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肿瘤患者康复期的实施价值探讨

2020-10-12 14:35徐国君孙艳刘鸿雁冯海莹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26期
关键词:心理干预

徐国君 孙艳 刘鸿雁 冯海莹

【摘要】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康复期的心理干预实施价值。方法 80例肿瘤患者, 以双盲随机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实验组实施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免疫功能监测指标;癌痛评分;住院时间。结果 护理后,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 且实验组患者SAS评分为(39.05±1.21)分、SDS评分为(36.65±0.11)分, 均低于对照组的(46.32±4.03)、(48.13±2.74)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两组患者CD4+、CD4+/CD8+水平均高于护理前, 且实验组患者CD4+水平为(46.05±9.21)%、CD4+/CD8+水平为(2.65±0.24), 均高于对照组的(40.52±8.03)%、(1.90±0.21),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癌痛评分(3.24±0.21)分低于对照组的(4.40±1.17)分, 住院时间(8.56±1.44)d短于对照组的(12.41±3.57)d,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患者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效果确切, 有利于减轻不良情绪, 缓解癌痛, 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缩短住院时间。

【关键词】 肿瘤患者康复期;心理干预;实施价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6.084

肿瘤是临床常见的恶性疾病, 会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手术、放化疗等治疗虽然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延长生存期, 但上述治疗会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很大影响, 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因此, 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心理护理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 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提高生活质量[1, 2]。本研究探析了肿瘤患者康复期的心理干预及实施价值,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80例肿瘤患者。纳入标准:①确诊恶性肿瘤;②对本研究方案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意识障碍或者昏迷患者;②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③合并凝血功能障碍;④合并精神疾病;⑤合并其他严重疾病;⑥无法配合的患者。以双盲随机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其中实验组年龄21~76岁, 平均年龄(45.79±10.08)岁, 男29例, 女11例。对照组年龄21~74岁, 平均年龄(45.88±9.38)岁, 男27例, 女1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1. 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康复期的治疗, 根据癌症与疼痛的关系和疼痛的严重程度, 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止痛药。患者止痛药由弱到强逐步规范用药, 剂量逐渐增加, 不封顶;如果药物不能口服, 可以通过肛门给药。根据疼痛原因、疼痛严重程度和疼痛缓解状态, 建立患者个体化用药模型, 给患者最佳用药剂量和用药方式, 以达到最佳的镇痛效果。首先, 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分析, 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首次使用吗啡剂量≤3000 mg/d, 间隔4 h连续给药;并在治疗过程中记录患者疼痛情况, 然后进行评估, 随时改变疼痛程度调整剂量。另外给予针刺治疗, 针刺选穴:双侧足三里穴、背俞穴、阿是穴、4~5对夹脊穴。局部消毒穴位之后用华佗牌针, 双手进针, 提插捻转, 平补平泻, 得气后留针40 min, 1次/d, 治疗2周。

在此基础上,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实验组实施心理干预。深入浅出地介绍一些相关医学知识, 结合患者病情积极开展心理干预, 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 让患者知道任何不良情绪都不利于疾病恢复, 甚至加速病情进展, 教育患者保持乐观态度, 向患者介绍肿瘤治疗的新进展和取得成功的典型案例。介绍其他治疗效果和心态较好的患者, 促进患者间的抗病经验交流, 调整心态, 积极配合后期治疗, 让他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使用积极的语言与患者沟通, 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通过聊天和听音乐转移注意力, 增强患者对康复的信心, 提高护理依从性。护士要增强家属对护理的支持, 给予患者更多的家庭关爱, 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的家庭和社会生活。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免疫功能监测指标;癌痛评分;住院时间。两组护理前后SAS、SDS、癌痛评分越高, 表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以及癌痛越严重。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比较 护理前,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護理后,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 且实验组患者SAS评分为(39.05±1.21)分、SDS(36.65±0.11)分, 均低于对照组的(46.32±4.03)、(48.13±2.74)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免疫功能监测指标比较 护理前, 两组患者CD4+、CD4+/CD8+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两组患者CD4+、CD4+/CD8+水平均高于护理前, 且实验组患者CD4+水平为(46.05±9.21)%、CD4+/CD8+水平为(2.65±0.24)均高于对照组的(40.52±8.03)%、(1.90±0.21),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癌痛评分、住院时间比较 实验组患者癌痛评分(3.24±0.21)分低于对照组的(4.40±1.17)分, 住院时间(8.56±1.44)d短于对照组的(12.41±3.57)d,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癌症是临床上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疾病。由于各种原因, 现代社会下人们患肿瘤的风险不断提高。对于肿瘤患者, 需要患者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注意自身身体症状, 注重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3]。

目前, 癌症的临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导致患者身心健康问题较多。患者患病后痛感强烈, 导致心理负性情绪起伏, 无法正常睡眠和工作。因此, 在康复期治疗中, 需要采用合理的方案改善患者的疼痛, 结合有效的护理干预, 以提高治疗的效果。

大多数康复期癌症患者都有疼痛症状, 这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部分患者疼痛剧烈,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情绪、食欲和生活勇气, 阻碍了患者的放化疗。国际上的三阶梯止痛疗法多用于疼痛治疗, 但大多数患者存在严重的副作用, 耐受性差, 导致无法继续使用, 或影响放化疗进程, 延误病情。本文采用西医吗啡镇痛和中医针灸结合治疗,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疼痛缓解率高, 生活质量提高, 副作用少。中医认为, “不通”则痛, 疼痛患者具有经络失调、气血运行不畅的特点, 针刺相应的背俞穴位可以调节脏腑功能, 调和气血。夹脊穴下有脊神经后支及其对应的动静脉丛, 因此针刺夹脊穴可以直接刺激脊神经后支, 一方面刺激脊髓释放化学传递物质, 产生镇痛作用[4]。阿是穴、足三里是重要的镇痛穴位。在现代研究中, 有学者认为针刺可以促进肿瘤患者白介素(IL)-2的分泌和IL-2RmRNA的表达, 改善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 达到直接和间接的镇痛效果。另外, 采用穴位注射加针刺治疗癌性疼痛, 观察其对癌性疼痛患者外周血中β-内啡肽的影响, 提示针刺可通过促进癌痛患者合成分泌, 与吗啡联合吗啡受体竞争而起到镇痛作用。而使用吗啡治疗妇科癌痛需要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 并在此基础上提供详细的治疗方案。起始剂量不宜过大, 用药间隔应保持在4 h。服药后要观察患者的药物反应和疼痛情况, 然后动态调整用药剂量。

肿瘤是严重威胁患者健康甚至生命的疾病, 但随着医学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大多数早期肿瘤患者经治疗后仍能长期存活。但物理治疗并不能完全使他们达到身心和谐健康的状态。康复期患者由于身体、情绪、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压力, 难免会产生负面心理, 势必影响患者的整体康复[5, 6]。

目前综合医院肿瘤科的患者多以抗肿瘤治疗为目的, 更注重肿瘤的控制, 忽视对症状的评估和治疗。这些症状主要有乏力、失眠、焦虑、疼痛、抑郁、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主要是由于肿瘤诊断患者的应激表现。只有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 才能缓解症状。强调身心护理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只有认真观察癌症患者的心理变化, 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 患者才能获得最高的生活质量[7, 8]。医务人员通过医患沟通、亲切沟通, 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心理疏导, 合理运用同步干预、单独干预, 使患者及其家属正确认识疾病, 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 缓解心理压力,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理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的恐慌和焦虑, 增强康复信心, 提高康复治疗效果[9-12]。

本研究结果显示, 护理后,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 且实验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两组患者CD4+、CD4+/CD8+水平均高于护理前, 且实验组患者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癌痛评分低于对照组, 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肿瘤患者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效果确切, 有利于减轻不良情绪, 缓解癌痛, 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缩短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 张苹. 心理护理在癌痛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河南医学研究, 2020, 29(15):2856-2857.

[2] 于洁, 李赟, 熊娜, 等. 癌症患者家庭照顾者疾病获益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护理学杂志, 2020, 35(9):66-68.

[3] 苏雪, 佘春燕. 心理护理干预对癌症化疗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心理月刊, 2020, 15(7):82.

[4] 石爱兰, 顾峰. 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对中晚期肺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0(7):1240-1241.

[5] 周洪, 刘洁. 妇科恶性肿瘤癌症患者经济负担、焦虑抑郁情况及相应心理护理研究. 河北医药, 2020, 42(6):957-960.

[6] 黄元琦, 梁桂婵. 2007~2016年我国癌症患者配偶心理护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蛇志, 2020, 32(1):76-79.

[7] 李阿芳. 个性化心理护理在晚期肺癌护理中的应用探析.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 7(14):93.

[8] 徐滢. 个性化心理护理对癌症患者的效果分析.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 4(52):60, 66.

[9] 師成岳. 老年癌症晚期病人疼痛的心理护理干预分析.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 4(52):111-112.

[10] 李伟玲, 谌永毅, 汤新辉, 等. 宫颈癌患者心理痛苦现状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护士进修杂志, 2019, 34(24):2209-2213.

[11] 杨少蓉, 马国卫, 殷刚. 人本主义心理护理干预对消化道恶性肿瘤姑息治疗患者负性情绪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9(36):2864-2868.

[12] 荫晴, 马淑芳, 赵艳丽, 等. 心理护理模式配合通督温阳灸对改善癌症化疗致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新中医, 2019, 51(11):297-299.

[收稿日期:2020-06-11]

猜你喜欢
心理干预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的心理干预
浅析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期的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应用效果分析
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相关主体培训研究
人文护理对“三无”精神病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药物联合综合心理干预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