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作文教改怪圈

2020-10-09 10:17杜玮
中国新闻周刊 2020年34期
关键词:怪圈应试高考作文

杜玮

关于传遍全网的那篇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王大绩在接受我采访时一语道破:这不就是说,既不能完全依照家长、社会的期待,又不能完全不考虑外界的影响,所以要居于中间,生活在树上。没什么深刻思想啊!

对这个评价我深以为然。故作高深、艰涩难懂的文章又是在怎样的环境和土壤中诞生的?我梳理了过去的高考作文题,作文命题形式在不断变化,考生的作答质量却没有太明显提高。要说有提高,可能还是出现了套路的“升级换代”。这在近20年尤其凸显。

谁营造出了这样的考试和教育生态?每个人都难辞其咎。回想过去,我个人在小学和初中时一提到写作文就头大,在高中才逐步学会了写作。即便后来有着我手写我心的意识,也难免落入应试、套路的怪圈,而老师们为了帮学生尽快提分或者在考场上能拿个保险分,就会急功近利。时至今日,这样的现象依然没能改变。

采訪中,很多中学语文老师表达着一种无奈:高考仅仅是应试。他们心里也明白,真正提升学生写作能力要靠大量的阅读,以及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1997年底掀起的全国语文教育大讨论中,北京的语文代课教师王丽将僵化的议论文写作教学戏称为“三股文”。为了反套路,如今不少高考作文题又回归了上个世纪60年代就有的命题作文方法,而我们的命题,与法国高考中诸如“能否逃脱时间”“道德是否为最佳政策”等考查较强思辨性的题目,还有多少差距?

虽然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质量有所改善,可是学生写出的依然是“一个论点+三个事例”的套路议论文,给出的还是“这样不好,那样也不好,既要这样又要那样”的“骑墙式辩证”,只有找准病症,下对刀,才能早日走出“失眠只换床”的作文教改怪圈。

封面反馈

33/2020 总第963期

@绿萝:高考作文的最大怪象是鼓励“假大空”,用僵化的分数和写作标准作为评判。而老师们和孩子们都害怕离题而选择安全路线,谁也不想因为分数而影响了未来的人生。问题说了多年至今难解。

中国新闻周刊编辑部微博

http://weibo.com/inewsweek

《中国新闻周刊》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chinanewsweek

读者来信

《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的“钱袋子”被动了以后》

解决医保问题得从根上看:首先要医疗改革,培养医生,增加医院的数量提升质量;其次严抓商业保险,让人们去买有用的保险;最后还要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Mountain peak)

猜你喜欢
怪圈应试高考作文
被高考作文概括的年轻人
高考作文没有统一标准
麦田怪圈
分析磁场应试中的四个易错点
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大全
2015麦田怪圈(下)
错别字先生
2015麦田怪圈(中)
应试良方
奇特的麦田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