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与艾滋病双重感染的流行现状与进展分析

2020-10-12 14:35陆春雷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26期
关键词:结核病艾滋病

陆春雷

【摘要】 当患者发生结核病与艾滋病双重感染时, 会加剧基础病情恶化, 使患者各个身体器官迅速衰竭, 最终引发死亡, 是当前医学界广为关注的一项医疗问题。从公共卫生角度分析, 结核病与艾滋病双重感染在防治上难以着手, 是一项严峻问题;为了更加深入地进行讨论, 本文通过对两种疾病的流行现状、症状表现以及临床特征等问题进行综述, 提高居民对此病情的认知程度, 为后续临床总结经验。

【关键词】 结核病;艾滋病;双重感染;流行现状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6.091

从当前世界范围来看, 结核病的发病率较高, 同时致死率居高不下, 据有关统计, 大约每年有超过160万人口死于该病, 死亡率甚至高于艾滋病。我国也是结核病发病率较高的区域之一, 其中对于部分耐药结核病在临床中缺乏特效的治疗手段, 为居民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影响。从病理学来看, 患有艾滋病人群发生結核病的几率最为常见, 也是导致艾滋病患者死亡的一大重要原因;这是由于艾滋病患者自身免疫系统遭到破坏, 免疫力降低, 容易出现结核分枝杆菌病毒感染, 同样病毒在患者体内繁殖速度较快, 加剧了病情恶化。由此可见, 在今后的临床防治工作中, 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 是一项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

1 结核病与艾滋病双重感染的流行现状

目前, 全球因结核病死亡的例数约>160万/年, 也是致死率排名第九的一类疾病;其中在我国每年发生结核病的患者大约为90万。从病情特征来看, 主要为发病率高、耐药性高以及双重感染, 治疗难度较大。艾滋病从首例病例出现至今, 大约有>7000万人感染, 这其中有3000万例患者死亡, 但是这3000万患者中有95%的死亡人口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尤其以非洲地区为例, 是艾滋病发病以及死亡的主要地区, 可见地区间的经济水平差异与致死率完全相关[1]。单从我国境内来看, 艾滋病病情仍然属于低流行状态, 不过必须考虑到的一点是, 我国人口众多, 地域宽广, 且近年来人口流动的幅度较大, 在防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十分复杂[2]。结核病与艾滋病双重感染的病例在全球范围内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 我国的形势同样比较严峻, 不同省市间的感染率差异比较显著, 因此在控制病情蔓延过程中应当考虑地区差异, 任重道远。

2 结核病与艾滋病双重感染的病情特征

2. 1 症状缺乏典型性 结核病与艾滋病双重感染患者通常会出现咳嗽、发热、淋巴结肿大等特征, 体内的免疫细胞功能也有显著下降。但上述仅仅为笼统的症状表现[3]。在实际临床病例中特征十分复杂, 甚至相互重叠, 例如缺乏结核病较为常见的症状特点, 因此在诊断过程中容易出现误诊, 难以辨别。

2. 2 痰培养检出率低 通常对于细菌感染类疾病, 在采取痰培养检测时检出率相对较高;但是结核病与艾滋病双重感染患者在进行痰培养时检出率相对较低, 因为此类患者体内的结核分枝杆菌被巨噬细胞吞噬, 抗酸性大幅减弱, 因此在检出中较为困难;尤其在采取痰涂片抗酸染色结核菌检验时, 检出难度颇高, 加剧了误诊的可能性。

2. 3 X线诊断缺乏典型性 通常患者在处于艾滋病早期时感染结核病在采取X线诊断时, 症状较为典型, 例如表现为浸润型肺结核, 病灶位置常常集中在患者肺上部, 可见肺部有空洞形成[4]。但是随着病情不断发展, 如果患者未采取及时检查, 在通过X线诊断时, 症状典型性会越来越少, 病变区域往往处于下肺叶, 呈现出弥漫性浸润影, 也可能表现为局限性浸润影, 肺部空洞少见。

3 结核病与艾滋病双重感染的诊断

因为结核病与艾滋病双重感染的症状十分复杂, 在诊断中需要考虑流行病学特点、病理学检查、影像学诊断、实验室检查等, 展开综合评估。同时在诊断过程中需要详细评估患者的免疫功能, 因为免疫缺陷程度对于诊断具有较大影响。这其中以病原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为例, 在当前仍然是结核病与艾滋病双重感染的主要诊断依据;此外, 对于较难诊断的结核病, 例如肺外结核病, 可以采取核酸检验手段作为辅助措施, 以此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5]。还有一项近年来新兴的基于TB特异性抗原CFP-10/ES-AT-6的酶联免疫斑点试验作为辅助诊断依据, 在应用中特异度较高, 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因为该方式在检测中不受CD4+ T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不过酶联免疫斑点试验在检测结核病与艾滋病双重感染时, 即便结果显现出阴性, 仍然需要做进一步详细诊断, 不能保证100%正确。

4 西医治疗结核病与艾滋病双重感染

结核病与艾滋病双重感染患者在治疗中不可单纯地应用抗结核药物和抗艾滋病药物同时干预, 因为这两种药物间会存在一定干扰, 间接地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 因此治疗难度较大, 过程十分复杂[6]。在西医治疗方面, 结核病与艾滋病双重感染患者倡导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这对病情的干预具有极大帮助。不过在实际治疗过程中, 通常两种病情的治疗要分阶段进行, 但是为了确保治疗效果, 首先面临的问题是, 在抗结核治疗多长时间后给予抗病毒治疗。基于此, 临床中提出了根据患者体内的CD4+ T淋巴细胞计数来制定治疗方案, 或者确定治疗时机。例如:患者体内的CD4+ T淋巴细胞计数<50个/μl时, 倡导在抗结核治疗2周内开始提供抗艾滋病药物干预;若患者体内的CD4+ T淋巴细胞计数≥50个/μl时, 则倡导在抗结核治疗8周后开始提供抗艾滋病药物干预[7]。针对结核病与艾滋病双重感染患者, 还有研究表明, 采取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联合抗结核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对预后也有较大提升。

在临床中, 利福霉素类药物在治疗结核病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其中包括利福平、利福布汀等;而治疗艾滋病时常见的药物为蛋白酶抑制剂。但是利福霉素与蛋白酶抑制剂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例如利福平对肝脏P450酶的诱导作用高于利福布汀, 改变药物代谢,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对药量的把控以及使用时间的选择, 以上两类药物仍然在治疗结核病与艾滋病双重感染中应用广泛。另外有一点注意事项为:在结核病与艾滋病双重感染治疗中存在抗药性突变的问题, 据临床统计, 抗药性突变在艾滋病患者中原发性几率占10%, 继发性占80%, 甚至更高, 因此这也是当下一项紧迫的需要追踪的问题。

猜你喜欢
结核病艾滋病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生命至上 全力投入 终结结核
贵州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名单
2030年有望消灭艾滋病
“预防艾滋病 健康全家人”知识竞赛试题
6000万人感染艾滋病
预防“新版”小儿结核病
为什么全球结核病人数增多
关于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