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基多杀菌素与三氟苯嘧啶桶混对水稻穗期主要害虫的防效评价

2020-10-12 08:31胡妍月秦文婧郭明程吴仰辉黄水金
生物灾害科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二化螟卷叶螟乙基

孙 杨 ,胡妍月 ,秦文婧 ,万 鹏 ,郭明程 ,吴仰辉 ,黄水金 *

(1.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西 南昌 330200;2.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江西 南昌 330200;3 . 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北 京 100125;4 . 江西省大余县内良乡农业服务中心,江 西 赣州 341500)

【研究意义】水稻穗期发育过程中,田间水肥管理充分,水稻植株健壮,叶片肥厚浓绿,极易吸引病虫侵害[1-2]。在江西,威胁水稻周年生产的害虫众多,有三化螟、稻瘿蚊、稻粉虱等[3];而穗期以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最为严重。对这 3 种害虫的防治直接关系到穗的质量,影响后期产量,意义重大[4-5]。 【前人研究进展】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药剂众多,除常规药剂外,新型药剂如乙基多杀菌素、三氟苯嘧啶等日益显示出优良的防治效果。乙基多杀菌素是从放线菌刺糖多孢菌发酵产生的,作用于昆虫神经中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和 r-氨基丁酸受体,致使虫体对兴奋性或抑制性的信号传递反应不敏感,影响正常的神经活动,直至死亡[6]。该药于 2011 年在我国与全球同步上市,杀虫谱广,对小菜蛾、甜菜夜蛾、蓟马等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7]。此外,乙基多杀菌素也可用于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的防治[8-9]。三氟苯嘧啶是杜邦公司开发的新型杀虫剂,通过竞争性结合乙酰胆碱受体(nAChR),抑制nAChR 活性达到杀虫目的,低剂量的三氟苯嘧啶对飞虱防效优良[10-11]。鉴于三氟苯嘧啶对稻飞虱高效灭杀活性,研究者将其与其他药剂复配用于兼治稻田同期其他害虫,提高防治效率,降低成本[12]。目前,已有多个含三氟苯嘧啶的复配产品面世,如东莞市瑞德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 11%阿维⋅三氟苯悬浮剂,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为水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13]。 【本研究切入点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农药桶混可以减少施药次数,同时减轻农事操作强度,也可以提高防治效率。目前,水稻二化螟对氯虫苯甲酰胺产生严重抗性,防效下降[14-15];此外,为了兼治水稻穗期其他两种害虫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本文基于乙基多杀菌素和三氟苯嘧啶两种药剂,评估桶混试验对这三种主要害虫的防治效果,为生产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水稻

早稻品种为中嘉早 17,晚稻品种为泰优 398,育秧后分别移栽至大田。地点为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锦江镇范家村。水稻生长期内直至本试验开始时未使用任何化学农药。此后,分别在二化螟、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盛发时进行防治试验。

1.2 供试药剂与试验处理

25%乙基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产自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 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产自美国杜邦公司;助剂激健来自成都激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针对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各设置 6 个不同的处理,各处理药剂及用量如表 1、2 和 3 所示。

1.3 二化螟的防治与调查

2019 年 6 月 14 日调查基数并施药 1 次,用药液量 30 kg/667 m2。每个小区面积为 66.7 m2,每个处理 4 次重复,各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在药后 15 d 调查白穗情况 1 次,调查方法为:每小区平行跳跃式取样 100 丛水稻,记录白穗株数,统计防效。

1.4 稻纵卷叶螟的防治与调查

2019 年 8 月 23 日调查基数并施药 1 次,用药液量 30 kg/667 m2。每个小区面积为 50 m2,每个处理4 次重复,各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在药后 15 d 调查卷叶情况 1 次,调查方法为:每小区 5 点取样,每点5 从水稻,记录卷叶数,统计防效。

1.5 稻飞虱的防治与调查

2019 年 8 月 23 日调查基数并施药 1 次,用药液量 30 kg/667 m2。每个小区面积为 50 m2,每个处理4 次重复,各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在药前调查基数,药后 3,7,15 d 分别调查 1 次残虫量,调查方法为:每小区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小区调查 10 点,每点 2 丛水稻,目测稻丛中的稻飞虱数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

试验处理及结果见表 1。25%乙基多杀菌素 20 g/667 m2和 25 g/667 m2处理对二化螟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防效分别为 87.3%和 93.2%。25%乙基多杀菌素 20 g/667 m2+10%三氟苯嘧啶 16 mL/667 m2+激健 15 mL/667 m2和 25%乙基多杀菌素 20 g/667 m2+10%三氟苯嘧啶 10 mL/667 m2+激健 15 mL/667 m2两个处理的防效分别为 91.6%和 93.5%,对二化螟表现出优良的防治效果,其防效明显高于单用 25%乙基多杀菌素 20 g/667 m2的防效,与单用 25%乙基多杀菌素 25 g/667 m2处理的防效相当。25%乙基多杀菌素 15 g/667 m2+10%三氟苯嘧啶 16 mL/667 m2+激健 15 mL/667 m2和 25%乙基多杀菌素 15 g/667 m2+10%三氟苯嘧啶 10 mL/667 m2+激健 15 mL/667 m2两个处理的防效分别为 86.7%和 84.6%,与单用 25%乙基多杀菌素 20 g/667 m2的防效相当。

表 1 乙基多杀菌素和三氟苯嘧啶桶混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

2.2 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

试验处理及结果见表 2。25%乙基多杀菌素 20 g/667 m2和 25 g/667 m2对稻纵卷叶螟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防效分别为 89.8%和 93.7%。25%乙基多杀菌素 20 g/667m2+10%三氟苯嘧啶 16 mL/667 m2+激健15 mL/667 m2和25%乙基多杀菌素20 g/667 m2+10%三氟苯嘧啶10 mL/667 m2+激健15 mL/667 m2两个处理的防效分别为 93.2%和 95.7%,对稻纵卷叶螟表现出优良的防治效果,其防效明显高于单用 25%乙基多杀菌素 20 g/667 m2的防效,与单用 25%乙基多杀菌素 25 g/667 m2处理的防效相当。25%乙基多杀菌素 15 g/667 m2+10%三氟苯嘧啶 16 mL/667 m2+激健 15 mL/667 m2和 25%乙基多杀菌素 15 g/667 m2+10%三氟苯嘧啶 10 mL/667 m2+激健 15 mL/667 m2两个处理的防效分别为 91.8%和 88.2%,与单用 25%乙基多杀菌素 20 g/667 m2的防效相当。

表 2 乙基多杀菌素和三氟苯嘧啶桶混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

2.3 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

试验处理及结果见表 3。10%三氟苯嘧啶 16 mL/667 m2处理在药后 3,7,15 d 对稻飞虱的防效优良,其防效在 92.8%~94.3%。25%乙基多杀菌素 20 g/667 m2+10%三氟苯嘧啶 16 mL/667 m2+激健15 mL/667 m2和 25%乙基多杀菌素 15 g/667 m2+ 10%三氟苯嘧啶 16 mL/667 m2+ 激健 15 mL/667 m2等 2 个处理对稻飞虱的防效在 93.6%~97.5%,明 显高于单用 10%三氟苯嘧啶 16 mL/667 m2处理的防效。1 0%三氟苯嘧啶 10 mL/667 m2处理在药后 3,7,15 d 对稻飞虱的防效在 85.7%~88.3%,25%乙基多杀菌素 20 g/667 m2+10%三氟苯嘧啶 10 mL/667 m2+激健 15 mL/667 m2和 25%乙基多杀菌素 15 g/667 m2+10%三氟苯嘧啶 10 mL/667 m2+激健 15 mL/667 m2等两个处理对稻飞虱的防效在 87.1%~91%,明显高于单用10%三氟苯嘧啶 10 mL/667 m2处理的防效。

表 3 乙基多杀菌素和三氟苯嘧啶桶混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

3 小结与讨论

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仍然是当今植保领域最重要的实践形式。然而单一杀虫剂高剂量、高频率的使用容易促使害虫在短时间内对农药产生抗药性,影响防治效果。不同杀虫剂混配(桶混)使用可以扩大防治谱,减少喷药次数,提高防治效率,达到延缓靶标生物抗性发展的目的[16]。

江西省水稻穗期虫害主要为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3]。由陶氏益农研发的乙基多杀菌素有两种剂型,分别为 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和 25%乙基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对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均有良好防治效果[8,17]。新型杀虫剂三氟苯嘧啶对稻飞虱防效优异,具有速效性好、防效高、持效期长的特点[18-19]。本文以 25%乙基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和 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为基础,辅以助剂激健,进行桶混试验,兼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

从表 1 和表 2 可以看出,处 理 25%乙基多杀菌素 20 g/667 m2+10%三氟苯嘧啶 10 mL/667 m2+激健15 mL/667 m2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效(药后 15 d)分别为 93.5%和 95.7%,均优于单独使用 25%乙基多杀菌素 20 g/667 m2的防效(87.3%和 89.8%)。莫昌乐等[9]用 6%乙基多杀菌素和 2%阿维菌素进行桶混防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药后 14 d 的防效分别 87.78%和 90.9%。莫昌乐[9]研究中乙基多杀菌素和阿维菌素的有效成分使用量分别为 18 g/hm2和 60 g/hm2,而本文该处理的乙基多杀菌素和三氟苯嘧啶有效成分折算后为 75 g/hm2和 15 mL/hm2,乙基多杀菌素使用量远远大于莫昌乐的研究。王友贤等[17]将乙基多杀菌素和甲氧虫酰肼混配防治二化螟,有效成分别为 22 g/hm2和 110 g/hm2,对二化螟枯心和白穗的防效为 95.8%,90.4%。之所以本文乙基多杀菌素的用量高于前述研究,主要是因为近年来二化螟对常用杀虫剂产生严重抗性,不得不加倍使用剂量才能保证防效。使用 25%乙基多杀菌素 20 g/667 m2+10%三氟苯嘧啶10 mL/667 m2+激健15 mL/667 m2对稻飞虱药后3、7、1 5 d的防效分别为89.8%、9 1.0%和89.6%,略高于单独使用 10 mL/667 m2三氟苯嘧啶;但显著低于 16 mL/667 m2(92.8%、94.3%和 93.9%)。在桶混组合中,25%乙基多杀菌素 15 g/667 m2+10%三氟苯嘧啶 16 mL/667 m2+激健 15 mL/667 m2和 25%乙基多杀菌素 20 g/667 m2+10%三氟苯嘧啶 16 mL/667 m2+激健 15 mL/667 m2的防效相当(表 3)。唐涛等[12]系统研究了三氟苯嘧啶分别与多种杀虫剂桶混对水稻害虫的防效。经换算,唐涛的研究中使用 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有效成分)25 g/hm2与多种药剂复配,其中以与有效成分为 30 g/hm2的氯虫苯甲酰胺桶混效果最佳,该复配对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防效分别为 91.2%、88.87%和 82.2%。但三氟苯嘧啶的用量高于本研究。

综上所述,在水稻破口抽穗期,不同处理对稻纵卷叶螟均有优良防效(88.2%~95.7%);对于螟虫和稻飞虱发生均较重的田块,推荐使用 25%乙基多杀菌素 20 g/667 m2+10%三氟苯嘧啶 16 mL/667 m2+激健15 mL/667 m2组合进行防治,理论防效可达 91.6%和 95.8%。

猜你喜欢
二化螟卷叶螟乙基
应用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评价
太仓市近年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及防治进展
棉大卷叶螟识别与为害症状
稻田耕沤对早稻一代二化螟防控效果
稻虾共作模式对稻田二化螟的影响
崇明区稻纵卷叶螟历年发生特征分析
创新药物二乙基射干苷元的杂质研究
省农委召开水稻二化螟航化放蜂防治技术现场培训会
不同地理种群稻纵卷叶螟的解毒酶活性及对药剂的敏感性
硫酸锌电解液中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