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秦岭—大别山燕山期岩浆作用与钼矿成矿作用研究进展

2020-10-10 12:17
世界有色金属 2020年13期
关键词:钼矿斑岩燕山

(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13地质队,安徽 六安 237000)

1 地质概况

东秦岭—大别钼矿带地处华北克拉通南缘与秦岭造山带想接地带,近东西向展布,是中生代秦岭构造带经历陆内碰撞和大规模中酸性岩浆活动、多金属成矿的作用结果。该钼矿带主要分布与华北板块南缘,商丹断裂以北,西起陕西华县金堆城矿床,东至安徽金寨县沙坪沟矿床。拥有沙坪沟、东沟、上房沟、金堆城等众多超大型钼矿床[1]。区域内以近东西向构造为主叠加北北东构造,燕山期中酸性岩浆岩小侵入体往往分布该两组断裂相交处,燕山期强烈的岩浆活动形成了一系列大岩基和小斑岩体,钼矿床的形成与小斑岩体及花岗岩基密切相关。

2 燕山期岩浆岩特征

包括东秦岭-大别地区的中国东部广大地区,在中生代燕山运动时期发生了岩石圈巨大拆沉减薄,由于岩石圈减薄,使软流圈上升,必然使新生的和热的地幔物质注入到原有的岩石圈,从而增加岩石圈中的热流,地壳和岩石圈地幔被大幅度加热,新生的热的软流圈物质注入陆壳底部,发生基性岩浆的底侵。大的构造运动旋回往往伴随着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因为大规模造山之后,壳和幔都是热的,流体活动强烈,储存在地幔中的流体可以运移到地壳上部,对成矿极为有利[2-8]。

3 典型钼矿床地质特征分析

东秦岭-大别山地区东段千鹅冲、沙坪沟钼矿是2010年后新发现的特大型钼矿,通过二者地质特征、成矿特征分析斑岩体对钼矿床成矿影响。矿体主要赋存于银山复式岩体中隐伏花岗岩体与正长岩的接触带中,富矿体主要分布在花岗斑岩体中,低品位矿产于正长岩及远离接触带围岩中。主矿体呈椭球体状,东西长1350m,南北宽1000m,最大见矿厚度945.15m,平均厚度661m。主矿体顶板平均埋深为456.29m,空间上表现为穹状形态,对应于花岗斑岩穹窿。

通过上述,沙坪沟钼矿与千鹅冲钼矿相似特征明显:矿体均主要产于花岗斑岩内部及与围岩接触带;矿化、围岩蚀变及原生晕均以斑岩体为中心向外呈规律分带;主矿体形态、产状受构造及岩体形态、产状制约;主矿体规模均很小,占储量比例很高;成岩成矿时间具一致性;两矿床主矿体隐伏,保存完整,厚度大、矿化连续,含矿小斑岩体“潜伏作用”,密闭性良好,使得流体供给充足。而不同处在于沙坪沟地区燕山期岩浆活动发育,前三期岩浆浸入形成早期岩浆岩充当围岩,为含矿斑岩体提供更加密闭的空间环境,较长时间的热液活动成为其高品位、大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千鹅冲钼矿地区地表无燕山期岩浆岩大岩体出露,局部见燕山晚期中酸性小型脉岩发育,隐伏岩体为早期二长花岗岩基晚期花岗斑岩体,赋矿岩石主要为泥盆系地层石英片岩类。

图1 千鹅冲钼矿地质简图及勘探线剖面图

4 讨论

4.1 动力背景及成矿机制

对于成矿带上的钼矿床,由于每个矿床含矿小岩体侵位的围岩和构造位置、侵位的时限、岩浆中气、液、矿质等的富集程度及其与小岩体上侵的耦合作用等因素的差异,各个矿床具有独特性,但主要的成矿模式具有相似性[9-14]。每个小岩体类似不同的烟囱,对具有足够物质供应的深源岩浆中矿物质抽吸聚集,从而形成了大型矿床。且自金堆成向东至沙坪沟成矿小岩体呈逐渐变新的趋势。

4.2 对安徽段大别地区找矿启示

安徽段大别地区属于东秦龙-大别地区东南部偏地区,该区覆盖厚,主要指大别岩群,是从原大别山群解体出来的变质表壳岩组合,为一套古老的中深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在磨子潭–晓天断裂带以南地区,这套强烈变形和混合岩化的变质火山-沉积岩系。近年来东秦岭-大别找矿成果突出,但该区无重大找矿突破,工作难度较大。

东秦岭-大别燕山期岩浆作用与成矿作用明显,尤其早白垩系斑岩体。笔者认为该区取得找矿突破关键在于寻找燕山中晚期中酸性隐伏岩体。千鹅冲钼矿的发现启示地表中酸性小脉岩体对深部隐伏岩体有重要的指示作用,区域性重力异常对隐伏岩体的推测也有重要指示作用。

5 结论

(1)东秦岭-大别山地区钼矿形成机制和成矿特点具有很多相似之处,成矿与燕山期小花岗斑岩体密切相关,岩控特征明显。

(2)中生代燕山期岩石圈拆沉减薄与底侵作用是东秦岭-大别地区Mo、W、Au矿带的形成的主要因素。

寻找燕山期中酸性隐伏岩体对高覆盖区取得找矿突破的关键因素。

猜你喜欢
钼矿斑岩燕山
专利名称:一种钼矿和钨矿的联合冶炼工艺
河北唐山:燕山深处荒山变“药谷”
玉龙-芒康一带斑岩型铜多金属矿找矿前景分析
东天山赤湖地区原生晕异常结构特征对寻找斑岩型铜钼矿床的指示意义
山东日照马家庄钼矿地质、地球化学综合找矿效果及找矿方向
辽宁调兵山西调斑岩型钼矿床特征及找矿标志
内蒙古赤峰车户沟铜钼矿地质特征与成因分析
燕山大学
浅谈钼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家在燕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