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平莎剧翻译对莎士比亚在华传播的贡献

2020-10-09 10:37王丽
文教资料 2020年19期
关键词:翻译实践方平莎士比亚

王丽

摘   要: 方平的《新莎士比亚全集》是我国莎学史上第一部诗体莎剧译本,对我国莎学研究和莎剧演出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本文介绍了他的翻译实践成果,通过详细地说明诗体莎士比亚的必要性、优越性及特征,积极主编和翻译全集等方面揭示莎剧在华传播的贡献。

关键词: 方平   莎士比亚   翻译实践   贡献

一、引言

方平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曾任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鲁迅文学奖文学翻译评审组主任、中国外文学会名誉理事、上海外文学会理事、上海比较文学学会理事;历任上海译文出版社外国文学编辑部主任、编审。

目前国内对方平翻译家身份的研究有不少成果,例如:刘军平的《莎剧翻译的不懈探索者——记著名莎剧翻译家方平》;邓迪的《从朱生豪到方平:中国莎士比亚戏剧翻译的二度转向》;李伟民的《把美与诗凝铸在与莎士比亚的对话中——方平先生对莎作的翻译与研究》等。还有对他的多个译作进行研究的:蒋坚霞的《对方平先生译〈查理三世〉中一段独白的商榷》;龚建平的《也谈〈威尼斯商人〉中巴珊尼的爱情——兼向方平同志请教》;蓝仁哲的《莎剧的翻译:从散文体到诗体译本——兼评方平主编〈新莎士比亚全集〉》;贺祥麟发表的《介绍一位莎士比亚的朋友——评方平〈和莎士比亚交个朋友吧〉》等。

但是这些研究成果都不够全面、深入、系统。在莎士比亚翻译实践方面,还有深入挖掘的领域,如他的翻译实践在华传播的贡献等。

二、方平翻译实践成果介绍

作为作家的方平,在出版著作方面有不少成果:1947年出版发行了《随风而去》;在1983年的论文集《和莎士比亚交个朋友吧》中收录了17篇论文,这也是国内出版的第—本莎剧论文集。1987年出版了《三个从家庭出走的妇女》,还被评为1979—1989十年间我国八种最优秀比较文学著作之一。2005年出版了《欧美文学研究十论》等。

方平在翻译方面也硕果累累,例如:《维纳斯与阿董尼》(1952年)、《勃朗宁夫人爱情十四行诗集》(1982年)、《抒情十四行诗集》(1955年)、《一条末走的路》(1988年)、《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1989年)、《十日谈》(1958年)、《呼啸山庄》(1986年)、《青春》(1997年)、《伊索寓言》(1991年)、《捕风捉影》(1953年)、《威尼斯商人》(1954年)、《亨利五世》(1955年)、《仲夏夜之夢》(1979年)、《温莎的风流娘儿们》(1991年)、《暴风雨》(1979年)、《奥瑟罗》(1980年)、《女妖媚人案》(1985年)、《李尔王》(1994年)、《哈姆雷特》(1991年)、《百万英镑》(2005年)、《〈一千零一夜〉精选》(1991年)、《一千零一夜》(2000年)、《莎士比亚喜剧五种》(1979年)、《新莎士比亚全集》第1—12卷(2000年)、《大屠杀》(1980年)等。除此以外,他还主译、主编了《英美桂冠诗人诗选》(1994年)、《比较文学论文集》(1984年)等。参编了《莎士比亚辞典》(1992年)、《英汉大词典》(1993年)等。

三、对莎剧在华传播的贡献

方平是诗体莎士比亚在中国积极的传播者。从1989年4月参加河北石家庄英语诗歌座谈会,并发表主题发言“莎士比亚诗剧全集的召唤”,呼吁开展全集工作开始,到2000年全集的出版发行,他整整用了11年。1993年5月,得到资深出版家刘硕良和河北教育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王亚民的鼎力相助,得以顺利开展这一“工程”。从1993年6月下旬开始投入计划中的全集工作时,那时他已经是古稀之年。他在《〈新莎士比亚全集:我的梦想〉》一文中写道:“我庆幸自己这两年来工作进展不慢,一个74岁的老人,每天早晨伏案工作(没有星期天,没有假期节日,甚至没有年初一),文思还很活跃,精神也高度集中,没有被工作压倒,还是很有信心,甚至感觉到自己还是像一个年轻人那样不断长进。目前我正在努力完成我的第16个莎剧诗体译本《雅典人泰门》(此外我过去还译有一篇长诗)。”[1](27-29)正如他给自己的界定一样:“也许可以这么说吧,我可能是第一个把莎剧作为舞台之本,为戏剧格式的整体设计花那么多心思的莎剧译者。”[1](27-29)此外,刘军平也在文章中提到“作为蜚声译界的莎剧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已逾七十高龄的方平先生还远涉重洋,为研究和传播莎士比亚不懈地努力,实在令人敬佩”[2](45-47)。由此可见,方平是多么热爱这份工作,多么热爱莎士比亚,他把它当成自己的事业,当成生命的支撑点。相信如果没有这股执着的精神与莎士比亚情怀,那么新的全集极可能无缘与我们相见。

经过多年艰辛努力,由方平主编、河北教育出版社翻译出版的2000版《新莎士比亚全集》终于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是中国出版发行的第一部诗体莎剧全集,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我国莎士比亚翻译成果的宝库,而且为莎剧在华进行积极、有效的传播翻开了新的篇章。

第一,方平详细地说明了诗体翻译莎士比亚的必要性、优越性及特征,描绘了发展的光明前途。

在人们心生疑惑之际,即我们已有了莎士比亚全集的散文译本,为什么还要呼唤新的莎剧全集的诞生呢?方平用强有力的证据向人们充分地解释了翻译、出版《新莎士比亚全集》的必要性。“这是因为莎剧的艺术生命就在于那有魔力的诗的语言。对于莎翁可说得心应手的素体诗是莎剧的主要载体。既然莎剧是诗剧,理想的莎剧全集译本应该是诗体译本,而不是在普及方面做出贡献、但是降格以求的散文译本”[3](14-17)。为了还原原诗的语气、神态和色彩,也为了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发展,《新莎士比亚全集》应运而生。

从方平的字里行间不难发现如下“新”意:一是以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即诗体裁的形式重新翻译莎士比亚全集。二是全集中的每部戏剧和长诗都用“译本序”“前言”和“考证”详细介绍译作的来龙去脉。三是全集融入了国际莎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

不难看出方平的译文是面向舞台演出而精心选择的,那些短小精悍的语言铿锵有力,节奏感极强,三字一停顿,四字一转折,给人一种干脆利落的感觉,非常符合听众的口味,在舞台上会取得极好的艺术效果。相较而言,散文体的译文没有明显的节奏感,很难让人感受到原作中那抑扬顿挫的风格,在意思的表达上给人一种拖沓的感觉。

第二,积极主编和翻译《新莎士比亚全集》,是方平在华传播莎士比亚实践方面的重大贡献。

面对朱生豪、梁实秋等前辈已经取得的优秀成果,方平要另辟蹊径,以“诗”译莎士比亚全集,需要有异于常人的胆识与魄力。他在整个过程中担任起了编者和译者的双重身份[4]。组织、联系多地的专家学者,而且以统一的标准“诗剧”重译莎剧,其中需要付出多少辛勤的汗水不言而喻。更难得的是方平还亲自参与全集莎剧中多数的翻译工作。在翻译莎士比亚全集时,他勤勤恳恳、一心一意,几乎把全部精力投入那些剧本的字斟句酌上。他做的正如所说的那样:“搞翻译就像袭人一样,侍候老太太和宝玉时都是一心一意侍候的。”[5]毫无疑问,方平在华传播莎士比亚的贡献得到了专家和同行们的认可,不仅被授予“中国资深翻译家”的光荣称号,“他还被推举为中国莎士比亚学会会长和国际莎士比亚协会执行委员,这也是中国莎学学者在国际上第一次担任这个职务”[6](131-136)。

第三,丰富了我国莎剧翻译成果的宝库。

我国有不计其数的莎士比亚戏剧爱好者,对其研究的专家学者可谓比比皆是,仅用“莎士比亚翻译研究”词条在读秀学术搜索库里面就能看到如下信息:1.找到相关中文图书583种;2.找到相关中文期刊589篇;3.找到相关中文学位论文284篇;4.找到相关中文会议论文20篇;5.找到相关音视频5部;6.找到相关中文文档1篇;7.找到相关中文电子图书139种。但是,在如此丰硕的翻译研究成果中,同樣通过读秀学术搜索,发现目前莎士比亚全集的译本只有这几种:1.朱生豪的译本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1994;新世纪出版社:1997;大众文艺出版社:1999;译林出版社:1999,2016;时代文艺出版社:2002,2005;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等。2.梁实秋的译本有:远东图书公司:1985,1991;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5;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3.方平的译本: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4.李爱梅的译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通过文本对比分析不难发现,除了方平的译本是诗体翻译莎剧外,其余版本都是散文体的格式。诗体《新莎士比亚全集》的出版发行,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运用素体诗写成的原作诗剧莎剧,解读原作的结构与风格,更加积极、有效地促进莎剧在我国的传播。同时为学者们更全面地研究莎士比亚注入新的血液,开拓新的视角。极大地丰富了我国莎剧翻译成果的宝库,给后人留下了莎学研究史上一笔宝贵的财富。

四、结语

本文通过全面、深入、系统地研究方平在莎士比亚翻译方面的实践活动,深入挖掘了他在莎剧方面的造诣;详细介绍了他的翻译实践成果;深入研究了诗体莎剧全集在华传播的积极贡献;指出了其翻译成果在丰富我国莎剧宝库方面的贡献及其译作对世人的影响。诗体《新莎士比亚全集》的出版发行,给成千上万莎剧爱好者带来了福音,“使中国的莎剧全集增加了新的类型,在以诗体译莎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一步,做出了可贵的尝试。这部新全集的出版,将为后人复译莎剧提供必要的参考,其学术性与艺术性尚需接受时间的检验”[7]。

参考文献:

[1]方平.《新莎士比亚全集》:我的梦想[J].出版广角,1995(6).

[2]刘军平.莎剧翻译的不懈探索者:记著名莎剧翻译家方平[J].中国翻译,1993(5).

[3]方平.莎士比亚诗剧全集的召唤[J].中国翻译,1989(6).

[4]文海拾贝.沈沧源文集中[M].李贤治,责任编辑.香港:香港天马出版社,2015.

[5]陈朝华主编.最后的文化贵族:文化大家访谈录第二辑[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8.

[6]李伟民.把美与诗凝铸在与莎士比亚的对话中——方平先生对移作的翻译与研究[J].外国文学研究,2008(5).

[7]李春江.译不尽的莎士比亚——莎剧汉译研究[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

项目基金:2018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方平莎士比亚戏剧翻译研究》,项目编号:2018 KY0484。

猜你喜欢
翻译实践方平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素描)
春雪
向威廉·莎士比亚致敬
春雪
你在引用莎士比亚的话
女友有求于我
女友有求于我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选译3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