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2020-10-09 10:09闫发兵
甘肃教育 2020年16期

闫发兵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误区;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4—0463(2020)16—0129—01

小学语文教学并不是给学生传授课本中呈现的内容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语文的学习方法,掌握语文运用的技能。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课堂、课本、课文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注重不同阶段的学生对课堂教学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把教材理念落到实处,从真正意义上落实高效课堂。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1. 课堂究竟教什么的问题。统编教材无论是编排体系,还是教学理念,较之以前都有很大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只注意到教材的变化,但没有弄清教材为什么变,变的本质是什么?尽管教材的内容变了,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并没有变化,依然是字、词、句、段、篇。相当一部分教师特别是中高年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识字、组词,然后再进行说话练习。这样一来,就导致识字教学占据了课堂教学的一大半时间,当学生进入课本内容的时候,由于時间紧张,失去了深入了解课文内容的机会,一堂课就这样结束了。看似学生和教师都花了大量的教学时间,但真正取得的效果并不是特别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新教材的内容体系不是十分明白,没有把教学理念完全转变过来。

2. 课堂究竟怎么教的问题。教无定法,贵在有法。在新教材实施的过程中,笔者调研发现,还有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并没有得到有效提升,很多教师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教,只是一味追求教学形式的变化,如把小组合作交流探究运用得很好,但却忽视了评价教学效果。实际上,教学还是要通过教师的详细讲解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轻松掌握。所以,小组合作交流探究要根据课本的实际内容而定,不能千篇一律地用同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切不可陷入“套路”。

3. 课堂究竟体现什么的问题。这基本也是一个老生常谈但却又不能不提的问题。不可否认,课堂教学肯定要体现出课本内容,但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体现什么样的内容,却又没有一个固定或现成的答案。往往在教学中,教师也容易犯主观主义的错误,想当然地把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所以,教师在主观上要正确理解小学语文课堂要体现什么的问题,通过合适的教学方式把语文知识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合理地掌握语文知识,最主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生活和学习技巧,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二、对策

统编教材基本由单元主题(导语)、课文、习作、口语交际、语文园地等几部分构成,中高年级带有“快乐读书吧”等内容,从整体上凸显了内容和体例的延续性。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要获得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教师在注重提升自我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到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关键和学生的发展需求等方面,让新教材的理念落到实处,让新教材的知识走进学生心里。

1. 抓住课本的核心内容。语文的核心内容是语文知识,但语文知识并不是字词句段篇的简单组成,即使识字教学,也要放在课文的背景中去学习,不能单纯因为生字而学习生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语文的基本技能。也就是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语文知识、语文技能和语文方法的高度统一,不能把三者割裂开来,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平时的教学过分关注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其他因素。

2. 抓住课堂的教学关键。课堂教学的关键不外乎是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在课堂上的有效运用,长期以来,受新课堂改革的影响,评价一堂课是否成功的标准在于是否采用了小组合作,是否进行了探究交流,但是却从来没有看到这种教学形式背后存在的弊端,不能因地制宜、因课制宜地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笔者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有时候小组合作形同虚设,探究交流流于形式,这样的结果就是适得其反,没有取得实际的课堂教学效果。

3. 抓住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掌握技能。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说到底是要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课本和课文只是一种供学生成长的媒介,学生在这种媒介中汲取知识,健康成长。但是,在教学时,教师往往把学生作为自己考核评价的一种工具,学校如何考核,教师就如何教学,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需求,这种教学违背了教育的初衷。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新教材的体例,着重关注不同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式,特别是在作业布置和课堂评价的时候,要因材施教,从而把语文教学的本质通过高效课堂有效地体现出来。

编辑:张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