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别鲁矿区水文地质特征浅析

2020-09-28 05:21赵永勋
新疆有色金属 2020年5期
关键词:融水沟谷富水

赵永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七0一队 昌吉 831100)

矿区属阿勒泰高寒山区,海拔2300~3200米,相对高差一般为300~600米,地形中度切割,属构造剥蚀侵蚀型中高山区地貌。

矿区属大陆性寒温带干旱气候,矿区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炎热,春秋季短暂。矿区内季节性洪沟发育,来水时段不均,主要呈树杈状由东向西或由西向东汇流至额尔齐斯河。

1 矿区所处水文地质单元

矿区位于额尔齐斯河流域地下水山间补给区。矿区整体地势呈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山间沟谷发育,季节性有水,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和第四系孔隙水。矿区中部有一条西北-东南向的地表分水岭,季节性冲沟发育,来水时段不均。矿区地表分水岭为矿体主要赋存地段,分水岭西侧泉水出露最低点高程为2520m,为矿区侵蚀基准面。

2 矿区地下水类型及富水性

2.1 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

矿区第四系主要分布在山间沟谷及凹陷处,为冲洪积物及残坡积物,由泥砂、砾石组成。

区内山间沟谷中季节性地表迳流发育,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水的补给源有限,受地形坡度影响,蓄水能力较弱,泉水流量为0.62 升/秒,富水性弱,矿化度44.91 毫克/升,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Na型水。

2.2 构造裂隙含水层(带)

矿区内发育有库热克特大断裂,断裂呈舒缓波状弯曲,总体走向315°,向北东陡倾。据钻孔揭露,断层分布深度一般为50~200m,单孔分布密度一般为2~5处,断层及影响范围内岩石破碎,少量断层带内可见断层泥,构造裂隙发育,裂隙走向与断层走向基本一致,构造裂隙率为10%左右,并可见水蚀痕迹,赋存构造裂隙水。据矿区抽水试验资料显示,SHK002 水文钻孔通过11.28 米、18.48 米、25.08 米三个稳定降深的抽水试验后计算结果得出该孔平均渗透系数为0.1394 米/天,平均单位涌水量0.0152 升/秒·米,富水性弱,矿化度30.86 毫克/升,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Cl-Na型水。

3 矿区地下水的补给、迳流及排泄

矿区东部的中-高山区为水文地质单元的补给区,矿区西部为汇流迳流区,额尔齐斯河为本区水文地质单元的排泄区。矿区主要接受大气降水、雪融水和地表水(季节性水沟)补给,地表水渗入松散表层的孔隙水迳流受地形地貌条件控制,沿山峦斜坡向两侧山谷或低洼地带运移,在合适地带又以泉的形式排出地表。矿区断裂形成形态各异大小不等褶皱的张裂隙、层间破碎带、裂隙密集带及推覆滑动面,是地下水运移的通道,基岩中裂隙水以泉的形式集中排泄,但迳流主要受地质构造和裂隙的控制,地下水水位差异较大。

4 矿区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

区内地下水受大气降水、雪融水和地表水(季节性水沟)补给,地下水动态主要受季节性变化影响。矿区内选择了3个钻孔、3处泉水进行水位和涌水量动态长期观测(由于矿区位于无人区,冬季寒冷而漫长,无法进行1 个完整水文年的观测)。观测结果表明ZK501水位变幅1.15米,ZK403水位变幅1.04米,ZK701 水位变幅0.45 米,钻孔内水位一般为雨季水位高,旱季水位低,与大气降水呈正相关关系。

泉水流量随季节性变化较大,其中Q01 流量为0.11~0.54升/秒,最大值为最小值的4.9倍;Q03流量为0.29~0.62升/秒,最大值为最小值的2.1倍;Q04流量为0.31~0.72升/秒,最大值为最小值的2.3倍。流量均与大气降水呈正相关,时滞一般为30 小时左右。泉水流量动态观测(见表1)。

表1 泉水流量动态观测表

5 矿区充水来源

5.1 大气降水

矿区属于大陆性寒温带干旱气候,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炎热,春秋季短暂是主要的气候特征。夏季平均气温20℃~25℃,最高28℃,冬季9~10 月大雪封山,第二年5~6月融雪,冬季平均气温-35℃,最低可达到-40℃。降水量丰富,雨量有规律的自南向北,由低山向高山逐渐增加,至北高山区降水更加丰富,在6~8月为雨季,时常阴雨连绵,雾锁群山,是矿床充水水源之一。

5.2 雪融水

矿区位于阿勒泰高寒山区,降雪时间较长,一般为每年9月至次年5月。据收集到的气象资料,矿区范围内降雪集中于9 月中旬以后,每年降雪天数约250 天,积雪一般厚1.5~2 米,局部山区积雪时间最长达10个月,由于积雪融化速度相对缓慢,有利于雪融水的补给入渗。因此,雪融水亦成为矿床充水水源之一。

5.3 地表水

区内地形切割较大,属构造剥蚀侵蚀型中-高山区地貌,沟谷发育,多为“U”和“V”型沟谷,大部分矿体均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区内季节性冲沟发育,沟床宽2~5m,纵坡坡降为15‰~30‰,一般无跌水坎,无堵塞现象,主要分布在矿床东北和西南两侧,每年7~8月暴雨时有水流出。

5.4 地下水

矿区内地下水为矿床主要充水水源。其中第四系孔隙水主要分布在山间沟谷及凹陷处,富水性弱;构造裂隙水通过侧向排泄和坑底溢出直接渗入到矿坑内,成为矿床充水的主要来源。

6 结论

矿区当地侵蚀基准面标高为2520 米,地下水水位平均标高为2901 米,主要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和构造破碎带裂隙水,但均为弱富水性,地下水补给条件较差,疏干不产生塌陷,水文地质边界简单。根据《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91),别鲁矿区水文地质勘查类型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裂隙充水矿床(二类一型)。

猜你喜欢
融水沟谷富水
富水粉细砂岩隧道涌水涌砂处理技术研究
富水砂卵石地层RATSB组合式盾构接收技术研究
融水糯米柚种植栽培管理与技术探究
富水砂卵石地层锚索施工工艺工法
超级高密度电法在新疆某矿区富水性评价应用研究
东河煤矿沟谷地貌下动载防治
例举高中数学解题切入点的找寻
沟谷空间特征与斜坡灾害发育关联性分析
黄土塬区DEM水文分析中消除地面伪沟谷的方法
最佳饮料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