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景泰蓝校本课程,拓展传统美术教学

2020-10-09 11:15孙彩墨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景泰蓝珐琅纹样

孙彩墨

景泰蓝校本课程以景泰蓝传统工艺文化学习为切入点,进行传统美术教学的实践拓展,促进学生的美术表現与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的提升,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和体验。

课程以“寻源悟美”为理念,构建全员参与、低中高螺旋上升的特色校本系列课程,双师引领,校、厂、家三方联动,结合北京珐琅厂特色地域资源,采用“赏、学、悟、创”的研学模式。针对景泰蓝传统艺术特点、审美追求和文化内涵开展课程实践学习,从艺术赏析、操作体验、技术研究、学后反思四个方面架构景泰蓝课程。

本课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景泰蓝文化课程进行实践研究,探寻景泰蓝中的造型、色彩、纹样之美,使学生感悟其中蕴含的人文情怀,获得深刻的文化理解。基于教材内容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区别美术课内课程与美术校本课程,针对课程特点,遴选出与景泰蓝工艺教学契合的二年级上册《好看的器物》、四年级下册《故宫的工艺珍品》、六年级下册《吉祥纹样》三个教材内教学内容。同时,以掐丝、点蓝工艺的特点及操作技巧为主,梳理出易于学生实施的技能技巧。整合教材中的纹样赏析、学习、创作,将传统景泰蓝工艺以及自创操作技巧,作为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针对低中高不同学段设计不同的学习侧重点,低年级侧重体验类,中年级侧重操作类,高年级侧重探究类和技巧提升类。

景泰蓝课程分五步实施。一是校内整合教材,分段普及知识、技巧,结合课程内容大纲开展教学,并邀请景泰蓝工艺大师到学校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感知景泰蓝的艺术魅力。二是厂校合作,学徒式探究体验学习。借助实地参观、倾听讲解、与艺人交流、体验掐丝,使学生获得探究、实证学习体验,全方位感知探寻景泰蓝造型、色彩、纹样之美。三是以单元学习模式,开展校内课程实践。利用木板金丝珐琅工具,全员开展景泰蓝工艺技巧实践探究学习。四是再次走进珐琅厂,体验铜胎珐琅设计制作。五是校内总结,成果展示。

景泰蓝校本课程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课程设计体现系统特性。构建全员参与、低中高螺旋上升的系统课程。二是课程实施呈现共建特性。利用珐琅厂得天独厚的课程资源,打破课程实施的时间与场地的局限。采用“走出去——观摩学习、请进来——大师讲座”、厂校合作、“双师引领,三方联动”的课程共建模式。三是课程模式展现共享特性。可复制、迁移到其他课程教学实践中,可尝试在剪纸、书法等课程中进行迁移实施,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提供相对成熟的范本,具有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四是课程实践体现常态特性。建立基于厂校合作模式的景泰蓝校本课程,区别于其他形式的景泰蓝教学尝试,使其成为特色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一部分。

编辑 _ 于萍

猜你喜欢
景泰蓝珐琅纹样
La eterna belleza del cloisonné chino
雍正款珐琅彩蓝料山水图碗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无铅珐琅釉料制备与画珐琅工艺试验研究
藏族传统纹样中几何纹样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
签约42家 中国珐琅盛典首站告捷,成功起航!
何谓景泰蓝?
弗得一窥画珐琅
袁飞纹样设计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