调来创造一个视点,并重新调整画面的各种结构关系使之平衡;或者用主观手法将某些特别的形状凸显出来,使其画面效果更加突出;或者主观地组织画作其他各部分的关系。这些方法的运用不仅是艺术家直觉的反应,同时也是出于构图思考的需要。换句话说,主观状态黑白灰的表现就是与那些平时肉眼看到的黑白灰色调有所不同,它是经过艺术家的主观思考和重新转化的。我们看安迪·沃霍尔的这张作品《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如图2),图中的明暗色调的组合与现实中看到的截然相反。黑白灰色域体现的形态充斥在画面的正空间和负空间里。人物右边脸的部分作留白处理,只用线勾勒出轮廓。而人物脸的左边部分用了两块明度不一样的色域处理,左边的眼睛色相已画出,和右眼的线描形成强烈的对比。如果你这样来看这幅画:不看人物的内外轮廓,你会发现这幅作品的组合其实就是黑、白及灰的色域的一种抽象的排列。艺术家这种主观处理黑白灰的手法,使作品的艺术性和个人性更好地体现出来。当然,黑白灰色调的运用除了可以创造三维立体的图像,展现物体所处的空间和环境外,还能作为情感表达更为有力的载体。我们不仅应该了解其作用,还要懂得观察创作对象的真实原貌。结合两者,就会明白如何更好地运用观察来帮助创立黑白灰色调的关系。

在客观再现式的,或对客观进行适度语言上改写的素描中,空间指的是景深的幻觉状态。它主要依赖透视法得以实现,而在许多现代素描或当代绘画作品中,空间里面有画面各种元素,以及各单元形象之间的强弱、显隐、叠压等属于结构层面上的东西,我们往往以意会而不是靠“视幻”去感受画面的景深。由此,空间在画面形态上主要体现为具象的空间和抽象的空间。后者更讲究抽象元素的构成关系,靠色块的并置或重叠、线条或肌理效果的质地差异等方法以达到视觉上的一种抽象性。

众所周知,空间的概念在19世纪末开始有了根本性的变动。不仅艺术家的空间概念改变了,我们对真实的、具体存在的空间认知也改变了。因此,如何将素描元素中的空间关系拓展到绘画元素的空间关系,打开空间概念的维度成为当代绘画研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艺术家罗美尔·比尔顿用拼贴的手法创作了《寻根之旅》(如图3),作者用平面叠加的手法重新组合了画面的结构关系,图像的叠加使画面显现出多层次的空间关系:天空的背景、水平面、海鸟和船只、人物和陆地,艺术家将这些图像处理成不同明暗的黑白灰色域,然后根据构图的空间关系,恰到好处地摆放这些图像的位置,使画面构成一种全新的视觉空间。浮现在右侧的重色人物剪影占据了画面主导的位置。天空背景的云呈现非洲地图的形状,贩卖黑奴的船只似乎是从人像的想象意识里冒出来的。徐徐升起的太阳和抽象形状的海鸟使画面有了动感,同时也象征性地代表了比尔顿对自由的向往和渴望。单独看时,画面每个图像都是二维的,但是把这些图像加以组合,改变各图像的大小,重新组合其位置关系,就可以营造出丰富的空间层次。船桅杆的角度和白色的海鸟的斜向运动恰到好处,与画面的下半部分用静态的直条色域画出人物肩部形成对比并释放空间。其中,人物图像部分为画面最重的色域,水平面为中灰色域,背景天空为浅灰色域,船只和飞鸟则是白色的色域。可以看到,整幅画面黑白灰的关系既整体又明确,这些平面色块的对比使画面的结构和空间得以全新再现,这就是黑白灰与构成空间在平面绘画中运用的一种方式。

随着当代艺术的发展,当代绘画空间画法的研究也体现了风格、理念和观念的多样性发展。不像历史上曾在世纪之交独领风骚的现代主义那样以一种风格来代替另一种,今天各种艺术风格同时共存,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所有形式的图像空间技巧都有人在应用。

大色域绘画在20世纪中期开始引出了极简主义艺术,即把注意力集中在艺术最基本的元素,譬如颜色和形状上。如索尔·勒维特的作品《墙绘》(如图4),艺术家通过把幾何形体直接画在屋子的墙壁上,不仅使观者在视觉或知觉的感官上介入画境,还使他们在现实里置身其中。尤其是有些位于特定地点所创作的作品,譬如勒维特画在博物馆墙壁上的画,只有当观众实际进入展览空间时,才能欣赏到作品本身。他的目的是将艺术恢复成一个彻底的切身体验。其作品不仅有视觉上的冲击,还能带动观者的其他感官,比如展厅里的光线、空间里自然的声音、被局限于特定空间里的特殊感觉,所有这些在场的亲身经历者,对他们自身的体验和感知都是独特和唯一的。勒维特的图像有它独立的内涵,它们与图像之外的参照物没有关系。图形的各个平面通过黑白灰色域结合在一起强制形成一个三度空间。尽管是多边形的,图像还因为亮或暗以及周边平面的强烈的黑白灰变化,导致其空间模糊性存在。如果你仔细注视这些黑白灰的平面,它们的空间位置在不停地转换。另外,那些看上去悬停在空间的处理手法也增强模糊性的感觉。勒维特创造的空间视觉作品,以感知和体验的观念直接影响观众,并以此建立了观者和作品之间对话的真正平台。

当然,关于绘画空间样式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大家可以用空间来描述内心世界和精神状况,或实际的,或外部的现实。空间可以涉及想象空间、戏剧性空间和心理空间。它可以是杂乱无章的,也可以是井然有序的。怎样处理空间,完全在于艺术家的选择。空间的概念对所有致力于艺术创作的人,无论是创作者或是观者,都是挑战,它是了解艺术可能具备的许多含义的一个关键。

总之,素描的研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当我们以“绘画”本身为目的时,是与它早期担当的只是描写真实世界的角色不同的艺术。作为艺术家或艺术学习者,如何运用好素描中的各类元素在创作中使用,是在艺术实践中要思考的。黑白灰与空间概念对艺术家的重要性体现在当代绘画的发展中,不管空间的重点是放在平面、浅层、幻想,或实际是模棱两可的,都是艺术家观念转化的体现。我们所处的21世纪的世界,无论是作者或观者都被湮没在图像和信息之中。当代绘画是对先人之见的挑战,它使我们心胸开阔地接纳不同于那些得到主流批准和提倡话语的模式的见解和理念。它是思想对话的显现,是视觉思维的表达,也是同化吸取过程的产物。它将通过眼睛和其他感官获取信息,用绘画语言和材料加以验证和重构。它给我们提供了用其他材料描述、收集和塑造理解的方法,并且表达了我们自己独特的、个性化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