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思考

2020-10-09 10:08孟楠
科技风 2020年25期
关键词:亮点思政教育挑战

孟楠

摘 要:高等教育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高校思政教育也迎来了新的机遇跟挑战。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满足于学生的需求和时代的发展。本文阐述了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政的优势、亮点。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弊端,如何正确地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探索出更加有效的途径值得我们高校教师探索。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互联网+;亮点;挑战

中图分类号:G640

随着我国科技飞速发展,中国已全面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规模不断扩大,普及率不断提高,CNNICC最新数据显示,我国上网人数数量已经从2013年的5.64亿人增长至2018年的8.72亿人,我国的互联网使用增长速率远超全球平均水平。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条件下,人们把各类传统领域与互联网相结合,即“互联网+”应运而生。2015年由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以互聯网为基本发展要素与各领域相结合,并鼓励高校教育深化“互联网+”行动,打造网络化教育新模式。教育与互联网相结合的“互联网+”模式已经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趋势、时代的潮流,但同时也面临了很多机遇和挑战,我们要不断的寻求有效的、高效的、有创新的途径来推进高校思政教育改革,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全面提升。

一、“互联网+”新方式教学下,高校思政教育的“亮点”

(一)丰富的思政网络资源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仅仅只局限于校园以及教材上,教学内容缺乏创新度,不能很好地立足于实际问题和学生的兴趣爱好。互联网时代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信息的广泛性。通过网络,人们足不出户便可获得世界各地的信息内容,打破教学内容单一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开拓学生视野,学生也能通过网络,知晓世界格局,思想政治能与世界接轨。不仅如此,学生运用网络资源更好地答疑解惑,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二)进行有效及时的思政教育

传统的思政教育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与政治时事通过纸质教材授课的方式给学生传道解惑,其目的是培养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意识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而在“互联网+”时代下,思政与网络结合,思政的教师可以录制思政网课,也可以运用网络资源,挑选最适合学生的教学资源,与学生网上沟通、答疑,打破传统授课教学模式,实现具有特色的教学新模式。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和互联网的结合有利于学生形成个人主观意识,学生表达自我思想,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因此这种模式下的教学也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三)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交流

互联网本身是现实与虚拟结合的产物,而且思政资源涉及较为广泛,因此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在思政教学中,教师是必要的产物,处在至关重要的地位。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指导学生,与学生展开多方面的交流,无论是学术上的研究,生活经验的分享等,了解学生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爱好。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学习道路,增进与学生的交流,打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不仅能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还能与时俱进,跟紧时代潮流。教师还能通过虚拟网络和学生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增加师生情。

二、当下“互联网+”新方式教学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网络资源的参差不齐

互联网上的信息复杂,由于学生还未形成正确的“三观”,无法分辨正确信息与错误信息。学生既可以通过网络增进知识、开阔视野又可能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形成错误的思想观念、价值,迷失自我,而我国还尚未形成完善的网络道德法制,那些错误的,不健康的信息不受国家监管,到处传播错误信息。比如我们随便打开一个网站,有时就会弹出一些黄色、暴力窗口,吸引人们的眼球。大学生在没有完全形成正确的三观的下可能会受到这些不健康信息的影响,会对他们的观念产生偏执的引导。

(二)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力度不够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状况,对河南省郑州市高校展开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围绕高校大学生浏览思政教育网站的情况展开。调查共发出1000份,收回946份。根据统计数据我们发现,32.14%学生浏览网络思政平台,而这些同学中64.27%是通过校园网主页链接发现的,35.73%是在课堂上老师传授的。我们分析了影响思政网站点击率低的原因。

(三)教学方式创新度不够

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下,传统高校思政教学地位受到了冲击。高校思政教学教育方式要适应时代发展潮流,将网络与教育结合一起,以创新的途径,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来引导学生的思想道德。但是目前高校思政教育模式还停留在以传统的讲授教学模式为基础的教学方式上,以“教师讲,学生听”理论教学为主,对“互联网+”应用仅仅只是停留在表面,比如大部分高校思政教育教师只是利用多媒体来制作课件教学,并未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这种教学模式太过单一化,并未离开传统教学,属于换汤不换药,和传统教学相比,本质上并未有多大的改变。从整体上看,“网络+”教学模式创新度不够,与时代发展脱节。

三、“互联网+”新方式教学下,高校思政教育应对措施

(一)提高思政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正确的运用网络,提高思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教师要坚守“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站在学生角度进行换位思考,尊重学生的人格,因材施教。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增强专业素养,还必须要与时俱进,有创新精神不断了解网络各类信息,了解时代的发展,能够善于分析当前网络的形势,了解最新动态,将思政教育的传统理念和网络教育有效结合起来。

(二)净化网络资源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参差不齐,大学生价值观的容易造成偏差,同时也不利于高校思政教师的引导与纠正学生。加强网络环境监控,净化思政教育环境就会显得至关重要。相关高校需要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需要加强监管力度,加强校园网络环境的监控力度,为高校师生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高效也可以建立相关的自由信息资源平台或者网站,打造校园专属网络“净地”。此外,网络宣传活动,提升大学生的网络学习素养,从而也达到净化网络环境目的。高校也可以在网络后台“拦截”不良信息。以上的种种措施都可以更好地实现高校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

猜你喜欢
亮点思政教育挑战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叽咕乐挑战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