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濉溪县小麦减产的气象原因分析

2020-10-09 10:46汪珍董平安曹杰周景春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17期
关键词:濉溪县气候条件小麦

汪珍 董平安 曹杰 周景春

摘 要:2019—2020年濉溪县小麦生产周期日照时数偏少,气温偏高,倒春寒频发,2019年10—11月和2020年3—5月降水量偏少,导致小麦分蘖迟发,成穗率降低,穗数、穗粒数减少,产量降低。推荐采取精耕细播、增施有机肥、巧施返青拔节肥、综合防控有害生物等措施,以实现小麦持续高产稳产。

关键词:小麦;气候条件;产量;濉溪县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17-0043-03

小麦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世界上约有1/3的人口以小麦为主食。小麦是我国仅次于水稻的第2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1/4。濉溪县是安徽省小麦主产区,已实现17年连丰,连续8年平均产量超7500kg/hm2[1-3]。在全球气候变暖和秸秆还田、高化肥施用量的背景下,小麦产量在高水平下徘徊,地力水平和小麦品质呈下降趋势,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受阻。倒伏、倒春寒、穗萌(发芽)、赤霉病流行等已成为淮北麦区的主要问题。

1 2019—2020年度濉溪县小麦生产情况

濉溪县2019—2020年播种小麦12.67万hm2,全为旱茬,10月15日前播种的占90%;主栽品种为烟农19、淮麦33、烟农999、烟农5286等半冬性品种,其中烟农19占40%,平均产量7543.4kg/hm2,比上年减产6.2%。定点监测7块田平均产量7633.7kg/hm2,比上年减产14.8%;穗数645万/hm2,较上年减少75万/hm2(10.4%)。徽创联合体区试杨柳点2组参试品种平均产量8164.8ka/hm2,较上年减产18.0%;穗数614万/hm2,较上年减少12.1%;穗粒数29.8粒,较上年减少15.7%;千粒重50.7g,较上年增长1.3%。杨柳农业科学试验站高光效品种展示田11个品种平均产量6907.4kg/hm2,比上年减产15.8%。

2 2019—2020年度濉溪县气候条件

研究显示,冬小麦从播种到成熟需日照时数1300~1600h、>0℃积温1700~2400℃·d、降水量400mm左右[4]。濉溪县小麦生产周期(10月中旬至翌年6月上旬)近30年平均气温10.3±0.7℃,降水量266.1±96.3mm,日照时数1432.8±113.1h。光热资源能够满足小麦生长发育的需要,降水略显不足。

2.1 气温异常偏高,倒春寒频发 2019年10月中旬至2020年5月下旬,平均气温11.0℃,比历年平均高1.2℃,其中,冬前(12月中前)10.7℃(高1.1℃),越冬期(12月中旬至2月中旬)3.8℃(高1.7℃),2月下旬至3月10.4℃(高2.0℃),4—5月18.7℃(高0.3℃)。日最高气温平均16.6℃,比历年平均高1.9℃;日最低气温平均6.4℃,比历年平均高2.0℃(见图1)。受此影响,小麦拔节后各物候期提前。徽创联合体区试杨柳点2组参试品种:出苗较上年退后3d,拔节后各物候期提前3.4~12d,灌浆期(开花—成熟)缩短2.7d,生育期缩短2.1d(见表1)。

3月2—4日最低气温-0.4~0.1℃,14—15日最低气温2.0~2.1℃;4月13日最低气温3.6℃,23日最低气温4.3℃。4次遭遇倒春寒,部分品种穗部不同程度受到低温冷害,造成主茎穗死亡或颍壳畸形(张开)、雄蕊或柱头失去活力,导致不孕小穗增加,穗粒数减少。徽创联合体区试杨柳点2组参试品种:结实小穗14.7个,较上年减少2.1个;不实小穗5.5个,较上年增加1.4个。

2.2 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小麦分蘖少发 2019年10月中旬至2020年5月下旬,降水量217.2mm,较历年平均少28.0mm;雨日44d,较历年平均少0.5d;总量正常(见图2)。但2019年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2020年3月上旬至5月下旬降水异常偏少。前一时段仅降水15.0mm,比历年平均少41.5mm;后一时段仅降水81.8mm,比历年平均少57.5mm。无机养分释放和有机养分矿化缓慢,造成小麦分蘖迟发,两极分化快,成穗率降低,有效穗数减少。杨柳农业科学试验站徽创联合体区试和高光效品种展示田冬前小麦分蘖少发148.0万/hm2,成穗率降低4.7个百分点(表2)。

2.3 日照时数异常偏少 2019年10月中旬至2020年5月 下旬,日照时数1186.4h,比历年平均少172.3h,全生长周期230d仅60d日照时数高于历年平均。5月正值小麦籽粒灌浆期,日照时数仅196.9h,比历年平均少31.6h。

3 小麦持续丰产对策

3.1 精耕细播 推行大型机械作业,加深耕层。推荐使用深耕犁深翻20cm以上,再用旋耕机纵向、横向各旋1遍,做到上无坷垃、下无卧垡,地面平整、无“龟背田”。长期旋耕田块每隔2~3年深耕或深松1次。杨柳农业科学试验站麦豆两熟土壤质量定位监测2020年小麦产量,深耕后旋耕处理较旋耕增产28.7%,较轮耕(免耕、旋耕、深耕轮流)增产28.2%,较免耕增产51.7%;深耕、旋耕播种分别作业的比免耕施肥播种一体作业的增产41.6%,较旋耕施肥播种一体作业的增产20.1%(见表3)。

10月中旬适墒机播,播深3~5cm。开沟器前后两排配置的播种机要考虑播后起垄现象,实行前浅后深差异化设置。尽量使用包衣种子进行播种,未经包衣的种子播前进行药剂拌种。土壤墒情不足时,可先播后灌,也可先造墒后播种。

3.2 合理运筹肥料 增施有机肥,巧施返青拔节肥。基肥增施商品有机肥4500kg/hm2,无机复合肥减量10%。开春气温回升到3℃以上时,晚播或茎蘖数低于目标成穗数2倍的早追返青肥;群体较大的,3月中下旬追施拔节肥,以巩固分蘖成穗,减少小穗小花退化,增加有效穗数和穗粒数[5];追肥量为尿素150kg/hm2。孕穗期对叶片发黄、表现脱肥早衰的田块或区域,遇雨追施尿素75kg/hm2或喷施大量元素水溶肥。若3月中旬无雨或墒情不好,可先行喷施大量元素水溶肥,待3月下旬至4月上旬遇雨在根部追施尿素150kg/hm2。

3.3 综合防控有害生物 受全球气候变暖和秸秆还田、旋耕机跨区作业等影响,小麦病害发生几率逐渐增加。冬前小麦3~5叶时进行化学除草和纹枯病防治。拔节前后纹枯病病株率达到5%~10%时,用井·蜡芽水剂喷雾防治。赤霉病在小麦齐穗至初花期施药2次,交替使用戊·咪或氰烯菌酯。锈病病叶率达5%时,用粉锈宁连喷2次。蚜虫用吡蚜酮防治,扬花前用杀灭菊酯防治小麦吸浆虫,麦叶蜂18头/m2时用辛硫磷喷雾。提倡使用自走式高腿植保机常规喷雾或无人机超低量喷雾。

参考文献

[1]张永军,刘超.濉溪县2016年度小麦减产原因分析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6,22(17):63-64.

[2]马玉峰,周景春,赵彬,等.濉溪县2017—2018小麦减产的气候条件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6):121-122.

[3]李娟,徐永,刘诗涛.2018—2019年度小麦高产的气候条件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9,25(18):35-36,87.

[4]陈峰,刘玉,曾广飞,等.小麦生育期间气候资源配置與高产栽培途径[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4):207-212.

[5]赵荣,马杰,陈若礼.“促-控-促”管理原则在小麦高产栽培上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2005,11(5):9,11.

(责编:徐世红)

猜你喜欢
濉溪县气候条件小麦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安全是根 质量为本 环保是帆 创新为锚
——记安徽濉溪县大扬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汤建国
哭娃小麦
My Cous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