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馆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新探索

2020-10-09 11:15郝朝阳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跨学科图书馆活动

郝朝阳

学校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教育资源,积极拓宽综合实践活动渠道,形成了校内跨学科项目学习和校内外融合实践活动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五馆课程”,即博物馆课程、艺术馆课程、科技馆课程、图书馆课程、体育馆课程。

一是校内跨学科项目学习,着眼于开发学生潜能。以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自我规划和自主选择能力为宗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个性成长。

学校依据学生兴趣,满足不同基础和需求,设置“五馆课程”。每个年級分别在五个领域安排相应的项目学习内容。如科技馆课程,低年级以调动学生兴趣为主,一年级为数学桌游系列课程,二年级为有趣的纸牌系列课程;中高年级安排学生走进生活、自主学习、自主设计的课程,三年级为生活中的数学系列课程,四年级为身边的科学系列课程,五年级为有趣的科学系列课程,六年级为小小设计师系列课程。

校内跨学科项目学习每周安排2次自主选修。各校区又结合自身特色进行具体安排。如北辰福第校区与校区文化特色相结合,确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项目:一、二年级图书馆课程的“玩转图书馆”项目,三年级体育馆课程的“我心目中的武术”项目等。

二是校内外融合实践活动,着眼于增强学生体验,让学生真正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学习和掌握社会生活常识和社会习俗,规范行为习惯,提升综合素养。

校内外融合实践活动采取校内外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方式。我们精选北京市各类社会大课堂基地,将基地校的实践学习内容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全体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大课堂,用眼看、用耳听、用手摸,真实地体验、感受和实践。例如,图书馆课程,一年级主题为“小书虫”体验记——走进青少年阅读体验大世界,二年级主题为图书馆中的读者礼仪——走进首都图书馆,三年级主题为做借阅小导师——走进朝阳区图书馆,四年级主题为定向查阅资料——走进首都图书馆,五年级主题为自由阅读,培养个性——走进中国国家图书馆,六年级主题为体验英语阅读感受多元文化——走进外文书店。

学校每学年安排8次社会实践活动,其中5次为到各场馆进行实践体验。同时,要求学生每学年利用假期完成5个场馆的自主学习。这样,学生每年至少有10次到场馆学习的机会。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中,学校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将生活情景中的问题转化为项目主题,让学生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经历实践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在多学科、多元化的研究中提出并解决问题,积淀了信息意识、理性思维、批判能力、科学精神与人文底蕴,最终实现了生成性发展,提高了综合素养。

编辑 _ 于萍

猜你喜欢
跨学科图书馆活动
“六小”活动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活动随手拍”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图书馆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