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设计学习任务 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2020-10-09 11:15窦爽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山神庙林冲内化

窦爽

围绕“如何构建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旨在变以往的“问题设计”为“任务设计”,我进行了语文学习任务设计的探索。

1.课前自读任务宜简明开放

课前自读任务的设计目标是:了解学情,引导学生掌握自主阅读的方法,使其形成自主阅读、表达、提问的习惯。

设计简明是为了避免以繁琐的学案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把更多时间留给学生与文本对话。比如,文学作品一般的预习任务可以这样布置:请阅读文本,呈现三处批注,一是精彩处赏析,二是疑问处提问,三是这篇作品与“我”和“现实”是否有关系。在精彩处批注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审美能力;在有疑问处批注是为了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思考作品的现实意义,是启发学生找到自我或现实世界与作品的对接点。简明不是肤浅,简单要求的背后考查的是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同时,开放性的任务能激发学生发散思维、个性表达。

2.课上精读任务设计要把握核心問题

课上精读任务的设计目标是引导学生咀嚼文学语言的味道,使其走向文本深处。不同文本特色可咀嚼处各异,能否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处,考验着教师的文本解读功力和对学情的把握程度。

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中,我这样设计任务:列举学生对林冲性格矛盾处的提问启发思考,《水浒传》对林冲这个人物的塑造逻辑自洽吗?请学生抓住林冲性格的矛盾处,尝试解释这些矛盾,写一篇200-300字的评论。这个任务的设计除了来自对文本重点的把握,也来自于学生          提问的启发。学生在课前自读任务中进行了疑问批注:“林冲明明这么懂得忍耐,为什么店小二说他性子急?”“在东京汴梁大相国寺前那个懦弱的林冲和山神庙前反抗复仇的林冲,是不是前后矛盾……”这类问题既是文本的关键点也是学生的困惑点,需要教师发挥启发引导的作用。

3.课后学习任务重在联系比较、整合内化

课后学习任务通常是写作任务,旨在引导学生在经典、生活和个体间找到契合点。通过读写促进学生精神的成长,是语文课肩负的重要使命之一。除了教材学习,经典阅读和观察反思当下的社会生活同样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及时通过文字记录提炼这些思考是语文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例如,完成《欧也妮葛朗台》的阅读任务之后,我布置了一个写作任务:《他(她)是最可悲的人》。再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布置写作任务:以“灾难过后,我想           ”这句话开头,写写你的经历、感受或思考。这些设计都是为了引导学生从“我”的视角内化阅读收获。这样日积月累的沉淀,将在潜移默化中助力学生的精神成长。

猜你喜欢
山神庙林冲内化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实录
林冲的世界 一直在下雪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海外华语教材的文化“内化”
试论林冲的忍与狠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战术运用描写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暴力美学
林冲的生存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