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为何成为“飞行的毒库”

2020-10-12 14:38朱广思
科学大众(中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哺乳动物蝙蝠病毒

朱广思

似乎每次病毒大暴发的时候,蝙蝠就会上一次热搜,为什么蝙蝠总会成为传播病毒的“罪魁祸首”呢?新型冠状病毒来源這个“锅”真的该蝙蝠背吗?

蝙蝠是个大家族

如果问哺乳动物纲中种类最多的是哪个目,很多人都会猜到是鼠所在的啮齿目;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蝙蝠一学名“翼手目动物”,是仅次于啮齿目动物的第二大类群。虽然大多数人并没有和蝙蝠正面接触过,但它们确实是世界上分布最广、进化最成功的哺乳动物类群之一。它们有19科侣5属962种,除南北极及大洋中过于偏远的荒岛外,地球上的各种陆地生态环境中都有它们的身影。

蝙蝠是世界上唯一会飞行的哺乳动物,鼯鼠、袋鼯、鼯猴等只会滑翔。很多人认为蝙蝠是“瞎子”,但实际上蝙蝠是有视力的,有些蝙蝠的眼睛甚至瞪得像铜铃,可以像猫头鹰一样在黑夜中看清东西。

蝙蝠还有一个别的动物没有的特点,就是什么都吃。其他目的哺乳动物,如食肉目、灵长目、奇蹄目等,至少大部分成员的食性差不多,但是在蝙蝠家族里,甚至同一个科的成员食性都不一样。例如小蝙蝠亚目的叶口蝠科,其中就包含了食虫、食肉、食果、食花蜜甚至吸血的蝙蝠,除了上述的5种食性,少数蝙蝠还会掠过水面捕鱼吃,妥妥的生存小能手。

蝙蝠和病毒的攻防战

蝙蝠身上能携带超过100种病毒,包括SARS病毒、埃博拉病毒、MERS病毒、亨德拉病毒、狂犬病毒等,为什么病毒总是偏爱蝙蝠呢?这就要从病毒的特点说起了。

病毒是一种靠入侵细胞为生的非细胞生物,如果不入侵细胞,它马上就会进入休眠状态。而且病毒很“挑食”,通常一种病毒只会入侵一类宿主,而动物、植物、细菌都会染上不同的病毒,即便同为动物,鸟类病毒也很难传染给哺乳动物,禽流感算是个特立独行的例子了。所以病毒的最佳生存策略是“传染性强且致死率低”,这样才能尽可能多地复制自己,毕竟宿主死了自己也就“断粮”了,只能坐以待毙。而蝙蝠恰恰给了病毒实现自己“毒生目标”的乐园。

首先,蝙蝠是群居动物,一窝至少有100只,墨西哥无尾蝠的每平方米个体数量更是可达3000多只,一个洞穴可以住下数百万只蝙蝠。再加上蝙蝠是唯一会飞的哺乳动物,不论吃肉吃素,都有机会大范围游荡,也就更有机会传染到其他动物的身上了。

其次,“带毒不死”也在蝙蝠身上得到很好体现。蝙蝠拥有哺乳动物中最强的免疫系统,能够修复自身细胞损伤,病毒一边进攻,蝙蝠的肉体一边重建,所以野外的蝙蝠很少病死。另外,作为哺乳动物中唯一的空军,蝙蝠在飞行过程中体温可以升到40℃,相当于人类的发烧状态,可以让大部分病原体失去活性。正是因为拥有这些能力,蝙蝠作为一种小动物,却不像体形类似的老鼠那么短命,寿命可以长达40岁,甚至到35岁还没有衰老迹象。有科学家认为,如果人类掌握了蝙蝠长寿的本领,可以把人类寿命延长到240岁。

所以说,不是蝙蝠本身要携带大量病毒,而是蝙蝠有能力做到多次“带毒不死”,而其他动物染上一次病毒就死翘翘了,根本没机会当传染源。蝙蝠在自然界的天敌不多,除了猫头鹰和某些住在蝙蝠洞里的蛇,大部分动物想吃蝙蝠并不容易,可是万万没想到,蝙蝠会被人类端上餐桌。

不可或缺的“蝙蝠侠”

很多人认为蝙蝠是有害的动物,会通过吸血来传播病毒,既然如此,那能不能像当初消灭血吸虫的宿主钉螺那样,将蝙蝠赶尽杀绝呢?

当然不能!实际上,962种蝙蝠中,只有3种是吸血的,而且人血并不是它们的主食,所以蝙蝠咬人并不是病毒暴发的主要原因。蝙蝠更多的是消灭那些真正吸人血的蚊虫和农业害虫,因此它们是重要的有益动物。很多蝙蝠还会传播花粉,东南亚榴莲的唯一授粉者就是一种蝙蝠,其他植物如桃子、香蕉、龙舌兰都要靠蝙蝠传粉,还有很多水果需要通过吃水果的蝙蝠传播种子。即便是吸血蝙蝠,它唾液中的抗凝血酶也是珍贵的药物。

另外,虽然蝙蝠非常容易传播病毒,但蝙蝠的种类和数量非常多,并不是每只蝙蝠都携带多种病毒。以狂犬病毒为例,只有不到0.5%的蝙蝠携带它,所以对蝙蝠进行种族灭绝也不科学。

因此,保护蝙蝠,不把它们作为食物,其实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责任编辑:白玉磊责任校对:赵梦祺)

猜你喜欢
哺乳动物蝙蝠病毒
病毒
病毒,快滚开
感冒病毒
唯一会飞的哺乳动物——蝙蝠
蝙蝠
别怕蝙蝠
蝙蝠为什么倒挂着睡觉?
会飞的哺乳动物蝙蝠