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中“鼠”你特别

2020-09-29 07:50杨国哲
学与玩 2020年8期
关键词:报时喷泉玉石

杨国哲

提到鼠的艺术形象,大家可能会想到《猫和老鼠》中的杰瑞、童话大王郑渊洁创作的舒克和贝塔,以及迪士尼的明星——米老鼠......可见,经过艺术家的加工,鼠也会变得可爱起来。其实,我国古代的艺术家在这一点上,也表现出了杰出的天赋。今年是鼠年,我们去看看他们是怎么给鼠“换造型”的!

我不只是鼠首,还是喷泉

鼠是十二生肖之首,我们看看这个鼠首铜像,它小眼圆睁、双耳上翘,十分机警。不错,这就是圆明园海晏堂前“十二生肖报时喷泉”中的鼠首。这尊鼠首与其他十一尊生肖铜像是由清代乾隆年间意大利人郎世宁主持设计,清廷造办处技艺精湛、经验丰富的工匠们制作的。

说到这里,小读者们可能会好奇:既然是“十二生肖报时喷泉”,那它们是如何报时的呢?原来,每个动物都有一个喷泉机关。每到一个时辰,相应的动物口中就会喷出水来。比如子时到了,老鼠口中就会喷水;到了丑时,老鼠则会停止喷水,改为牛承担喷水任务。到了正午,十二个动物会全部出动,一起喷水。那样的景象一定十分壮观!

老鼠也爱读书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只玉鼠。它身着宽袖长袍,手持经卷,俨然是一位古代的讲经学者。看了它与众不同的风采后,我们再来看看这玉鼠的雕刻技艺——这只玉鼠,无论是眼、鼻、嘴、四肢,还是衣服褶皱随身形起伏的状态都那么精细,那么流畅,使老鼠显得活灵活现,可见古代匠人技艺之精湛。对了,这只玉鼠的学名叫玉鼠支神。支神是十二地支的代表守护神,玉鼠支神则是十二支神之首。

你的读书梦,我来守护

看过了爱读书的老鼠,我们再来看看这只助力读书的老鼠。其实,这是砚滴,也称水滴、水注。

《学与玩》2019年第11期中,曾刊登过《我在故宫看金鱼》一文,里面提到了水丞,它是用于贮存砚水的。而砚滴则可以算是水丞的“升级版”,因为它不仅可以贮存砚水,还可以控制注水量,以免注水过多。没想到吧,一个小小的砚滴都可以将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从中我们也能看出古人的智慧与浪漫。

鼠兆丰年

这幅《三鼠图》中画有丰富的果蔬:红萝卜、白萝卜、冬菇、瓜子......这些果蔬随意散落在地上。此外,画面中还有三只神情机敏、伏在谷穗上摄食的老鼠。画家是要表现老鼠偷吃食物吗?显然不是!他是通过丰富的果蔬,配以老鼠来表现丰收。小读者们可能对这个解释有些疑惑。我们可以想一想:什么时候食物会这么充足还散落各处呢?那一定是在丰收的年份了。食物多了,不仅人可以吃饱穿暖,连老鼠都跟着“沾光”,吃到各种食物。画家就是通过这些细节来表现丰收的,也表达出“鼠兆丰年”的吉祥寓意。这个寓意,是不是很出乎大家的意料呢?

老鼠也愛吃零食

再来看看这几只嗑瓜子的老鼠吧。它们围着瓷罐,有的直接站到瓷罐口的最高处;有的从瓷罐里探出头来,似乎与站在上面的老鼠说着什么;有的抬头张望着,好像在静静地听着上面两只老鼠说话;还有的老鼠则低可爱的小家伙。

头专心嗑瓜子,根本不关心周围发生的一切。这五只老鼠在画家的笔下显得灵活、欢快、可爱,甚至还有点萌萌的感觉。这幅画出自清代画家任预《十二生肖图册》中的老鼠部分。看来,这位画家还是非常喜欢老鼠的,他用自己的画笔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五只可爱的小家伙。

穿上衣服,我也是士大夫了

这只被拟人化了的老鼠既不鬼鬼祟祟,也不滑稽调皮,而是神情严肃,行为得体,温文尔雅,俨然是一位古代士大夫。这就是1955年出土于湖北十二生肖俑(鼠俑、件。别看鼠俑的高度牛俑、猴俑)只有15.3厘米,但无论是“面部表情”,还是服饰,甚至“手”部的雕刻,都是那样精致细腻,栩栩如生。

别看我很小,但我年纪大

这块豆青色、微透明的玉石并不大,长仅2.6厘米、宽0.9厘米、高1.2厘米。它的玉质较粗,而且玉石上刻的图案也不是很清晰了,可以说有些不起眼。但就是这样一块“其貌不扬”的玉石,距今至少有2800年的历史,这就是有名的“西周玉鼠”。

这块玉石上刻着一只老鼠,它身体呈伏卧状,圆眼微凸,前爪伏地,背部稍稍拱起。再仔细看看,我们就会发现,这只老鼠除了眼睛是微微突起的,身体的其他部位却是运用的阴刻。在这样一块小小的玉石上雕刻出一只惟妙惟肖的老鼠,即便是今天也会让人赞叹,何况是在2800年前生产技术并不发达的西周。

老鼠的三餐

这三幅图是著名的《三鼠图卷》,出自明朝第五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之手。朱瞻基不仅是皇帝,还是一位杰出的书画家,尤其擅长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草虫。这三幅图中,无论是吃荔枝的老鼠,还是转身要吃苦瓜的老鼠,都是毛茸茸的,很是可爱。有人说,明宣宗朱瞻基是最早发现老鼠之美并描绘其美感的艺术家。这句话虽无从考证,但朱瞻基对老鼠的喜爱,已经充分表现在图画中了!

猜你喜欢
报时喷泉玉石
玉,石之美
布谷鸟钟
报时猪
感应式报时闹钟
为什么鲸的背上有“喷泉”
音乐喷泉
喷泉冲凉
会移动的喷泉
二石
审人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