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范畴的社会历史基础及其逻辑演进

2020-10-09 11:07陈靖
理论与创新 2020年15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摘  要】19 世纪中期,马克思、恩格斯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提出了无产阶级的民族理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和苏联时期后,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集体丰富和完善的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不断创新发展着的理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历史基础;逻辑演进

引言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由马克思恩格斯于19世纪提出,列宁斯大林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集体丰富和完善的不断创新发展着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囊括了民族解放、民族团结、民族发展、民族交往等方面理论,是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理论依据。

1.马克思恩格斯是民族理论的奠基人

1.1马恩民族理论形成的背景及基础

(1)马恩民族理论形成的历史前提。马恩民族理论形成的历史前提主要有三点。一是资本主义民族国家建立,资产阶级民族即现代民族形成。13-18世纪,西方資本主义民族和资本主义同时发展并进而形成了民族国家。特别是在17-18世纪,先后爆发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以及美国独立战争促使了英吉利民族、法兰西民族、美利坚民族的形成。二是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确立,民族独立运动兴起。16 至 17 世纪的资本原始积累以及随之后来的地理大发现使得西欧国家向美洲、非洲和亚洲地区进行领土扩张和殖民掠夺。19世纪末,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确立。殖民体系的确立也伴随着被殖民各国的反抗斗争,民族解放运动此起彼伏。三是无产阶级觉醒,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兴起和开展。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激化。19 世纪 30、40 年代,英、法、德爆发了激烈的工人运动。随后,各国工人革命组织和国际联合相继出现。

这些历史前提为马恩关于民族、民族特征、民族形成和消亡的一般规律,民族殖民地问题理论,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关系,以及民族解放运动同无产阶级革命关系等提供了历史依据提供了客观依据和现实可能性。

(2)马恩民族理论形成的理论渊源。马恩民族理论还吸收、借鉴了前人的理论精髓。在对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继承和发展,对于以往旧的民族理论、种族理论的批判和超越,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机会主义民族理论的批判,以及对于资产阶级社会学、人类学等领域最新成果的合理吸收和借鉴后提出了科学的民族理论。

1.2马恩民族理论的主要内容

(1)揭示了民族形成和消亡的规律。马恩指出,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生产的水平对民族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关于古代社会民族的形成,马恩认为是原始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从部落发展成了民族和国家”,这是马恩揭示的人类历史上最初形成民族的基本规律①。关于资本主义民族的形成,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民族产生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从中世纪早期的各族人民混合中,逐渐发展起新的民族。”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资本主义民族也就形成了。①

同时,马恩还指出了民族消亡的途径和规律。二人认为民族消亡将是一个漫长的自然历史过程,人类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以后才能实现。人类社会发展到社会三大差别消失的时候,在民族融合因素不断发展和积累的前提下,在阶级消亡、国家消亡后,民族也会实现融合并最终走向消亡。

(2)阐明了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马恩认为民族总是由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一定的阶级、阶层构成。民族及民族问题的产生与发展和阶级与国家的产生与发展密切相关。在阶级社会里,民族问题都是与阶级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人对人的剥削一消灭,民族对民族的剥削就会随之消灭”②。

(3)阐明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根源及民族运动的性质。马恩通过考察亚非拉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指出近代以来民族解放运动的社会和阶级根源在于西方的殖民主义统治和与之相关的民族压迫和剥削。因此消灭殖民统治和民族压迫的途径在于反抗殖民统治和民族压迫斗争和进行无产阶级革命。1848 年革命时期,马克思恩格斯从欧洲资产阶级民族革命和各种民族运动的现实情况出发,对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运动的性质进行鉴别,即革命的民族运动和反动的民族运动。

2.列宁对民族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2.1列宁民族理论形成的背景及基础

19 世纪末,世界开始逐步进入帝国主义时代,新崛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变本加厉掠夺贫困落后国家。帝国主义国家的这些掠夺行径激起了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在如此形势下,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成为当时面临的重大课题。列宁顺应世界形势的需要,并结合俄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历史经验,对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进行大胆的探索与创新,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2.2列宁对民族理论的创新认识

(1)列宁对马恩关于殖民地问题的创新认识。列宁认为,第一,世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革命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具有共同的敌人,必须把世界各国的民族解放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联合起来,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的民族思想。第二,发展马克思的国际主义思想,提出帝国主义国家内部的被压迫阶级也必须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第三,严格区分了压迫民族与被压迫民族革命的不同性质,被帝国主义殖民统治国家的革命主要是摧毁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而帝国主义国家内部的被压迫民族则是推翻资产阶级。

(2)列宁对马恩民族平等理论的继承发展。列宁认为,全世界之所以区分为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正是由于帝国主义的产生而造成的。列宁认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事实民族平等是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所以,世界上任何民族都不应该享有特权。民族是没有优劣之分的,都不应该享有特权。因此,建立以联邦制为主的国家结构是实现各民族平等的主要途径,联邦制的国家结构体现了各民族平等的原则,有利于保护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及解决民族问题。

(3)列宁对马恩民族自决权理论的发展。列宁结合马恩民族自决权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实现民族自决权的有效途径是支持殖民地国家摆脱殖民统治,建立独立自主、享有自由民主权力的国家。在帝国主义战争中,如果被压迫民族获得解放的权利不被承認,就无法为反帝国主义的国际社会主义革命而斗争。坚持民族自决权会增加帝国主义的统治危机,对促进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有很大作用。

3.毛泽东对民族理论的丰富和完善

3.1毛泽东民族理论形成的背景及基础

毛泽东民族理论的形成有着广泛的现实和理论基础。现实基础是指从土地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势的变化。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和共产党人依然坚持扎根基层群众是取得革命胜利的关键,并在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如广西瑶族地区革命根据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随着革命活动的不断深入和革命根据地的不断建立,毛泽东对我国当时的民族问题认识经验不断丰富。理论基础是指列宁的民族与殖民地理论及民族自决理论和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等,其对毛泽东民族思想的形成有着极大的启示。③

3.2毛泽东对民族理论的丰富和完善

(1)民族和民族问题论。在对中国国内民族的认识上,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就阐明了中国自古就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理论,科学阐释了“中华民族”的含义,揭示了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民族问题与社会革命的关系方面,毛泽东根据经典作家民族理论与社会革命的关系的理论,深刻阐明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国内的民族问题是中国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

(2)民族区域自治论。在 1938 年 10 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首次明确提出了中国以民族区域自治的形式解决民族问题的思想。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在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制度选择上,毛泽东否定了在中国实行联邦制的模式,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思想,并阐述了其历史必然性。民族区域自治,是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运用到中国民族实际过程中的史无前例的创举。

(3)少数民族发展论。毛泽东强调:“帮助各少数民族,让各少数民族得到发展和进步,是整个国家的利益。各少数民族的发展和进步都是有希望的。”他认为,少数民族地区必须进行社会改革;始终把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作为指导思想,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等。

4.改革开放后中共领导人对民族理论的丰富和完善

4.1改革开放后中共领导人民族理论形成的背景及基础

改革开放后,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各国交往日益密切,西方民族理论不断传播到我国。同时,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西方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为了破坏我国持续繁荣发展局面,将民族问题转化为人权问题试图干预我国内政,使得我国民族问题面临一定压力。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在继承、发展以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同时,结合我国自身国情,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

4.2改革开放后中共领导人对民族理论的丰富和完善

(1)深化了对民族问题特点和时代特征的认识。继1992 年江泽民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充分认识民族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重要性”之后,胡锦涛在 2005 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讲话时又作了 “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交织在一起”的阐述。1992 年,江泽民提出了 “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文化的发展”的重要论断。

(2)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内涵和特征的认识。关于民族关系的内涵和基本特征,1992 年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表述为 “平等互助、团结合作、共同繁荣”。1999 年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表述为 “平等、团结、互助”。2005 年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表述为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2018 年 3 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修改为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④

(3)深化了对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内涵的认识。习近平在 2014 年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用 “八个坚持” 高度概括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基本内涵,即: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坚持依法治国。对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基本内涵作出科学概括,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推动民族理论创新发展的又一标志性重大成果。

5.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逻辑演进的特点

5.1一脉相承

从马恩为民族理论奠基到列宁斯大林继承和发展民族理论再到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丰富和完善民族理论,观察其理论基础,不难发现后者都是在吸收、借鉴以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础之上形成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并且不断创新发展着的理论。

5.2理论联系实际

无论是马恩对民族问题的奠基,还是列宁斯大林的继承发展,亦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丰富完善,其理论的发展和创新有着广泛的社会历史基础,都是在结合当时当地的条件下所做出的,不是盲目的提出和发展的。马克思民族理论的逻辑推进是建立在联系实际情况基础之上的。

5.3漫长而曲折

从马恩为民族理论奠基到今天,已经超过了150年。在这期间,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存在曲折和反复,对同一问题不同的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这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但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主义者在发展民族理论时不回避前人因时代背景等因素而造成的理论的滞后或失误。马克思主义者在总结前人经验,结合自己所处时代实际情况后科学的提出先进的民族理论。到如今,经过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的反复实践和探索,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这套理论还将继续发展、完善下去。

注释

①马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时代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

②王阳.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之探析[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0

③陈淑.浅析毛泽东民族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进程[J].法制博览,2018

④刘宝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推动民族理论创新发展重要成果及其意义[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参考文献

[1]马晨.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时代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

[2]董强.斯大林民族理论的贡献和局限——基于历时性的分析[J].民族研究,2017(06):23-33

[3]王阳.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之探析[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0,30(02):82-84.

[4]陈淑.浅析毛泽东民族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进程[J].法制博览,2018(24):100-101.

[5]于衍学.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中国共产党人多民族观的演化视角[J].贵州民族研究,2017,38(09):1-7.

[6]刘宝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推动民族理论创新发展重要成果及其意义[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5(03):5-21

作者简介:陈靖(1995.7-),女,陕西汉中,上海交通大学,2018级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
浅析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发展状况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条件
警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几个“隐性”误区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王晓晖: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整体性研究视野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考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