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尔·格列柯:野心与反抗

2020-10-09 10:43
世界博览 2020年17期
关键词:埃尔画家

近日重启的美国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正在展出绘画大师埃尔·格列柯的作品。

米开朗基罗不会想到,曾经嘲笑达·芬奇不会做雕塑的他,会在去世十余年后被后辈说不会画画。

在佛罗伦萨市政厅的《大卫》雕塑前,一个年轻人挥手呼唤着过往的人群,声称:“如果这幅画翻倒在地,我可以画出另一幅更好、更加体面的,不亚于米开朗基罗的画。”按照电视剧中的套路,这个年轻人会马上被另眼相待、青云直上。可惜,现实往往残酷很多。

在16世纪中后期,米开朗基罗在意大利人心目中是神一般的人物。“这是个疯子!”这个出言不逊的年轻人收到了来自全罗马的抵触:人人对他不屑一顾,所有客店对他紧閉大门。无奈之下,这个年轻人转战西班牙,最后意外地在那里迎来了他事业的巅峰期和人生的终结。

生于希腊、在意大利学习、最后定居西班牙,从希腊一个小岛的圣像画师到西班牙现代主义之父,埃尔·格列柯的一生都是故事,“野心勃勃”成为了描述他最多的形容词。

近日重启的美国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正在展出绘画大师埃尔·格列柯的作品,展览的名称是“埃尔·格列柯:野心与蔑视”。博物馆每周开放5天,周二、周三闭馆,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博物馆的客流量降低至原来的25%。

年少成名

埃尔·格列柯本名叫多米尼克斯·希奥托科普罗斯。因为本名太绕口,人们喜欢称他格列柯,也直接用“埃尔·格列柯”。这名字很简单也很酷:一个西班牙语单词,一个意大利语单词,含义是“那个希腊人”。

1541年,格列柯出生于希腊的克里特岛。据说他的父亲是一位税务官,也是一位富商,家境优越,他从小接受了正规的教育。格列柯到底从何时开始学画已经无从得知,但可以确认的是,他接受了传统的拜占庭圣像绘画训练,年纪轻轻就成为了当地一名“大师”。

不满足的性格,让年纪轻轻的格列柯离开故乡,外出学艺。他19岁就到了在当时处于艺术之巅的威尼斯。文艺复兴三杰热度尚未褪去,以提香为代表的威尼斯画派已经崛起。格列柯进入提香画室学画,逐渐掌握了透视法、解剖学和威尼斯复兴时期的油画技法。当然,他画中的拜占庭风格依然很浓重。

不过,年轻的格列柯很快厌倦了提香的绘画风格:“不论提香怎样无与伦比地表现美,他的画倾向于媚人而非动人。换句话说,并不十分激动人心。”不久后,他转向丁托列托学习。美术家评论,在格列柯后来灵活细长的人物形象中,就有丁托列托的影子。同时,米开朗基罗、拉斐尔都对他产生了重要影响。

因为朋友的推荐,格列柯于1570年前往罗马并获准居住在主教宫殿内。为了感谢朋友,他为其绘制了一幅肖像画,没想到这幅肖像竟成为他在罗马的成名作,被称赞“令整个罗马的画家们惊叹”。在罗马,格列柯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和绘画作品,吸收了米开朗基罗对于人体的造型方法和素描。他的才华得到了诸多学者和神学家的认可。然而他们只是个人收藏画作,格列柯并没有接到来自官方的订单。公开挑战米开朗基罗,成了格列柯离开罗马的最后一根稻草。

后学分析,格列柯抵达罗马时,米开朗基罗早已过世,二人显然不可能有什么不为人知的过节,其分歧大抵在对于宗教题材的艺术处理上,而非绘画技法。原因已无从考证,最终的结果就是,一向特立独行的格列柯,为自己的“口无遮拦”付出了代价。随后,他决心前往西班牙。

名震托莱多

与大师云集的意大利相比,16世纪的西班牙并没有很多相同咖位的艺术大师,艺术仍以宗教服务为主。1577年,格列柯来到了西班牙旧都托莱多。当地失落的旧贵族们,对于因怀才不遇而失落的格列柯颇有些惺惺相惜。格列柯很快接到了来自圣多明戈·埃尔·安提瓜教堂的第一笔订单,并于同一年完成了这幅巨作——祭坛画《圣母升天》。同年,他着手创作托莱多大教堂的《剥去基督的外衣》。这幅作品完成于1579年的作品,也是格列柯第一件发生诉讼事件的作品。

在创作《剥去基督的外衣》时,格列柯一改传统的透视手法,向着扭曲、非理性的方向发展,在表现题材上也有很多反传统。教会责难格列柯对主题的表现不妥,要求重画,而格列柯不同意,也不满于教会对他作品的评价。这件诉讼案持续多年,成为当时的名案。案件最后判决画作不必修改,但埃尔·格列柯只能获得三分之一的酬劳。尽管如此,埃尔·格列柯并不吃亏,因为他把这幅画依样画了17次,卖给其他的人和教堂,获得厚利。这幅作品成为了他的代表作之一。

格列柯声名大噪,他的新风格在托莱多大受欢迎。他在综合丁托列托和帕尔米加尼诺这两位手法主义大师的基础上,将前者一反常规的不平衡构图法、将后者拉长人物形象的手法推到了逻辑的顶点。文艺复兴时期所表现的现世愉悦画面,在格列柯的画面上已消失。对于富有的托莱多人来说,埃尔·格列柯就是他们想要的艺术家,就像去买路易威登或者古驰产品一样,也许是因为他在一定程度上给支付他画作的人一种神秘感。

《奥尔加斯伯爵的葬礼》是格列柯的代表作,由托莱多的圣托美教堂订购。盾牌形状的画面分成上下两部分,地上部分的下葬场面庄严肃穆,而灵魂升天的场面分外热闹。而且,地上部分画的都是当时托莱多实际存在的知名人士,别具一格,这幅画因此深受好评。

《奥尔加斯伯爵的葬礼》是格列柯的代表作。

奥尔加斯伯爵也确有其人。传说他曾竭尽全力修复圣托美教堂,因为这一善行,在他死时,有两位天使把他的尸体护送到墓地。不过,这是13世纪的传说。而在格列柯的笔下,这一奇迹仿佛就发生在250年后自己所生活的现在一样。而且他还给奥尔加斯伯爵的遗体穿上了精致的铠甲,这连带着给因武器制造业而驰名的托莱多市做了宣传。

那从两侧抱起伯爵、身穿金色法衣的两个人是谁呢?他们是从天而降的圣者。右侧戴着主教冠的老人是圣奥古斯丁,左侧的青年副主祭是圣斯德望。圣斯德望被人群用石头砸死殉教,法衣的下摆上画着殉教时的情景。在他们的上空,浮着一位长着翅膀的金发天使,他正小心地抱着一块云朵似的不明物体。这就是奥尔加斯伯爵的灵魂,左上方的圣母马利亚正伸手去接。旁边,施洗约翰似乎正在向站在至高点的耶稣基督述说奥尔加斯伯爵灵魂的善良。另外还有掌管天国钥匙的圣彼得、演奏乐器的天使、长翅膀的小天使,右边也是熙熙攘攘的圣者,好不热闹。

天上的圣者之间,混进了一个本来不该在那里的人。可能不太容易分辨,就是前排右起第四个人,其他圣者穿的都是罗马式的长袍,唯独他戴着皱领,由此可判断此人还活在世上。明明还活着,却跻身于天上的圣者之间,有这种殊荣的人,除了担任“天主教的守护神”“统治着半个世界”的西班牙国王,再无第二个。虽然并不明显,但还是能看到他突出的下唇和下巴——年近60的菲利普二世不知何时头发和胡须全都白了。

格列柯为什么要把菲利普二世画在这种地方呢?是委托者的要求,还是他依然挂念着宫廷画家的职位、借此向宫廷献媚?这种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可能也是他的特色所在。正如和格列柯同时代的画家所说的:“埃尔·格列柯就像他的画一样奇怪。”

格列柯订单络绎不绝,竟致他不得不雇用大批助手去应付繁忙的订货。在1597-1607年间,格列柯迎来了事业的高峰。在这个时期的作品大多为宗教服务,主要有《基督受难》《基督复活》《天使报喜》《耶稣基督的洗礼》《圣灵降临节》等。

艺术家的执念

在当时,王室认可不仅是收入来源,也是艺术家非常看重的名声。格列柯一直努力想要得到顶层阶级的认可。

格列柯本不打算在托莱多定居,他的野心是获取国王的喜爱,并在宫廷中获取一席之地。1582年,格列柯接受委托,前往马德里为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创作祭坛画《圣莫里斯的殉教》。菲利普二世是欧洲首屈一指的富豪且拥有权势的统治者,也是一位狂热的美术爱好者。当时,他为了装饰马德里近郊开工建造的雄伟修道院兼宫殿——埃尔埃斯科里亚尔召集了众多艺术家,提香也曾上交过作品。但遗憾的是,格列柯的作品让国王并不满意。

一些学者认为国王不喜欢把真人画入宗教场景,也有人说格列柯的作品违背了反宗教改革的基本准则——内容应大于形式。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格列柯因此失去了国王的青睐,无法从托莱多强大的当局那里获得佣金。于是,他转而回到托莱多开拓私人客户,在当地知识分子中找到了热情的赞助人,并开始一个繁荣的肖像画家生涯。除了神学家、作家和律师的肖像,他还受命装饰一系列私人祭坛和家庭小教堂。

埃尔·格列柯认为,画家是一个有威严并值得尊敬的職业。从1585年起,他租借了侯爵宅第过着奢侈的生活。对于自己在工作上的报酬,他要求公平而充足,对于未支付酬劳的情况,他不惜数次在法庭上为自己争讨。格列柯留下了很多诉讼记录,成为了他在托莱多生活的重要佐证之一。如果说《剥去基督的外衣》的诉讼为他带来了好运,那么,与依列斯加斯城镇慈善医院祭坛画的纠纷则让他彻底陷入了困境。

16世纪末,由于当地大规模地进行宗教设施的改建和再新装修,格列柯获得了一些远方地区来的订单。1603年,埃尔·格列柯签订了一份订单协议,为依列斯加斯城镇慈善医院创作祭坛画。但围绕费用问题进行了长期的争执,终于在1607年才有结果,但对他极为不利。随后一系列财务纠纷又接踵而至。原本租住豪宅、吃饭都有乐队演奏的格列柯,从此以后靠从朋友们那里举债度日。

1614年4月7日,73岁的格列柯死在自己的画室中,随后葬在圣多明戈·埃尔·安提瓜修道院中。在那里,他曾经完成了第一笔商业订单,为自己所画的《牧羊人的崇拜》为其艺术生涯画下句点。他的墓志铭写道:他用笔给木头以灵魂,给画布以生命。

埃尔·格列柯死后,作家、评论家和其他观察者一直在为如何定位他而苦恼。一个被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革命改造的拜占庭圣像画家?一个拼命寻求高贵庇护的社会攀爬者?一个虔诚的信徒被狂热的神秘主义迷住了?甚至,他是希腊人、意大利人还是西班牙人?进入到19世纪后,格列柯在美术史上终于得到广泛认可,被现代学者奉为西方艺术史上最具个人风格的画家之一。

格列柯笔下的风景画,绝非普通的风景纪实。其画作“ 托莱多风景 (View ofToledo)” 全篇呈冷色调,以蓝绿色为主。略显压抑的氛围中,阴暗的天空似乎阴雨欲来,却又透着神秘的光,带有超自然的神秘感。

画家、著作家安东尼奥·帕罗米诺在《西班牙桂冠画家列传》中评说,深受提香影响的格列柯是位优秀的画家,而其晚年的作品“无论在胡乱的素描方面,还是在令人不愉快的色彩方面,都荒唐无聊而应该蔑视。”但在19世纪,他的名声在评论家中复活。格列柯沉寂了近300年之后,是法国印象派画家们的推崇使他渐渐地被复活。可见,格列柯对法国印象派画家的影响是巨大的。格列柯对后世的影响是从印象派开始,直到20世纪的诸多画家,例如塞尚、毕加索、德国表现主义的蒙克等,他的影响甚至延伸到其他领域,譬如舞台、灯光等。

千年共鸣时

布朗说:“塞尚和格列柯是分开了几个世纪的精神兄弟。”而且塞尚是第一个认识到格列柯绘画中内在结构形态的,又在造型方面受格列柯的启发。塞尚作品中的人物没有印象派那种优美、迷人的形象及充满欢乐的氛围。他强调对人体的外形特征进行总结、提炼,归纳成几何形体的造型。例如他的顶峰之作《玩纸牌者》,表现的是简单而又富有理性思考的霎那。这幅画在构图上采用了对称的形式,两个玩牌者分为左右,人物动态大致相同,都弯着身子,手捏纸牌,凝神思索。对这种冥想的追求是塞尚艺术特征之一。塞尚多次刻画玩纸牌的人,共画了5幅这一同名作品,但作品中人数和道具各不相同。通过对人物造型的刻画和塑造,来强调塞尚自己的主观感受以及表现出玩牌者两人的微妙不同之处,使之有别于其它画家的作品。就像格列柯画过数个版本的《洁净圣殿》一样,每一次都有新的体悟,这或许是造型能力极强的一类绘画大师共有的习惯。塞尚晚年的作品,强调物体变形的手法(格列柯后期也是对造型更加地夸张,更加融入自己的主观感受),更鲜明强调艺术形象的生命力。这或许就是受格列柯造型的影响,才慢慢地体现在他自己的作品中。

另一位深受格列柯影响的大师是毕加索。事实上,1935年,马克斯·亚克伯甚至说,毕加索整个蓝色时期都像是对格列柯的模仿。1944年,毕加索自己也坦言:“如果我蓝色时期的人物都是匀称的、纤细的,这种影响可能来自格列柯。”毕加索1901-1904年蓝色调时期的作品,描绘了那些沉默、贫穷和痛苦的人们,如消瘦的残疾人、面色惨白的妓女、营养不良的儿童等,灰色和蓝色的色调与深刻的主题达到统一。这与格列柯用怜悯的眼光注视下层人民的生活、用绘画的手法记录和表达内心的方式是一样的,可以说是深受格列柯的影响。直到《亚维农的姑娘》和格列柯的《启示录》,两人的关系达到最亲密的状态。

毕加索《亚维农的姑娘》中的人物构图形式和格列柯《启示录》的构图相似,人物动态也有类似之处,显然是深受格列柯的影响。1925年的《三个舞蹈者》这幅作品,画面中心舞蹈者的姿势不禁让人联想到格列柯《启示录》中圣约翰的身影,1901年的《招魂,卡萨加斯的葬礼》等都有毕加索向格列柯学习和致敬的体现。毕加索曾经说:“除了刻诗之外,其他都无足以表達我对格列柯的敬意了。”足见毕加索对格列柯的崇敬。

格列柯也影响了德国表现主义画家蒙克。曾有德国画家说过:我们要感谢格列柯的艺术作品,因为他与我们的观念相连接。格列柯绘画中传达的造型张力正好与20世纪初表现主义画家内心的追求相一致。他们提倡艺术应该赋予物体表现力,在造型上追求激烈的对比、夸张、变化的美,以及由此产生的视觉感受。蒙克的作品《青春期》,刻画的是一个心怀恐惧的未成年女孩,细长的双臂交叉,纤细的小手放在膝盖上,借着一缕投进的光线,在其身后留下巨大的阴影,对比衬托出人物形体的纤细、苗条,充满了少女的气息。从拉长的比例和细长的四肢,可见格列柯造型的影子,蒙克在不自觉间吸收了格列柯造型的营养,为自己所用。在蒙克的绘画作品中也流露出对大师格列柯的崇拜、学习和敬仰之意,足见格列柯作为西班牙绘画大师的影响力。

关于埃尔·格列柯的研究还在继续——“我不认为关于埃尔·格列柯的研究真的对艺术家做了公正的评价,以及他是如何的野心勃勃。”“他的作品中有很多现代元素,甚至可以看到他的个性和他在事业上所经历的挣扎。这些审判和诉讼记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对职业的追求是什么,这是每个人最基本的挣扎,也是任何想要成为艺术家的人所要面对的,尽管这已经是400年前的事情了。”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的展览“埃尔·格列柯:野心与蔑视”,通过来自世界各地的57件代表性作品,描绘了埃尔·格列柯的职业生涯。不仅追溯了他独特的发展历程,也追溯了他孜孜不倦追求成功的、惊人的雄心壮志。他终其一生都渴望自己的天赋得到承认与回馈。这,也是每一个艺术家心中所愿。

(责编:马南迪)

猜你喜欢
埃尔画家
埃尔达巴核电厂4号机组获得建设许可证
优秀小画家
奇怪的小画家
埃尔泰克推出低温固化环氧树脂/碳纤维模具预浸料
懂得自律的达尼埃尔
丰田埃尔法车故障排除3例
童心是一座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