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究

2020-10-09 10:09陈雅卓
甘肃教育 2020年16期
关键词:生活化探究小学数学

陈雅卓

【关键词】 小学数学;生活化;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4—0463(2020)16—0178—01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新课改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考虑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的基础上,进行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助力新知识的理解。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挖掘生活素材,将之引入数学课堂

数学知识是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归纳总结出来,并进行推理论证,最后高度概括的理论知识。几乎所有的数学知识都有生活原型。因此,备课时,教师要深挖与数学知识紧密联系的生活素材,并将之引入课堂,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透彻理解和牢固掌握。

比如,教学“平均分”这一知识点时,笔者没有开门见山地指出“平均分”的概念,而是告诉学生最近一段时间,咱们班有5个学生表现非常棒。现在有10个本子和20支钢笔公平地分给5个学生,以表示奖励。请学生帮笔者分一分。学生纷纷议论,最后一致认为,应该给每个学生分2个本子和4支钢笔。笔者适时追问:为什么是每人2个本子和4支钢笔?学生认为,这样分最公平,奖励的物品都能分完,且每个人分得的东西同样多。此时,课堂自主生成“同样多”这一概念,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平均分”的概念: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分发奖品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如何分才最公平也是学生最关注的话题。如此教学,“同样多”的概念和平均分的概念,都是学生在自主探究并解决熟悉的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得出来的。整个学习过程轻松愉悦,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二、创设生活情境,获得助力知识理解的生活经验

数学中的一部分知识,在实际生活经验的助力下,学生便能快速理解并掌握。然而很多时候,学生因为没有刻意留意,所以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模拟生活场景,为学生增加生活经验。有了生活经验的助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轻松,理解得也更透彻。

比如,在“烙饼”这一内容的教学时,考虑到学生缺乏“烙饼”的经验,笔者让学生拿出事先用纸板制作的1个模型锅和3个模型饼,按照每个锅一次只能烙2个饼,且饼的两面都要烙,并且每面都要烙3分钟的要求,让学生模拟烙饼,看谁最先烙好饼?有了生活经验,此时笔者再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最后通过对比,学生自主探究出烙饼的最优方案。由此,本节课教学目的达成,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三、组织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也是数学教学的归宿,更是巩固所学知识的有效方式。因此,在数学知识点教学完后,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为学生提示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尝试解决。这样的练习,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

比如,教学完“单价×数量=总价”这一知识点后,笔者为学生布置了这样的课后作业:晚上放学回家自己去商店购买2个橡皮擦、3把直尺、4个练习本,且让收银员按照买的物品种类,分开结账。回家对照收银收据,算一算:橡皮擦、直尺、练习本的单价分别乘以对应的数量得出的数字,和对应收据上的总金额(总价)一致不一致?并将这个一过程编成应用题,写出完整的解答过程。如此教学,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后续数学知识的学习打好心理基础。

总之,生活是数学知识产生的大背景,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问题的解决中。因此,教學时,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将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生活素材引入数学课堂,或者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者组织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真正将生活化教学落到实处,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有效掌握。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生活化探究小学数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