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云兰:为传承“国粹” 甘做幕后英雄栽桃育李

2020-10-09 11:20沈黎明
新青年 2020年4期
关键词:老旦国粹京剧

沈黎明

软磨硬泡,敲开艺术殿堂的大门 

史云兰祖籍山东,1960年出生在滨城大连的一个造船工人之家,自幼喜歌好舞,用她自己的话说,“连做梦都想当演员。”也许是天遂人愿,一个难得的机会使她梦想成真。20世纪70年代初,大连市成立了艺术学校,听到招生的消息,还在读小学的史云兰执意要母亲带着去报考,母亲不同意,她就使出小孩子所有的本事,经过一番软磨硬泡,最终父亲拍板支持她报了名。

天資聪慧的史云兰经过精心准备一试得中,考进了京剧班。进校后,学校根据她的嗓音条件让她师从哈鸿滨、尹俊英二位著名演员,专攻老旦演唱艺术。史云兰当时虽还是个小毛丫头,可她人小鬼大,志向高远,一心要当一名有出息的演员。她不仅上课认真听讲,细心揣摩,课后还注意消化,刻苦练习,学校的练功房里常常留下她不知疲倦的身影,即使是放假回家,她也要抽空在家中的小院里练身段、跑圆场,时常招惹得邻居小伙伴们跟在她身后一起伸胳膊抬腿地比画。春秋几度,在辛勤汗水的陪伴下,史云兰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走出校门,进入了大连京剧团,如愿以偿成为一名专业演员。

毕业后,史云兰深知京剧博大精深,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员,必须不断学习、努力进取,于是千方百计寻找机会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水平。由于京剧这门传统艺术在学习上老师的口传亲授极为重要,因此,除了正常的学习、练功、演出外,史云兰经常利用演出间隙,自费奔波于大连和北京、上海、天津等地之间,四处求师学艺,饿了啃一口面包,渴了喝一口自带的茶水,用她自己的话说:“只要能访到名师、学到真艺,什么苦我都能吃。”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不懈的努力,史云兰终于得到了京剧名家李鸣岩、王梦云、王晶华、赵葆秀等的传授和辅导,并被京剧老旦泰斗李多奎先生的琴师、著名京胡演奏家周文贵先生亲自收为关门弟子,成为李多奎(京剧老李派)的继承人。在这些京剧名家的指导下,史云兰的表演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掌握的大戏越来越多,先后演出了《杨门女将》《雏风凌空》《岳母刺字》等老旦重头戏,受到全国各地观众的广泛赞赏和好评,并逐渐在舞台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风格。

天道酬勤,京剧舞台上崭露头角 

史云兰是一位不安于现状的青年人,她坚信天道酬勤,尤其信奉“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老话,不仅虚心向老前辈学习科学的发音方法和表演程式,还常年坚持练功,胳膊腿儿上经常留下青一块紫一块的伤痕。一些关系较好的同事看到她玩儿命地练功就劝她:“你是演老旦的,武功根本用不上,何必自讨苦吃!”每当此时,她总是淡淡一笑。正是凭着这种吃苦的精神,史云兰打下扎实的“毯子功”“把子功”等武功基础,因此除了自己主演的大戏外,在《八仙过海》《虹桥赠珠》等戏中当配角时也能熟练地完成“云里加官”等很多难度较大的舞蹈动作。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无数个日夜的磨炼,辛勤的汗水终于将她浇灌成京剧百花园中一株初散清香的新葩。史云兰很快在京剧舞台上崭露头角,成为全国小有名气的年轻演员,一些全国性大型活动和重要演出经常邀请她加盟,她先后与谭元寿、梅葆玖、叶少兰、尚长荣、童祥苓、李维康、朱世慧等京剧名家同台献艺;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不仅专门录播了她主演的折子戏,还请她担任“戏迷擂台赛”的评委。京剧界一些知名人士普遍认为她的表演端庄大方、嗓音高亢、韵味醇厚,唱、念、做俱佳,称她是京剧老旦行当中老李派(李多奎)难得的后继人才。

1992年4月,闻名中外的“第九界国际风筝节”在山东潍坊如期举行,国内外各地的风筝爱好者,嘉宾、朋友齐聚这座被誉为“世界风筝之都”历史文化名城。开幕式上为了突出中国特色,组委会安排了一场“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群英会”,邀请国内老中青三代京剧名家登台献艺,崭露头角的史云兰也受邀参加了演出。

接受重任,为传承国粹艺术甘愿栽桃育李 

史云兰更加努力学习,不断取得骄人的业绩。在大连京剧团工作期间,她先后在北京举办了两次个人专场演出,赢得了梨园内外一致好评,这在全国年轻老旦演员中十分罕见,她的演艺功力之深厚由此可见一斑。此后,中央电视台陆续现场直播了她主演的京剧《遇皇后》《钓金龟》《游六殿》等剧目,深受观众喜爱。2003年,被调参加“中国京剧音配像工程”的录制工作,要她与京剧花脸名家孟广禄一起为前辈大师方荣翔、栗敏主演的《遇皇后打龙袍》配像。“京剧音配像工程”是京剧史上的大事,对表演要求十分严格,几近苛刻。史云兰不负众望,以精湛的表演很好地完成了任务,专家们对她的表演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作为一名戏曲演员,她还先后荣获第三届中国戏剧节表演一等奖、文化部中青年演员奖等一系列奖项,1999年不到40岁即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

2003年9月,正在史云兰舞台表演日臻成熟之时,组织上根据京剧事业发展的需要,决定把她调入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任教,这对她来说意味着舞台演出将大幅度减少,这对于一个40刚出头,而且正值声名鹊起之时的演员来讲,是几近残酷的,但京剧教育又确实需要她这样的人才。

史云兰能接受组织的安排吗?“行,没问题,我服从组织的安排。”在说明情况后,史云兰爽快地答应了组织的安排。从此她担负起了培养京剧接班人的重任,像许多京剧前辈那样,耐住清贫,日夜为京剧的传承和振兴栽桃育李做出自己的贡献。由于勇于开拓、业务精湛,史云兰很快在新的岗位上脱颖而出,2004年7月,在任教刚刚10个月之后就走上了戏曲系主任的岗位,承担起了更大的责任。

走马上任后,史云兰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了教学中,为培养京剧事业的接班人出力献策。她认为,在当今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京剧教学,教师的水平固然重要,但良好的教学设施、设备同样重要,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于是她积极向领导陈述自己的观点,不断建言献策。她的观点和建议很快得到了沈阳师范大学和戏剧艺术学院两级领导的认可和大力支持,学校开始逐步加大对戏曲系基础教学设施的投入,先后建起了总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的大型专业排练廳、剧目教室、乐队排练厅,并配备了一大批专业教学设备,使整个戏曲系的硬件条件迅速跃升至国内同类院校的领先地位。与此同时,史云兰还根据京剧教学的特点和自己多年的舞台实践经验,大力提倡“教演结合”的教学模式,主张学生们要多演出,多见观众,在实践中消化、理解教学内容,在演出中提高表演技能。为此,她建议学院成立一个自己的剧团。她的这一理念和建议,不仅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肯定,还得到了辽宁省主管领导和省政府相关部门的赞许与支持。很快,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成立了自己的京剧团,并被冠名为“辽宁实验京剧团”,如此冠名,彰显出了辽宁省和沈阳师范大学为国粹艺术培养后继人才的决心和气魄。从此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戏曲系的学生们,有了提高艺术水平的宽阔平台,不仅经常对外演出,还多次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国粹。

如今史云兰虽然离开系主任岗位退休了,但依旧在教育前线辛勤地培育着京剧新苗。相信不久的将来,她的学生们将在京剧舞台上为观众塑造出更多、更新、更好、更美的艺术形象,成为中国京剧未来的栋梁之才!

猜你喜欢
老旦国粹京剧
中国国粹——京剧
非洲之夜
非洲之夜
京剧表演开始了
我的京剧之路
创办少儿京剧班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
飘逸在方寸里的国粹
走进国粹脸谱大本营
钉子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