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志愿服务活动体系 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2020-10-09 11:15刘曦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小学部志愿志愿者

刘曦

学校结合自身特点,构建了以校园为平台,以学生为主体,以服务师生发展、促进校园文化传播为目标,以值周志愿者、图书馆志愿者、红十字志愿者、新闻志愿者、办公室志愿者、小学部年级辅导员、学校活动志愿者等志愿服务为途径的特色校园志愿服务活动体系,并采取科学的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与合作、创新、实践、沟通能力。

“值周志愿者”面向所有的初中班级,由学校德育部门统一组织和指导。志愿者每日协助、监督值周班级值周;发现各年级问题及时沟通上报。不管是早上站在校门口迎接老师和同学,还是中午楼道巡视;不管是服务班级同学,还是参与学校事务管理,志愿者们都以主人翁的状态积极参与。“图书馆志愿者”协助管理员进行图书借阅、整理等工作;策划个人或团体图书交流等活动,每学期至少1次。来自不同年级和班级的学生聚在一起,共同维护图书馆秩序,帮助教师整理图书,他们体会到了服务他人的快乐,收获了合作能力的提升。“红十字志愿者”在学校运动会或者年级球类联赛时,运用学过的紧急救护知识,为参加比赛的同学服务。在活动中,他们展现个人所长,彰显了个人价值。“小学部年级辅导员”由中学生组成,帮助小学部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日常事务,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为小学部的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学校活动志愿者”,协助制作宣传海报、策划个人或社团的展览、表演,每学期至少2次……在丰富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学生的责任意识得到了强化,实践能力、沟通能力等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为了将志愿服务活动落實,更好地发挥其对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学校对志愿服务活动进行了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和评价。学校要求学生在每次志愿服务活动之前都要有详细的计划,写明服务的主题、内容、时间、地点、参与人数、预设活动过程等,按照课程实施模式有计划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活动结束后,学生要向学校提供相关的记录和图文信息,并做好活动总结和反思。学校依据学生提供的信息进行相关的审查和核对,并给予相应的学时记录。

评价方面,学校将全员德育的理念渗透到对学生进行校园志愿服务评价的过程中,让每一位教师都参与评价。比如,对图书馆志愿者的评价由图书馆老师进行统一管理和指导;对红十字志愿者的评价由校医负责;对值周志愿者的评价,除学校德育处的统一管理外,平时的楼道巡视则由学校保卫干事负责等。这样,将原本只属于学校德育系统的评价权下放到每位教师的手中,让他们成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实施者、学校主流价值观的传播者、学生学习模仿的示范者。

编辑 _ 汪倩

猜你喜欢
小学部志愿志愿者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我们班里的奇遇记
志愿者
我做了一次“小陀螺”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春天来了
神秘的包裹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