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丰高标田绘就乡村新画卷

2020-09-28 13:00肖丽
江西农业 2020年16期
关键词:桔园南丰蜜桔

文/肖丽(本刊记者)

这些天,抚州市南丰县种粮大户肖小强常奔波于烘干厂和稻田之间,既要把早稻进行烘干,又要查看晚稻长势和病虫害情况。去年东坪乡王田村建成高标准农田,肖小强在村里一口气流转了耕地1500 亩,签了五年合约,实施全程机械化种植水稻,还建设了烘干厂。他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以前,这里的田块小、不规则,不敢做大。现在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规模化种植不再是问题了!”

这只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给南丰农村带来深刻变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南丰县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结合南丰地处山区、桔园成片的特点,综合考虑农业自然条件、经济社会条件等,努力探索出一条高标准农田建设服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2017 年以来,南丰县累计投入1.93 亿元,共建成高标准农田6.6 万亩,惠及农户26500 户。

创新托管模式

金秋九月,南丰县东坪乡下堡村1000余亩连片稻田郁郁葱葱,一条条阡陌交错的机耕路,一道道首尾相连的排灌渠,一块块错落有致的方格田,一派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在眼前展现。

“眼前这一片稻田以前有100 多户农户分散种植,后来托管给村委会进行统一租赁,如今仅由四户种植户负责。这样就可以使用大型机械耕田,无人机植保,提高了土地的利用价值。”下堡村党支部书记兼主任邓龙仔告诉记者。

邓龙仔所说的托管正是下堡村探索出的一种创新模式。下堡村有1999 亩耕地,此前土地分散,不利于规模化种植,全村连一户种粮大户都没有。为了实现集约化、规范化发展,去年全村土地全面进行托管,村民将土地托管给村委会,村委会派专人负责流转、打理。正因为这种集中式管理,去年底,全村推进高标准农田改造,仅仅两个多月项目就全部建设完工。

“我家种了100 多亩田,现在道路和沟渠修好了,运输稻谷也方便了,每年亩产大米1300 斤左右。”说起生产条件的变迁,一位正在路边晒谷的村民擦了擦汗,脸上露出笑容。

保护建设好耕地,才能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以前是路到哪里田就种到哪里,路没到哪里田就荒到哪里。硬化沟渠修好后,大米平均年亩产量从原来的1000 斤提高到1200 斤以上,1999 亩稻田增产约40 万斤,相当于1000 多个人一年的口粮。”邓龙仔感慨道。

灌溉设施、机耕道需要维护才能可持续利用,但由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分布范围广,有些工程设施构造复杂需专业人员维护。为此,下堡村村委会聘请了专职管护员,每日在田间进行巡查,维护管理设施,一旦发现无法处理的损毁,村集体会安排技术人员进行修缮,提供服务。

高标准农田建好后,还吸引了许多规模化农业经营主体回乡,大力发展生态水稻、养殖、烟叶种植等农业产业,进一步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渠道和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去年,下堡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5 万元,人均月收入仅田租一项每亩就可增加300 多元。

下堡村的成效,只是南丰县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

“南丰县采取多种形式加快土地流转,通过村集体托管,组建村级股份合作社,采取土地入股方式,积极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大力推进土地适度经营,已经达成土地流转的面积为11000 亩,占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的83%。”南丰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章贵生说。

推广退桔还田

南丰县素有“蜜桔之乡”桔都之称,全县蜜桔种植面积70 万亩。近年来,由于种植面积过大,市场行情比较低迷,亟需进行南丰蜜桔产业结构调整。

与此同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确保全县粮食生产任务顺利完成,南丰县印发《南丰县2020 年“退桔还田”工作实施方案》,坚持桔农自愿、政府引导,在规划退种区以退桔还田种粮为主,实行项目化改造。强化基本农田保护,积极调优南丰蜜桔产业结构,大力推进粮食生产。

5 个月前,太源乡高家村桔园内的桔树被连根刨除,由于桔树品质较差,这里的10多亩桔树全部“退桔还田”。“退桔还田”实施对象主要为桔树树龄偏大、经济效益较差的桔园和废弃桔园。退桔还田改造后,对土地进行高标准农田改造,根据土地性质,引导农户进行粮食作物种植。

为确保“退桔还田”项目加快推进,取得实效。南丰县整合涉农资金,根据“退桔还田”后的土地使用情况,制定了分类奖励措施。并积极实行土地流转,开展招商引资,鼓励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种粮大户、农业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投身粮食生产。

在洽湾镇上店村,“退桔还田”后的高标准农田里已经是一片绿色的稻田。该镇通过落实经营主体,将“退桔还田”后的农田统一打包流转给农业企业,发展粮食规模化生产。洽湾镇副镇长雷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洽湾镇镇通过流转桔园,进行‘退桔还田’1200 多亩,全部种植双季稻,预计今年粮食产量将达到200 万斤。”

章贵生介绍,目前,全县12 个乡镇“退桔还田”项目已全部启动,总面积达6000 多亩,将力争完成15000 亩的目标,今年退桔还田达到8000 亩。

促进高效利用

四年来,南丰县乘着“高标田”建设的“东风”,把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来抓。突出建设重点,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优良的高标准农田,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实现农民脱贫致富增添了新动能。

按照《江西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的统一“格式”, 南丰县累计投入资金1.93 亿元,从“田、土、水、路、林、电、技、管”8 个方面高标准设计和建设,确保“田成块、路相连、渠相通”,配套项目完善。

去年11 月开始,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南丰迅猛推进,全县建设高标准农田1.37 万亩,主要安排在白舍、洽湾、东坪、太源、付坊等5 个乡镇20个行政村及潭湖水库管理局实施。项目区土地平整面积8846.45 亩,建设现浇沟渠57807 米,排水土质农沟99929 米,修建田间道路127420 米,新建机耕桥6 座,新建6 米长渡槽2 座。新增耕地228.48 亩,创造价值4569.6 万元。

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南丰县的规模经营、结构调整、产业扶贫如火如荼地开展,用于结构调整面积达8000 亩,其中莲子基地4000 亩,“烟+稻”2000 亩,栽种槟榔芋2000 亩,结构调整比例达到61.5%,农业生产规模化、绿色化、循环化、产业化、品牌化稳步实施。

江西农业大学毕业的肖小强一直从事水稻培育、种植,此前在抚州临川租赁土地进行耕种。去年看到家乡东坪乡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毅然回乡流转了1500 亩土地,兴建烘干厂,着力打造成当地现代制种业的示范区。“我们主要从事水稻育种育苗、规模种植、示范推广。”肖小强说,“还为贫困户免费提供种子和种植技术培训,带动他们增收。”

章贵生告诉记者,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南丰突出抓好耕地保护、地力提升、田间道路和耕地灌溉,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有利于优化种植结构,提高种植效益,增强农民耕种积极性,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高标田’让南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了。” 章贵生如是说。

猜你喜欢
桔园南丰蜜桔
桔香
来了南丰不思归
新余蜜桔冻害的农业气象指标及防御措施
省音协赴鄱阳、南丰参加文艺志愿服务活动
新余蜜桔科技小院项目获评通过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南丰镇中心小学
桔园的秋冬季管理技术
新余蜜桔留树保鲜试验结果初报
红壤幼龄桔园套种豆科牧草后土壤酸度变化特征
江西新余:又是一年蜜桔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