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博雅文化 培育博雅少年

2020-10-09 11:15吴春生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博雅课程体系师生

吴春生

学校是一所坐落在长城脚下、风景区中的深山区农村寄宿制小学。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师生们在这里学习、工作、生活,学校萌发出“风景区里小学校,中华文化大课堂”的发展愿景,由此确立了学校的文化理念——博雅文化。

1.打造博雅教育文化

“博雅教育”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注重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生活品质,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从而发展师生素养,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博雅教育看中并竭力追求的是德与才、表与里的统一,即广博的学识才干、博大的胸怀抱负、拼搏(古通“博”)的创新精神,以及优雅的言谈举止、文雅的学习作风、高雅的思想情操,培育“雾灵男子汉,山乡铁姑娘”。

有“博雅”型的教师,才会培养出“博雅”型的学生。因此,我们的博雅教育是针对每一位师生的教育,通过着力营造“博雅”氛围,创建博雅教育课程体系及课堂教学文化,进而实现培养“博雅”人才的目的。

2.构建博雅教育课程体系

学校博雅教育三级课程体系建设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基础上,又從“博”“雅”两个维度梳理出四类课程——基础类课程、实践类课程、德育类课程、艺术类课程。以此着重发展学生四方面优势——基础智力、实操技能、品德修养、兴趣特长,进而成就学生的六维品质——广博的学识才干、博大的胸怀抱负、拼搏(古通“博”)的创新精神,以及优雅的言谈举止、文雅的学习作风、高雅的思想情操。最终,让每一名受教育者努力成为“童心飞扬、博学雅行”的学生。

3.实践博雅教育课堂教学文化

如何让博雅课堂上的学生“心动”?我们的课堂教学文化指向,就是聚焦于教师的“三心”——精心预设、用心指导、贴心交流,以此换取学生课堂学习中的“三动”——主动参与、互动生成、生动表达。基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学论教,以教促学,丰富学生的实际获得。

其中,“主动参与”是学生学习状态的反映,决定着学习的质量和效果,需要教师精心预设,用心启发诱导。“互动生成”是有效的学习方式,不只体现在师生之间,还在于生生之间,学习者与文本之间,更需要教师精心的预设、有效的组织和精准的指导,让学生的思维渐渐清晰并得以发展。“生动表达”是学生思维程度的外化、互动成果的外显,更是建立在教师深入了解、贴心交流、师生亲密无间基础上的。

把握深山区寄宿制学校特点,以“博雅文化”为引领,竭力创建“诗情画意,内涵发展”的校园,锐意锤炼“担当有为,勇于进取”的干部和“仁爱智慧,朝气蓬勃”的教师,用心培养“童心飞扬,博学雅行”的祖国接班人,坚定助力“五个典范”之区建设,永葆“风景区里小学校,中华文化大课堂”的夙愿,办人民满意的山区教育。

编辑 _ 李刚刚

猜你喜欢
博雅课程体系师生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赴博雅之约 促学校发展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麻辣师生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