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新鑫:我与海上风电的七年“爱恋”

2020-10-12 07:18本刊王芳
风能 2020年5期
关键词:阳江爱恋三峡

本刊 | 王芳

许新鑫

三峡新能源阳江发电有限公司

蔚蓝的天空中,白云追赶着阳光,在草地上留下嬉戏的身影。天地之间,白色的风车在悠然旋转,一派祥和。如此绿色环保的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多么舒服,多么令人向往啊!

对于三峡新能源阳江发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新鑫来说,这样的场景就是风电在他心目中“初恋”的样子。“最开始觉得风力发电非常简单,跟火电、水电比起来,占地面积小、设备少、电气系统也简单。”随着了解的深入,许新鑫愈发觉得风电是个充满内涵的“白富美”,“风力发电其实是一个科技含量高、自动化程度高的复杂工程,涉及电气、机械、材料、空气动力学等多个专业领域,海上风电更是涉及海洋环境、海工结构等更多的专业内容。”

如今,进入风电行业七个年头,1986 年出生的许新鑫已经称得上“半个老兵”,而他对风电的“爱恋”也愈发深沉。

爱在送电并网时

七年朝夕相处,最难忘的日子有两个。

一个是江苏响水近海风电场海上施工现场管理时。该项目是三峡集团首个海上风电项目,也是许新鑫第一次邂逅海上项目。其间,克服了经验缺乏、交叉工作面多、海上作业窗口期短等重重困难,成功投运国内首根220 千伏三芯海缆,全球首次实现西门子风电机组海上整体吊装。

“人类真的好伟大,在浩瀚无垠的大海上,把长达六七十米、上百吨的钢管桩以一定的斜度分毫不差地打到海床面以下四五十米,这是我第一次真正面对大国重器—海上风电,感觉很震撼。”

说这话的时候,许新鑫充满了自豪感,但随后升压站的工作却让他刻苦铭心。

响水项目海上升压站是亚洲首座220 千伏海上升压站,从设计到建设都毫无经验可循,再加上标段划分比较细,一方面,现场的协调量非常大;另一方面,由于一些配合不到位,升压站出海时还有很多工作没完成。许新鑫说:“升压站只有30 米×30 米的面积,大约相当于两个篮球场。来自设备厂商、施工单位、设计单位以及业主单位的20 多位精兵强将,在没水、没电、没手机信号,定期补给也不是很及时的情况下,在升压站坚持了三个月,完成大量的安装、调试、完善设计等工作,一直到送电完成。好在当时是冬天,食物容易存放。那时,每天面朝广阔的大海,没有春暖花开,倒感觉有些迷茫和无助。”

最终,参建各方克服了各种困难,保证了升压站送电成功。当然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项目,那些走过的弯路也为后期海上风电项目的开发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目前,三峡海上升压站建造以及设备采购的标段划分、施工的理念,包括升压站上面的生活条件和人文关怀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建设周期也缩短到一个月。

另一个是2019 年11 月29 日,三峡阳江项目首批机组并网的时刻。阳江一期项目是三峡集团在广东省的第一个海上风电项目,建设难度前所未有:水深30 米,是当时国内水深最深的海上风电项目;地质条件复杂,海底积岩面起伏很大,随时有碰到嵌岩的可能;海况恶劣,每年的施工窗口期仅有100 来天,只有江苏海域的一半。从11 月到来年3 月上旬,几乎干不了活。3 月到10 月也不好干,每年有二十七八个台风,其中会有1 ~2 个台风正面登陆。由于水深大,基础钢结构的用量普遍在1500 ~1800 吨,比江苏海上风电基础用钢量的两倍还多。如果碰到嵌岩,成本还要增加50%,这些困难导致施工周期长,占用船只时间长,员工在外作业时间多,效率降低,成本增加。

从2018 年12 月3 日 开 工,到2019 年11 月29 日首批机组并网发电,在362 天的时间里,许新鑫时刻关注着气象预报,了解天气、风速、浪高、涌浪等,几乎每天都在煎熬:导管架沉桩会不会碰到岩石?灌浆会不会堵管?单桩会不会溜桩?风电机组吊装会不会遇到突风?期间,由于遇到软质地层,还真发生过一次令人惊心动魄的溜桩。好在准备充分加上运气不错,恰好在设计范围之内停止了溜桩。

机组并网的瞬间,那种苦尽甘来的感觉,令许新鑫百感交集,泪湿眼底,“所有受过的苦、所有流过的泪,似乎都随着叶片的旋转烟消云散。”

三峡阳江一期项目成功并网发电将以点带面,带动后续阳江二至五期140 万千瓦项目建设,同时也为三峡集团在粤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成功打响了第一枪,美好愿景正逐步由蓝图变为现实。

三大“恋爱”经验

负责过两次大型海上风电施工工程的现场管理,许新鑫对海上风电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首先,海上风电项目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一开始就应该有通盘的考虑,从项目建设是否存在颠覆性的因素,到各种批复意见的获取,再到整机设备以及主要施工单位的选择,最后到运维模式的确定,其间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不可控因素,但不能偏离这条主线太远。

其次,海上风电的关键因素是海,大海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不可控的因素,整个项目的建设一定要把握好大海的“脾气”,在非施工窗口期一定要做好各种下海的准备,包括整机、海缆的生产,钢结构的加工,各种手续的办理,一旦施工窗口期来临,要全力以赴抢抓每一天、每一小时、每一分钟。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海上风电靠的就是装备,特别是在广东阳江,能在南海这片海域作业的船屈指可数,适时把握施工资源尤为重要。

最后,协调参建各方,充当好润滑剂的作用。施工中参建各方有时会站在自己角度考虑事情,协调工作繁重,但要完成任务,一定要本着事情的轻重缓急,把道理说清楚,团结各方,既要有策略,也要有耐心。

想说爱“她”也容易

随着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许新鑫承担起更多的工作任务,负责与地方政府、海洋海事、电网等的关系协调,以及项目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其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由于条件艰苦,风电基层存在着招人难、留人难的现象,但仍有大批的风电人难以割舍对“她”的好感痴心不改。从实际工作出发,许新鑫总结出风电人的心理需求,或许能够表达爱上“她”的原由。

首先要让大家感觉到“认同感”,三峡整个海上风电建设团队都比较年轻,尤其是阳江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 岁,大部分新入职的员工经过半年左右培训,都会被安排单独负责一个工作面。如此重要的岗位交到自己手中,大家都会感受到个人价值得到认可,会更加主动、积极地开展自己负责的工作;第二是“新鲜感”,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是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手续办理、工程建设(包含各个工作面)、生产运维、质量安全、环境管理等方方面面,通过部门间轮岗、交流学习的方式或者部门内部工作面间的调配,大家能够接触到新奇有趣的工作内容,不断学习接受新的知识,避免因长时间干一件事而感到疲劳;第三是“成就感”,一个项目在自己手里从无到有,从小变大。当目睹项目建成的那一刻,你会发现那种成就感、满足感,可能比其他任何一种形式的奖励更能得到精神上的愉悦。

许新鑫希望风电人的“痴情”能揭开风电神秘的另一面:“风力发电部分技术还不太成熟,未来还有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等着我们去探索、思考、完善、解决。希望我们有办法把它培育成更加绿色、稳定的能源。”

猜你喜欢
阳江爱恋三峡
阳江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
阳江开放大学
阳江核电工程建设期间安全管理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原来你是李白的三峡
星月之恋
神奇美丽的三峡大瀑布
三峡留下我多少梦
蜡和烛芯的爱恋
人民三峡人民建,建好三峡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